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戈 《四川烹饪》2001,(1):34-35
编辑老师:我是一名烹饪爱好者,平时很喜欢看《四川烹饪》。近年来,一些酒店推出了“避风塘炒蟹”、“避风塘炒虾”、“避风塘炒牛蛙”等菜肴。我很想弄清楚“避风塘”菜肴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以及它是怎么个烹制法?望你们能够在《烹饪课堂》里给予解答。读者张建辉近年来餐饮市场上流行的避风塘菜肴,如“避风塘炒蟹”、“避风塘炒虾”等等,都是从香港传入内地的。由于避风塘菜肴鲜香味浓,风味独特,故博得了广大食客的喜爱。于是避风塘菜肴在烹饪界引起了各地餐厅和厨师的争相仿效,一时间避风塘菜肴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所用的原料…  相似文献   

2.
川味金竹菜     
编辑老师:我是一名烹饪爱好者,平时很喜欢看《四川烹饪》。不久前我在一家餐厅吃到一款造型和风味都很奇特的菜,叫做什么“金竹菜”。我不知金竹菜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它该怎么个烹法。望你们能在《烹饪课堂》里作一解答。成都市金牛区读者李志全“金竹菜”原为湖北武汉一带的地方风味菜,因用金黄色的楠竹篾片编成的六边形网状篱笆作为制作菜品的工具和盛具而得名。金竹菜因造型美观、口感独特、香味浓郁而很受顾客欢迎。笔者在湖北金竹菜的基础上,取其造型和制法,改其成菜味道,创制出了川味金竹菜系列,同样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编辑老师: 我是一名烹饪爱好者。在今年《四川烹饪》第2期上,我看到了一款由成都西藏饭店制作的“蜂窝土豆”菜品照片。不久前,我和几位朋友在一家餐馆就餐时,也吃到了这款菜。当时大家对这款菜都赞不绝 口。但是,当我回家试着去做这款菜时,做出来的味道却相差万里。 因此,今天我特写信向你们请教“蜂窝土豆”的制法。 四川富顺县读者曹富祥 答:“蜂窝土豆”是近年来流行的一款新菜,因其形态酷似蜂窝而得名。成菜酥香爽口,甜而不腻,故深受广大食客喜爱。此案用料普 通,制作也不是很复杂,一旦掌握了制作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普通…  相似文献   

4.
老马 《四川烹饪》2003,(2):40-41
编辑老师:我是一名烹饪工作者,也是贵刊的一名读者。我对四川的“罐罐面”很感兴趣,但又不知道具体怎样制作。望能在《烹饪课堂》里讲解一下。江苏盐城市读者吉秀存  相似文献   

5.
各位编辑: 你们好!我是一名烹调爱好者,同时也是一名《四川烹饪》的忠实读者,现有一问题请你们教一下,就是抻面(拉面)的做法,我曾自己参照书上方法去做,可一连做了好几次都不成功。不知自己错在哪里,请编辑们指点一下。多谢!  相似文献   

6.
来信照登     
《四川烹饪》的编辑们:我是贵刊的一名老读者,又是一名老作者,不过退出烹饪圈子已经多年。今偶在网上见到贵刊的网址,便犹如见到了老朋友一般。网上浏览了一番后,我在为你们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勾起了我对贵刊的旧情。我在《读者来信》一栏里偶然读到了四川达州招待所四位读者的一封信,里面的一些话让我如鱼骨鲠喉,不吐不快。凭心而论,直到今日社会已进步了很多很多,但烹饪类刊物的“文化”气息仍然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大家天天喊搞“烹饪文化”,可见到的如果全都是锅碗盆瓢、柴米油盐、瓜果肉菜的话,那真还显得有点…  相似文献   

7.
《饮食科学》2014,(8):60-63
厨龄:参加工作后,因为一块蛋糕,很偶然地开启了我的烹饪之路。虽说我的下厨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只要一有时间,我便会在厨房里“研发”各种好吃的。如今。我已然成为一名美食狂热爱好者,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8.
《四川烹饪》编辑部:我是一名厨师,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现在我有一个问题想向贵刊请教。我们这里有许多宾馆饭店都推出了一种“瓦缸煨汤”,但不知这是怎样制作的。我自己曾经试制了几次,但都没有成功,望你们能在《烹饪课堂》里作解答。河北正定东云阁大酒店安英杰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烹调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位《四川烹饪》的忠实读者,现有一问题想请你们教一下,就是用红辣椒剁成辣酱的做法,我曾自己做了几次都不成功,用小玻璃瓶加盖密封没过四天就变酸了,不知自己错在哪里.请编辑们指点一下.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中国烹饪》2009,(11):126-126
From:四川林叶、林应良 《中国烹饪》编辑部:《中国烹饪》是我茶余饭后最爱阅读的刊物。爱厨房、爱生活,厨房是美食的加工创造基地,只要说起美食,就让人兴奋不已。《中国烹饪》的读者不完全是厨师,还有众多美食爱好者,所以作为美食爱好者的读者,希望文章和菜品简而精、通俗易懂、有典故引发的故事更好。  相似文献   

11.
王斌 《四川烹饪》2001,(10):31-32
编辑部老师:我是在湖北工作的一名厨师。最近,我们这里也开始流行起“北京烤鸭”来了。由于本人对“北京烤鸭”了解甚少,不知它倒底是怎样制作的。因此,特写信向你们求教。 湖北黄石市一读者 不久前接到《四川烹饪》编辑部转来的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读者询问“北京烤鸭”的制作方法。编辑部老师要我就此写一篇文章,用在《烹饪课堂》里作答。看完信后我真是有点“诚惶诚恐”,因为自己虽然经营烤鸭店多年,但对“北京烤鸭”仍然不是完全了解。加之各种书刊对“北京烤鸭”已多有介绍,自己岂敢再来班门弄斧﹖几年以前,我曾拜一名烤鸭师傅…  相似文献   

12.
我在煤矿从事饮食管理工作,又是一个烹饪爱好者,《中国食品》杂志使我受益不浅,借征文之际,把在家里爱做的一款菜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3.
编辑先生: 家中老人酷爱用油炸花生米下酒,往往由我制作一、二斤供老人啖食。可是,人老了,油炸的食物不能多吃──以防伤脾胃。剩下的花生米咋办?找一个干净、无水的空玻璃瓶,待油炸花生仁晾冷后,装入瓶内,密封好,临吃时,倒出几十百把颗再将瓶子盖好,密封。我敢保证花生米1-2周内都酥脆。若无瓶子,用塑料食品袋扎紧密封效果也差不多。 成都市珠宝街16号吴催流编辑同志: 我是《四川烹饪》的一名读者,也是一名烹饪爱好者。读了《四川烹饪》今年第2期陆荣河先生的文章《油炸花生米保脆之我见》后,也想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  相似文献   

14.
编辑老师:我是新疆乌鲁木齐的一名厨师,同时也是贵刊的一位忠实读者。在众多的烹饪杂志中,《四川烹饪》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一直最为突出,这让我受益匪浅。近年来,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肥羊火锅红遍了全国,我居住的边城乌鲁木齐也一样,几乎每条街上都有肥羊火锅店,而且家家生意红火。在此特向各位老师请教肥羊火锅的具体制作方法。乌鲁木齐市博格达宾馆张进新眼下,“肥羊火锅”是继“肥牛火锅”之后餐饮市场的又一热点。特别是进入冬季以来,“肥羊火锅”的生意就更是火爆。如今经营“肥羊火锅”的餐馆遍地皆是,而品尝“肥羊火锅”的…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老师:我是一名烹饪爱好者,也经常阅读贵刊。我有一个问题要向贵刊请教:我经常听人说起“孜然”这个词,也经常看到一些带有“孜然”字样的菜肴名称。但不知“孜然”是什么东西﹖它是一种调味品吗﹖它适合于制作哪些菜肴﹖ 江苏南京市中山北路读者 谢云兴答:“孜然”又称安息茴香或藏茴香,是一种香料的名称,为伞形科植物的果实,形似小茴香,墨绿色。主产于我国新疆南部。孜然带有独特的薄荷味和水果香味,也带有一点适口的苦味。孜然研为细末后可作为调味料,有除异增香的作用,因此很适合用来烹制牛羊肉菜品,如我们常见的“烤…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四川烹饪》的忠实读者,我想请编辑同志在“烹饪课堂”栏目中告诉我如何制作川式点心“开口笑”和“麻团”,谢谢!河南商丘市101信箱冷长友答:“开口关”,是四川传统的油炸类点心,其形态朴素大方,口味酥脆香甜,外表色泽金黄,开口如“笑”,乃名符其实。它不但物美价廉,而且经济实惠,同时制作也较容易。我国各地都有类似问名的点心,但制作方法与用料也不完全相同。今将四川“开口笑”点心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原料:面粉2500克白糖1500克鸡蛋10个臭粉(即碳酸氢铵)5克小苏打10克植物油1500克蜜桂花100克芝麻500克制法:…  相似文献   

17.
编辑老师:我是一名厨师,也是《四川烹饪》的一名读者。不久前,我听一位从四川回来的同行说,成都目前流行一种“鲍鱼火锅”,味道很不错,生意也十分火爆。我非常想知道“鲍鱼火锅”的制作方法,望你们能在《烹饪课堂》里作一详细介绍。河南驻马店市读者王金贵近年来,成都地区的火锅的确是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伴随着新的火锅品种不断推出,火锅的个性化趋势也变得日益明显。最近兴起的“鲍鱼火锅”就属于其中的海鲜类个性化火锅新品种。它具有原料高档、制作独特、味道鲜美、吃法讲究等特点。“鲍鱼火锅”采用大砂煲盛入一次性白汤底料…  相似文献   

18.
编辑老师:我是一名川菜厨师,已在北方工作多年。在我现在工作的地方,一些客人提出要吃广东烧烤。但是我对广东烧烤却一窍不通,望你们能在《烹饪课堂》里给予指教。一名《四川烹饪》的老读者答:粤菜素有“北菜南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特点,而它拥有的“烧烤”的主体品种也大多源于清代时的“北方”。这里的“北方”主要是指广东的北面,包括北京和南京等地区。粤菜的烧烤分为“躺炉烧”和“挂炉烧”两种做法:前者最著名的是“烧乳猪”,源于清代时的“满汉全席”;后者最著名的是“潮莲烧鹅”,则源于“金陵烧鸭”或“北京烤鸭”…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编辑老师: 我是《四川烹饪》的忠实读者,更是一位热爱烹饪事业的厨师。我认识贵刊的时间虽短,但当我第一次阅读时,就被责刊精彩的内容所吸引,从此我便每期必读。 2000年是贵刊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但是在阅读贵刊今年第1期时却发现,《技术交流征文》里的一篇《怎样做到菜完滋汁于》的文章,竟是《中国烹饪》1988年第10期里发表过的,只不过标题作了一下改动。这篇文章原来的题目是:《谈“菜完汁子干”的烹调要诀》,作者是吴美华。两篇文章的内容竟然完全相同。 虽然现在报刊上文章抄袭的事时有发生,但像这样几乎一字不…  相似文献   

20.
陈亮 《四川烹饪》2007,(11):82-82
编辑老师你们好:我是一名厨师,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但爱好文学是从阅读《四川烹饪》开始的,所以,我打心底里感激她,也感激各位编辑老师对我的支持。一直以来,我都很想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