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变结构控制的突出优点是对系统的摄动及干扰具有完全鲁棒性。关于变结构控制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极大重视,很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简单说明了变结构控制的基本理论,介绍了该理论的发展现状,并对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5.
针对一种尾部扰流片控制的新型变外形导弹,设计了变结构过载跟踪控制系统。基于弹体扰流片和安定面的控制,综合空气动力学的气动分析,建立了尾部扰流片导弹六自由度的姿态动力学模型。根据导弹过载与攻角的关系,建立了弹体过载控制系统,并利用模型参考变结构控制理论方法,设计了具有鲁棒特性的变结构过载跟踪控制系统。数字仿真表明:所设计的控制方案对导弹的过载指令具有良好的鲁棒跟踪控制效果,从而验证了控制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液伺服系统的控制特点和性能要求,将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应用到电液伺服系统中。以某材料试验机为研究对象,借助LabVIEW软件设计了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能够使电液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同时实验研究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参数变化对动态性能的影响,为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不确定离散系统全程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线性多变量不确定离散系统全程滑模变结构控制问题。本文将干扰和参数不确定性等效为系统的外界干扰,利用时延性对不确定性进行在线估计,并根据全程滑模的特点采用等效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器。本文的方法克服了以往控制方法中须已知不确定性界的限制,且不必满足匹配条件.且采用等效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器解决了以往用离散趋近律方法设计控制器系统存在抖振的问题。并基于倒立摆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气动人工肌肉是一种具有功率自重比/功率体积比大、响应快的新型气动元件,近年来已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然而,由于难于实现气动人工肌肉系统的精确控制,从而阻碍了其更加广泛的应用。在气动人工肌肉动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基于CMAC的气动人工肌肉两层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CMAC神经网络用于学习气动人工肌肉系统的不确定信息,并作为前馈补偿使跟踪误差快速收敛,通过变结构控制消除网络的学习误差和不可重复随机干扰的影响,确保系统鲁棒性。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首先根据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控制性能的要求给出其离散模型,然后设计了一种梯的离散变结构控制,与以往变结构控制的不同点是,该控制国入一能量控制基,使得控制输入量在较小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奶好的控制效果,这一点从控制角度来是很重要,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该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变结构控制的抖振问题,设计了双模态“变结构-模糊变结构”控制器,并用于变工况的铣削加工过程控制中。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类混合控制器能较好地削弱系统抖振,并且对不确定加工过程的控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数控铣削过程广义预测控制方法。研究了控制前景的定阶问题,并导出在整个输出预测前景上控制器参数的高效递推算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快,满足数控铣削过程的实时控制要求。在加工中心上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此法具优良的输出性能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电机转数在大范围变化时参数摄动造成电机模型不准确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来控制电机的方式.首先,进行了滑模面S的选取和控制量的求取计算,进而分析了其能达阶段和滑动阶段的稳定性问题,最后,将设计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用于电流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与传统的增量式PID控制仿真对比表明,对具有大惯量负载及变化电动机参数的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优于PID控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了经典状态反馈控制和变结构控制的方法,该法同时具有状态反馈设计闭环动态的灵活性和变结构优良的鲁棒性。并将其应用于高精度测试转台,取得了良好的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自适应模糊控制的实现方法,并研究了其在有约束的恒力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加工实验表明这种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弯管机液压伺服系统的特点和弯管工艺的要求,基于变结构滑模控制理论,对系统的速度和位置进行双重变结构滑模控制策略。实践表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P. V. Saturley A. D. Spe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00,16(2):92-99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actical integration of solid modelling with milling process simulation, on-line monitoring and
supervisory control. Extensions to the ACIS solid modeller parse the NC program file, determine the tool/workpiece immersion
geometry for each motion, and then subtract the tool swept volume to update the part shape. The immersion geometry is then
used with a mechanistic milling process model to schedule optimal feedrates, to provide on-line reference data for monitoring,
and to calculate departure paths so that, if unexpected events require it, the tool can be moved smoothly away from the workpiece.
Th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s embedded into the original NC program. This information is recognised by a supervisory control
computer that monitors the process, and uses the information to react intelligently to tool wear, breakage, or chatter.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techniqu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