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赤水地区二叠系、三叠系是该区最主要的产气层,由于对其构造形成期次不清楚而长期制约了赤水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在收集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赤水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储层构造是在四川盆地形成的大环境下形成的,其东西向构造形成时间早于南北向构造,早期的东西向构造是由于黔中古隆起向北的构造挤压力作用形成的;晚期的近南北向构造则是受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北西向构造作用力在南端的派生应力作用形成的。东西向构造(特别是东西向大断层)在近南北向构造运动晚期,由于受南西西向构造应力作用而产生逆时针平滑剪切活动。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物性测试等手段,认为高磨地区龙王庙组总体为低孔低渗型储层,局部为低孔高渗型储层。储集岩以砂屑云岩、鲕粒云岩、粉-细晶云岩和花斑状粉晶云岩为主。储集空间包括粒间溶孔、晶间(溶)孔、粒内溶孔及铸模孔、残余粒间孔、膏模孔、溶洞和裂缝。储层类型分为密集顺层溶洞型晶粒云岩储层(Ⅰ -1类)、溶洞型颗粒云岩储层(Ⅰ -2类)、针孔和孤立小洞型颗粒云岩储层(Ⅱ-1类)、针孔型晶粒云岩储层(Ⅱ -2类)、溶孔和零星小洞型“花斑状”晶粒云岩储层(Ⅲ类)(储层物性依次变差)。岩性、沉积微相、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是影响龙王庙组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滩核的砂屑云岩及云坪的粉晶云岩最有利于储层发育。第一期准同生白云化作用利于孔隙的保存。准同生期溶蚀作用和表生期岩溶作用是龙王庙组产生大量溶孔溶洞的关键因素。埋藏岩溶作用进一步改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3.
铜锣峡构造中南段长兴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铜锣峡构造中南段长兴组沉积时处于深缓坡至浅缓坡环境,长兴组地层上部发育有点礁,但未发现礁组合。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具有明显的低孔低渗特征,局部溶蚀孔、洞及构造裂缝相对较发育,非均质性较强,储层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储层质量及发育部位受多因素的控制,通过采用。地震速度块反演及有限元应力模拟等方法对储层进行综合预测,发现储层横向上呈点团状分布,具有沿小断层发育的趋势,相对而言研究区北部储层更发育。另外,在明月场及天口场潜伏圈闭上存在两块有利的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4.
根据川东地区大猫坪构造长兴组钻测井资料,对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控制储层发育的因素.研究认为.大猫坪构造长兴组生物礁储层主要由细-中晶白云岩与礁灰(云)岩构成,储集空间主要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及蜂窝状溶孔、溶洞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具低孔低渗的特征,但储层段裂缝发育,形成了裂缝-孔隙型储层.这些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6.
7.
为研究四川盆地南缘赤水地区断层相关褶皱特征,利用地震剖面结合钻井资料以及平衡剖面方法分析了赤水地区构造及其演化。赤水地区构造变形及演化主要受中上寒武统膏盐岩滑脱层控制,形成滑脱层上下不同的构造变形样式;滑脱层之上构造形成晚且变形强,滑脱层之下的地层构造稳定变形弱,形成断滑和断展的复合构造。赤水地区的变形受东、南两个方向区域构造应力叠加作用,二者无明显的先后。滑脱层之上构造圈闭形成晚,为该区晚期油气成藏提供有利的圈闭条件;滑脱层之下构造具有持续性,为以下寒武统烃源的震旦系灯影组古气藏的持续保藏提供了条件;向斜区构造较缓,仅发育大断层,次级断层不发育,为页岩气的保藏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涪陵地区焦石坝构造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岩相及物性在纵横向上均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针对此特征,应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建立龙马溪组下段8个小层的构造模型、地层模型、岩相模型及孔隙度与渗透率模型,反映龙马溪组下段页岩厚度的空间展布及页岩气储层岩相和物性的非均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川西DY构造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DY构造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是裂缝,对裂缝有效性的分析直接决定着储层评价的质量。在掌握研究区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裂缝描述的基本资料,根据裂缝有效性影响因素,提出四点有关裂缝有效性的新认识:一是构造强度和构造几何形态决定裂缝发育强度,构造运动决定构造系方向;二是须家河组地层的煤系地层充填作用强烈,堵塞了裂缝;三是只在局部发育溶蚀缝和溶蚀孔洞;四是DY构造中部DY1井-DY2井-DY101井区裂缝走向与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近于一致,裂缝的张开度增大,连通性变好。综合分析认为,DY地区裂缝有效性总体较差,DY1-DY7-DY102井地区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新疆沙尔布尔山早二叠世卡拉岗组火山岩岩石化学及其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该区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分析和研究,确定了此火山岩的碱性程度为碱性─钙碱性,岩石系列为高铝玄武岩系列,拉斑玄武岩系列及碱性玄武岩系列,求得钙碱指数为52,属张性环境,并且在TAS图上样品落入玄武岩区及流纹岩区,在火山岩DI频率曲线图上表明具有大陆拉张的双峰式特点,并进而得出该区早二叠世卡拉岗组火山岩为双峰式大陆拉张构造环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嘉陵江重庆段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嘉陵江水质情况和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及变化,选择嘉陵江重庆段作为研究对象,于2007年7月及12月采样分析了嘉陵江重庆段水体总氮、总磷、叶绿素a、COD及透明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嘉陵江水体重庆段丰水期氮磷平均值比为18.5:1,均超过10:1,说明该水域中磷是藻类增长的限制性因子.丰水期富营养化程度上升,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47.9~57.6,平均值为53.4,绝大多数采样点都处于轻度富营养级别. 相似文献
12.
13.
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修建水库给防洪、灌溉、供水、供电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以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河流开发单向思维模式修建水库,忽视了河流的其它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对库周、库区乃至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水库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利于减少和降低水库建设开发对生态的影响程度,达到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岷江上游森林对紫坪铺工程与都江堰灌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自建的森林流域水文模型分析计算了龙门山地区的森林水文效应规律,并得出该区森林径流效应为正效应和森林洪峰效应为负效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岷江上游地区森林水文效应对紫坪铺水库和都江堰灌区的影响,认为森林有助于提高工程与灌区的兴利效益与抗洪能力,河工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治理岷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湘鄂渝川黔边区高职高专教育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充分把握其办学特性,组建具有边区特色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对于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管理水平,促进边区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SWOT方法,对组建边区高职高专教育集团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以此为组建边区高职高专教育集团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对四川盆地嘉陵江组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岩芯观察、薄片鉴定,进而进行准确定名并按成岩作用是否对孔缝形成有利及对油气生、运、储是否有贡献,将成岩作用划分出建设:生成岩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膏溶、岩溶作用,构造破裂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压实、收缩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强重结晶作用,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溶孔及裂缝的充填作用)两种成岩作用.同时对孔隙成因作出分析,且找出岩石学方面的证据.依据镜下薄片鉴定与有机地化手段相结合,对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成岩作用作详细研究,并对成岩演化史进行恢复.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成岩作用形成成岩期次及与孔隙演化关系,对嘉陵江组成岩作用取得了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为全新认识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储集空间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辽河盆地某地区沙一段-东营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内沙一段-东营组储层主要为陆源碎屑岩,大多为近源短流程搬运沉积。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扩大孔为主,其次是粒间孔和粒内溶也,主要产层具有中孔、中渗、中等喉道等特点。本区沙一段储层主要以水下分支流河道砂、河口坝和席状砂为主,东营组储层主要是泛滥平原河道砂体,两者均具有良好的物性,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方面。结合研究区的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特征、沉积和成岩特征等,将区内储层评价为三类。 相似文献
18.
为使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群在不同典型年、不同调度期下的实际调度中发挥最大效益,以梯级总发电量最大和缺水量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建立金沙江下游水库群优化调度模型,采用NSGA-II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得到不同典型年和分周期下的非劣解集,并引入置换率的概念分析两目标间的竞争关系,最后分析了枯水年不同偏好下的水位过程。结果表明:发电与供水目标间的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水库蓄水期与供水期,在汛期与汛前消落期为协同关系;供水-发电目标置换率随梯级发电量呈递增趋势,依据置换率曲线得到不同梯级发电量情况下提高单位发电量对供水造成的影响,在实际调度中设置合理发电量可以使得发电、供水目标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在对嘉陵江(重庆主城区段)环境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取样分析了嘉陵江重庆主城区段水中氮、磷的形态组成及特征,应用分光光度法对嘉陵江水中的正磷酸盐、总磷、氨氮、硝态氮、有机氮和总氮进行了系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嘉陵江水中无机磷和有机氮的含量都高. 相似文献
20.
高智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1):5-7
针对山西滹沱河干流上坪上水库坝型的选择,进一步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混凝土重力坝两种方案从枢纽布置、工程量及技术指标等方面的优化过程进行了综合比较,最终选定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