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陶瓷材料的微波烧结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微波烧结原理、微波烧结设备以及微波烧结技术在陶瓷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微波烧结技术虽然几乎可以对所有陶瓷材料进行烧结,但能成功烧结的材料种类并不很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烧结材料的介质损耗过小或过大,从而不能有效的微波加热.微波烧结对于大尺寸、复杂形状的陶瓷材料在烧结过程中还是容易出现非均匀加热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陶瓷材料开裂,可采用混合加热、对原材料进行预处理以及能量分配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高硬等优点,但在温度急剧变化下容易受到热应力的破坏,抗热震性能较差。而抗热震性能取决于材料的热膨胀性,低膨胀陶瓷材料特别是零膨胀或负膨胀的陶瓷材料已经成为一些高服役条件领域的重要材料。本文综述了主要的低膨胀陶瓷材料的特性及应用进展,对设计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耐磨性、耐腐蚀性及低膨胀性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宫淼淼 《门窗》2013,(7):178-17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应用中对于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很多恶劣的工况下要求材料同时具备好的强度、韧性、耐磨性等综合性能,单纯的金属、陶瓷材料已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因此,通过一定的工艺将陶瓷材料制备于金属材料表面形成一种复合材料,使之具有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的综合性能,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金属基陶瓷涂层技术的进展,主要介绍了热喷涂技术、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热化学反应法等涂层制备方法,并且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其中热化学法操作简单,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辽宁建材》2010,(10):40-40
一种"晶莹剔透、性能优异"的新型透明陶瓷材料生产的产品上月底在河南洛阳研制成功。新型透明陶瓷材料的研制和成功应用,使我国在透明陶瓷材料领域大大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填补了我国特种材料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在这种材料上对我国的封锁和垄断。  相似文献   

5.
美君 《云南建材》2008,(8):87-87
<正>一种"晶莹剔透、性能优异"的新型透明陶瓷材料生产的产品在河南洛阳研制成功。新型透明陶瓷材料的研制和成功应用,使我国在透明陶瓷材料领域大大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填补了我国特种材料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在这种材料上对我国的封锁和垄断。  相似文献   

6.
《建材发展导向》2005,3(4):88-88
美国科学家在陶瓷中夹入薄铝层,研制了一种具备陶瓷的诸多优点但不脆的材料。陶瓷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比如耐腐蚀性好、重量轻、耐热性好等。这些优点使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然而,这些材料容易断裂,因为陶瓷非常脆,裂纹容易扩散,最终会导致材料完全失效。这个致命的弱点严重制约了陶瓷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核磁共振、热分析及扫描电镜检测技术开展沥青材料组分识别以及表征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分析技术原理,介绍了这3种技术在沥青材料表征分析中的应用。经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沥青材料的组成性能进行全面掌握,可以为沥青材料的合理应用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下,研究高效而经济的蓄能技术成为摆在各国学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其中相变材料的研究近年来尤其成为热点。本文总结并评价了相变材料蓄能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相变材料的分类、热物性及特点,强化传热机理的分析以及相变传热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等热物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相变材料在诸多领域的应用情况和前景,希望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外一家公司最近开发成功一种酚醛树脂模塑料。这种填料和玻璃纤维含量很高的酚醛树脂模塑料,可以用于传统上必须应用陶瓷材料的用途中。 这是一种高耐热和尺寸稳定性极好的材料,可以满足灯座、卤素灯插座和汽车火花塞等用途中对材料的耐高温要求。在这些用途中,以前需要使用陶瓷材料。除此之外,这种酚醛树脂  相似文献   

10.
靳利军 《砖瓦》2020,(5):166-166,168
在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采用沥青材料的道路工程是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沥青路面具有性能稳定,弹性良好,胎噪小,负载能力强的特点。但沥青属于有机材料的一种,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会难免会出现老化、硬化导致出现路面下沉开裂等问题,不仅影响道路美观,更会造成市政路面使用性能的严重下降。针对上述问题,对老旧沥青路面进行现场热再生处理,使其性能得到有效恢复是一项重要的施工技术。对此,首先简要说明了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的应用原理,并分析了几种不同沥青热再生混合设计方法,最后总结了沥青热再生现场施工技术要点和工艺,希望为我国市政道路施工和维修维护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1)
色谱分析已成为当今分析化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析测试手段,应用范围涉及医药、环保、生命科学、石油化工等几乎所有基础和研究领域,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基体以及低含量组分的分析。由于对分析要求的日益增高和各种微量、高通龟色谱及光谱、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每种色谱联用均得到较大发展,通常,这些方法可以联合使用以期获得最佳分析结果。本文将对较新出现的前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自己实验工作侧重于衍生技术和色谱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最主要原材料,而砂石材料又是其构成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砂石材料的性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建筑原材料的质量需求也不断提高,从而促使筑领域中不断有新型材料和施工技术出现,其中,机制砂作为建筑原材料中砂石材料的新型替代品在建筑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主要分析了机制砂的相关特性,探讨了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我国建筑领域混凝土的施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高温相变蓄热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探索高温相变蓄热过程热力学行为特性,建立热-结构耦合分析模型,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是弄清相变过程热力学机理、掌握相变蓄热技术、进行吸热/蓄热器和热控系统以及相变蓄热容器合理设计的关键,并将为最终在太阳能发电、高温热能回收、航天以及冶金等其它工业领域的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纳米技术是国内外近几年正在崛起的前沿、交叉性新兴技术领域。由于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从而使其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物理、化学奇异特性。本文综述了纳采科技的基本概念、产生、发展及其战略意义,讨论了国内外近几年纳米材料和纳券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发展,并对纳米材料在高强度和高韧性纳米陶瓷材料,新型纳米结构的玻璃、塑料和橡胶制品,粘合剂、密封脆和润滑剂,特殊的光学性能材料,催化剂,水泥添加剂,新型防护材料,静电屏蔽材料,耐热、隔热、阻燃材料,涂料等建材领域的直接应用以及其潜在价值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2)
针对磁流变液材料的特性,本文介绍了磁流变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磁流变技术应用到的磁流变液材料可以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使材料产生流变特性的变化,材料可以在强磁作用下瞬间从液体转变为半固体形态,磁流变液材料具有非常强的屈服性。分析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促进磁流变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泡沫陶瓷是一种新型的由众多的气孔在空间通过各种方式排列而成的一类绿色陶瓷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围绕泡沫陶瓷在节能与环保领域的应用展开介绍,展现其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材料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绿色材料是指那些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减少污染和危害的材料.强调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融合性和适应性.泡沫陶瓷是一种新型的由众多的气孔在空间通过各种方式排列而成的一类绿色陶瓷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围绕泡沫陶瓷在节能与环保领域的应用展开介绍,展现其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材料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国家标准《建筑遮阳热舒适、视觉舒适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中规定的遮阳材料日光利用性能、组合体太阳能总透射比的测试及分级方法开展了试验验证研究工作;总结分析这些参数测试方法和分级指标在标准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制订适用于该标准的测试及分级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环氧树脂是建筑工程应用中常用的热塑性树脂,但其可燃性和严重的热降解性能极大地限制了在建筑领域的中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采用聚联苯螺环二膦酰胺对环氧树脂进行阻燃改性,并通过氧指数、垂直燃烧、热失重分析、锥形量热仪、扫描电镜、热红联用等燃烧测试手段对其阻燃性能进行表征,为建筑高分子材料阻燃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程新宇  郭永盛 《门窗》2013,(8):72-73
建筑行业一直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其发展速度的快慢对我国整体经济走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建筑行业的高能耗性同时也严重的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节能保温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本文通过对建筑领域内的节能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简要分析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新型幕墙、玻璃材料以及反辐射热材料等几个较为热点的新型材料方面探讨节能保温材料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建筑工程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