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重庆建筑》2008,(3):55-56
2006,“能源危机“、“能源紧缺”等名词频繁出现于各大报纸、网站。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头号问题,除去开发新能源,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循环利用能源、发展能源科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空调、供暖系统是我国民用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因而节能空调系统也成为我国各大空调企业研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既是工业的基础,又是战略性资源;既关系国计民生,又关系国家安全。通过对我国能源现状的分析,表明我国的能源长期以来存在着许多问题,而且能源的供需矛盾在持续扩大.大量的能源消费又造成了沉重的环境压力。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的能源面l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实现能源消费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侯海斌 《建筑知识》2014,(8):109-109
我国的人口众多,能源消耗量大,能源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如何更好的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变成了重点。同时,伴随世界发展的大潮,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势头也正猛,各种各样的新型技术也不断出现在建筑工程。针对于当前我国能源的现状,建筑工程也正朝着节能施工的目标前进,这也是现在建筑工程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张彬  郝军庆 《河南建材》2010,(4):158-159
建筑施工过程是大量消耗能源的过程,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能源紧缺问题凸显.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施工中要注重发展节约型施工,采用节约施工方法和节能型材料,降低施工中对能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5.
赵军 《中国建设信息》2006,(6):I0001-I0001
全球范围内能源与环境危机正在日益加剧。而在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这导致我国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与此同时,作为用能大户。我国的建筑能耗十分巨大,而建筑用能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化石能源,这不但加快了有限的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而且加剧了环境的恶化。现在,建筑能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现有的4.00多亿平方米城乡建筑面积中,  相似文献   

6.
杨霖 《建筑知识》2014,(9):63-63
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城市发展资源的日益紧张,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等制约发展的环境因素。我国应对气候变暖、生态恶化等发展难题。越是发达的城市对能源的需求量越大,其所面临的资源问题更加紧张,这就要求城市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低碳理念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规划就是为了能够正确预见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规划的创新源于现实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尽早发现和预见城市面临的能源问题,不断改革与创新能源使用问题,才能使城市的发展能够适应和应对新的能源挑战。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地热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地热能具有清洁、环保、就地取用等优势。开发利用地热特别是浅层地热资源对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形势,实现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能源与能源安全问题是事关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能否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当前国际形势日益错综复杂,使这一问题显得更加尖锐。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能源外交所面临的新形势,指出了中国能源外交战略中的困惑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构建全球合作背景下中国能源外交战略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诚 《云南建材》2013,(17):118-119
随着我国社会和人口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能源供应不足问题已经变得日益明显,然而我国的能源又相对比较匮乏,这时节能政策就要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房屋建设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大的能源,而且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避免能源的过度浪费,真正把节能政策发挥到房屋建筑的每一个环节。本文将会对房屋建筑节能技术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以更好的为后人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上海住宅》2006,(12):28-31
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了“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尤其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发展总方针,特别是近几年,建设节能型社会更把节约能源放到了重要位置,我国能源供应从全面紧张到暂时缓和,能源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近期的核心问题是努力提高常规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中远期目标则是大力开发利用高效节能产品以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大部分地区都有供热需求。相应地,我国就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和环保压力。中国经济要实现快速增长,就必须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需要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地源热泵空调技术以其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优点,成为暖通空调工程优先选择的方案之一。地源热泵,特别是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一项新技术,虽然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全民节能减排应对经济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内的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的储量正在迅速下降,按已探明储量和消耗速度计算,作为全球主要能源的石油将在四五十年内枯竭,能源危机己成为困扰全球的重大问题。而我国长期以来盛行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能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目趋严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的能耗也在大幅攀升。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相似文献   

13.
倪德良 《上海住宅》2005,(12):86-87
能源问题举世瞩目。能源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能源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节能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建筑能耗的不断上升,建筑节能。已成为节能工作的热点,国家和上海市均出台了建筑节能法规.不久将正式发布的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旧房{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任务与目标。  相似文献   

14.
《建筑节能》2007,35(9):25-25
新华社2007年8月31日受权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能源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关系着我国能否实现持久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全球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问题,这使得各个行业的研究热点也逐渐开始向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损耗的两个方向转变。下面本文通过探讨建筑室内排水方面的内容,针对各个不同情况提出了有效的节水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明 《中国建材科技》2013,(5):45-46,50
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匮乏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问题,尤其是能源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能源缺乏问题尤为突出。电能作为清洁便利的二次能源,它的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一次能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电厂热力系统的节能消耗工作,对于减少能源消耗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暖通空调》2007,37(B12):17-17
在当今日益严峻的能源紧缺问题,已成为全世界的话题,倡导节能,也已成为主流概念。针对我国目前能源利用效率来看,在2000年已经比1990年提高5%,节约能源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都发挥其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节能脚步依然滞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问题,如能源、环境、人口、粮食等。尤其是能源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和挑战。特别是为保证2020年实现经济翻两番的目标.我国能源供应形势将更加紧张。去年全国大范围的拉闸限电.说明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已相当突出.加强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就  相似文献   

19.
蒋丛笑 《建筑知识》2014,(5):148-149
当今社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节能问题,中国又是一个能源比较贫瘠的国家,也是一个能源大国,因此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来说都十分重要。建筑能耗占我国社会总能耗的三成,如果建筑能耗能够降低,对于我国提高能源利用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秸秆作为一种资源丰富,方便易取的建筑材料,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仅仅被农村居民用来燃烧,更环保一点的做法是氨化还田。如果能将秸秆广泛利用于建筑材料,既能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能够利用秸秆的性能降低建筑能耗,可谓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20.
《工业建筑》2005,35(12):66-66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能源资源相对贫乏。但在城乡建设中,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建筑建造和使用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盲目扩大贼市规模,规划布局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重地上建设,轻地下建设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