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3,(5):5-8
针对防洪保护区保护范围、防洪标准、保护对象等界定中存在的问题,引入防洪闭合圈、防洪保护区受益范围的概念,研究了不同类型防洪保护区的界定方法。根据地形地貌和水利工程设施分布特点,提出将防洪保护区划分为平原防洪保护区、丘陵山区防洪保护区和沿海防洪保护区3种类型,分析了3类防洪保护区的特点,拟定了不同的界定方法:①平原防洪保护区应先界定防洪标准高、保护范围大的重要防洪工程防洪保护区,位于重要防洪工程防洪保护区内的其他防洪工程不再界定防洪保护区;②丘陵山区防洪保护区应先界定防洪标准较低的堤防防洪保护区,再界定防洪标准较高的堤防防洪保护区,位于已界定防洪保护区内的其他堤防不再界定防洪保护区,由不同防洪标准堤防组成的上、下游防洪保护区的界定,应考虑不同防洪标准堤防之间的影响;③沿海防洪保护区应先界定海堤工程的防洪保护区,位于海堤工程防洪保护区内的堤防工程不再界定防洪保护区,由不同防潮标准海堤组成的防洪保护区,把防潮标准最低的海堤工程对应频率的防潮标准作为界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顿晓晗  周建中  张勇传  陈璐  王权森  戴领 《水利学报》2019,50(2):209-217,224
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分析是实时防洪决策的重要环节和依据。为评估水库实时防洪风险,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长系列历史实测径流资料的防洪库容频率曲线推算方法,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水库实时防洪调度风险分析模型。进一步,从三峡水库实际防洪调度需求出发,分析了三峡水库汛期不同时段实时防洪风险,研究了上游溪洛渡、向家坝水库配合三峡水库进行联合调度时防洪库容频率曲线的变化,以及上下游水库间防洪库容分配及其互用性问题。研究表明,推求的防洪库容频率曲线能帮助判断当前防洪情势,合理利用防洪库容互用性可有效降低三峡水库防洪风险。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构建长江和谐防洪体系的指导性文件.阐述了1998年大水后编制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对<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中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继承和发展,从规划思路、防洪区的划分和防洪标准的确定、各类防洪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等方面,解析了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行城市、乡村防洪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引入防洪保护区的概念,并将防洪保护区作为防洪的基本单元,综合考虑保护区内所有可能被淹没的防护对象和总体经济社会情况,研究制定防洪标准.提出了基本维持现行防洪标准体系结构和以防洪保护区替代城市与乡村实现归一化的两种防洪保护区应用形式,并对其防洪标准制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毛革 《中国水利》2007,(11):28-31,40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在编制过程中根据珠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珠江流域防洪沿革、目前防洪情势、防洪思路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流域防洪建设的经验教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珠江流域防洪战略目标、战略部署及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黑龙江流域洪水灾害频发,中俄联合防洪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分析俄罗斯防洪体制及特点对深入推动中俄防洪合作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梳理了俄罗斯现行防洪相关法律、防洪主要部门及其职责,并按汛前预防、汛中抗洪2个阶段分析了俄罗斯防洪组织体系及其主要工作内容,总结提出了俄罗斯防洪体制的特点,可为今后指导中俄防洪合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防洪库容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毅  纪国强 《人民长江》2006,37(9):35-36
长江流域暴雨活动频繁,洪灾在流域内分布很广,洪灾损失严重.建国以来长江防洪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江河、湖泊抗洪能力普遍提高.正在建设的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关键工程,建成后将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有质的改善,根本改变了荆江河段的防洪紧张局面,但长江中下游特别是城陵矶以下河段洪水来量与河道泄量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防洪形势仍然严峻.水库工程是长江防洪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长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长江干支流水库设置防洪库容的必要性、拟定了上游干支流水库安排防洪库容的原则与运用方式,并根据上游各支流特点,提出了上游干支流预留防洪库容规模的建议,计算分析了上游干支流预留防洪库容的作用,并提出了梯级水库协调防洪与发电关系调度方式.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游各支流预留防洪库容方案.  相似文献   

8.
该文根据福建省沙溪流域洪水特性,针对安砂水库下游永安、三明和沙县城区的防洪现状及防洪目标,分析研究了不同洪水组合的汛限水位、汛限时期等防洪问题。初步探讨了安砂水库防洪任务、汛限水位及防洪调度等问题,提出了安砂水库防洪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9.
根据永宁水库在流域防洪体系的定位分析,对永宁水库拟定了3种不同的防洪调度方案,结合技术经济指标和防洪作用比较,确定水库的防洪库容。在满足支流防洪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永宁水库在浦阳江防洪体系中的作用,为流域支流水库防洪库容的设置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4,(1):11-14
通过建立水网防洪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泗水县现代水网防洪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现代水网建设使泗水县防洪能力得到了提升,说明水网建设有利于区域防洪;②泗水县防洪能力评价结果为0.73,说明水网建设后的防洪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11.
城市防洪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防洪工程,对可能贩各级洪水,作出迅速、准确的预测预报,并相应采取积极完善的防御措施,把洪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不太原市防洪工程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防洪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作简要的介绍,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1996年8月4日,受我国东南海面台风影响,太原市虎峪沟流域内下了大暴雨,因山川地理条件、人类不规范行为、市政工程不太适应等原因,酿成了96804暴雨洪灾,造成矿区、市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损失,为了杜绝今后类似事件发生,笔者在对太原市的山洪沟道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小型水库调洪计算,如果设计洪水过程线为概化五边形模型,则防洪库容和相应的最大下泄流量可通过解析计算求得.推导中先假设洪水来临前库中水位为溢洪堰顶齐平并无闸门控制,为自由溢流,泄流过程线近似为直线.将洪水过程分为三个区,用解析方法建立各区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调查研究了太原市城南地区洪涝灾害的状况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治理的工程措施,论证了抽排入汾方案的合理性及经济性,对防治该地区的洪涝灾害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洪水调度系统的功能是在确保水库大坝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库防洪库容的作用灵活调度,使区域的防洪效益最佳,它是一种非常必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中论述了河道防洪治理规划的重要性、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治河的几个具体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经过40多年的艰苦努力,全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并有效地控制住了常遇洪水,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防洪工程建设滞后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全民的水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要加快防洪工程建设和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分蓄洪区建设,有计划地在五河干流上兴建一些骨干工程,要大力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加强洪涝灾害成因的研究分析,要在全社会倡导和确立“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观念,多层次、多渠道增加防洪工程建设的投入,要强化各级防汛指标机构,搞好“三化”建设,从各方面做好抗御洪涝灾害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赣江流域袁河“82·6”和“89·7”两次大洪水的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准确的水情预报和水库工程正确的调度方式,能减轻下游防洪负担,最大限度地减少洪灾损失,夺取抗洪斗争的胜利。文中提醒人们,在防汛工作中,应把非工程措施提高到相当的地位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1996年8月,汾河中下游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鉴于此次洪水范围广、历时长、洪灾严重等特点,为探求其致灾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今后整个流域的规划和治理提供一些依据。在1997年初,省水利厅以晋水发[1997]267号文件下达了研究任务。本文即是针对汾河中下游“96.8”洪水的产生原因、致灾因素,以汾河干流为主,考虑主要产洪支流文峪河、潇河等,在对汾河水库到汾河入黄口进行全流域性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流域水利工程防洪效益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干流及区间洪水,计算出干流区间及主要支流径流系数,同时估算了干流各段河道行洪能力,对现有河道及堤防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不能高精度预测后续洪水的现状下,对历史暴雨洪水信息进行挖掘,对降低水库防洪调度风险具有现实意义。制定将历史洪水标准化的方法,并根据暴雨洪水形成机制和实时信息的易获取性,筛选出能反映洪水特征的指标体系,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原理构建了相似洪水动态识别办法和相似洪水展延实时洪水预报过程的展延效果评价方法。池潭水库历史暴雨洪水模拟结果表明提出的洪水展延方法对后续来水估计的总有效率高,效果显著,该方法应用效果、适应性、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