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三井化学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上海中石化高桥三井化学有限公司,建设12万t/a双酚A项目在上海正式签约。该项目中方投资人委托的承建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总投资为1亿美元,双方各占50%股份,合资公司合资期限为50年。  相似文献   

2.
石化在线     
漕泾将建国内最大双酚A项目10月15日,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三井化学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签约建立上海中国石化高桥三井化学有限公司,合作建设12万吨/年双酚A(简称BPA)装置。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副董事长王基铭和日本三井化学中西宏幸会长在协议书上签字,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裁王天普和日本三井化学藤吉建二社长在合资合作合同章程上签字,中国石化集团副总经理刘根元参加签字仪式。该项目总投资为  相似文献   

3.
《石油化工设计》2005,22(4):6-6
10月15日,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三井化学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签约建立上海中国石化高桥三井化学有限公司,合作建设12万吨/年双酚A(简称BPA)装置。  相似文献   

4.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6,37(12):16-16
由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合资建造的120kt/a双酚A装置于2006年7月28日在上海化学工业园区举行了开工仪式。这将是我国生产规模最大的双酚A装置,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石化和三井化学各占50%股份,合资期限为30年。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中国石化(SINOPEC)与三井化学将以50∶50比例合资在上海漕泾建设一座产能120 kt/a的双酚A(BPA)生产厂。此前,中国石化曾规划在上海高桥石化建设一座BPA厂。合资建设BPA厂将于2005年1月开工,2006年7月完工。原料苯酚将由高桥石化仍在漕泾园区建设中的苯酚厂提供。  相似文献   

6.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4,35(9):45-45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三井化学公司于2004年3月25日在北京就双酚A合资项目正式签订意向书,双方就今后共同出资设立双酚A合资公司事宜达成共识。 双方在此次签署的合作意向书中约定,未来合资公司苯酚原料将由中国石化高桥分公司从在建的苯酚装置中以  相似文献   

7.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6,37(9):18-18
中国石化高桥分公司拟扩大其苯酚衍生产品链的生产。自2005年投产一套200kt/a苯酚/丙酮装置后,该公司拟扩大该装置产能并生产甲基异丁基酮(MIBK)、双酚A等下游产品。一个方案是通过购买异丙苯原料,使该苯酚/丙酮装置产能提高到320kt/a(200kt/a苯酚和120kt/a丙酮),并打算利用中国石化拟建的1000kt/a裂解装置生产的丙烯为原料新建一套500kt/a苯酚装置。另外,高桥石化与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已经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将以50:50股份组建中国石化与三井化学公司的合资企业,在上海化工园区新建一套120kt/a双酚A生产装置,项目投资额为9亿元人民币,于2006年中开工建设,预计2007-2008年间投产。高桥石化和三井化学公司也拟在该园建设一套50~100kt/a的MIBK装置(拟采用三井化学公司技术),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三井化学公司与中石化集团公司已于日前获得中国政府批准,组建合资企业在上海漕泾建设双酚A装置。双方组建各持股50%的企业——上海中石化三井化学公司,建设投资为9亿元人民币的120kt/a双酚A装置,该装置定于2007年10月投产。  相似文献   

9.
《石油矿场机械》2007,36(7):56-56
2007-02-06,上海蓝滨石化设备责任有限公司与上海干巷车镜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市金山区举行了上海蓝滨石油化工装备基地扩建项目签约仪式。上海市金山区、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上海干巷车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浦发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化公司、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公司等40多位领导、  相似文献   

10.
三菱瓦斯化学公司正在研究,计划在上海漕弪建设8万t/a的聚碳酸酯(PC)装置,决策将于2006年晚些时候作出。该公司称,该装置将于2010或2011年投产,投资约为1.8亿美元,装置将主要服务于入驻中国的日本客户。然而该装置耗用双酚A的来源尚未确定。中石化与三井化学公司合资企业正计划在漕泾建设12万t/a双酚A装置,  相似文献   

11.
《石油商技》2008,(5):39-39
上海海润添加剂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和润英联控股有限公司(Infineum)共同投资建设的合资公司,主要生产内燃机油复合添加剂。投资总额为1.0377亿元人民币,双方合资股比为50%。  相似文献   

12.
《石油商技》2008,26(2):21-21
上海海润添加剂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和润英联控股有限公司(Infineum)共同投资建设的合资公司,主要生产内燃机油复合添加剂。投资总额为1.0377亿元人民币,双方合资股比为50%。公司及工厂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重要的添加剂生产基地,以及润英联公司在中国主要的供货地点。  相似文献   

13.
有最新报道称,中国石化正在与包括荷兰皇家壳牌、科威特石油公司与陶氏化学在内的海外合作方,商讨修建炼油厂和石化厂。事实上,此前中国石化已经与外资拥有中国最大的合资项目,如与埃克森美孚、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的福建炼油厂,2001年,BP与中国石化旗下的上海石化合资建造了一个投资27亿美元的乙烯项目。这些都是系列扩张环节中的链条。  相似文献   

14.
《石油商技》2008,26(1):11-11
上海海润添加剂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和润英联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Infineum)共同投资建设的合资公司。主要生产内燃机油复合添加剂。投资总额为1.0377亿元人民币。双方合资股比为50%。公司及工厂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重要的添加剂生产基地,以及润英联公司在中国主要的供货地点。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计划在新加坡Juron岛增设300kt/a的苯酚生产装置和150kt/a的双酚A(BPA)生产装置。新的苯酚和双酚A装置作为单一生产装置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预定投资600亿日元,计划装置尽早于2011年建成。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和中国石化高桥分公司联合开发建造的万吨级低不饱和度聚醚连续生产新工艺装置于2006年12月18日在高桥石化顺利打通全流程,并进入全负荷生产阶段。装置操作稳定,运行平稳,所生产的聚醚产品羟值和残单含量均达到了项目合同规定的要求,单体转化率达到99.5%。  相似文献   

17.
正全球船用油检测服务中心(以下称检测中心)是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为保证船用油检测服务质量,整合相关技术资源组建的以船舶设备在用油检测为核心业务、油液状态监测为特色的专业检测机构。检测中心是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组建的第一个直属检测实验室,依托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开展业务。其前身为原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与高桥石化上海炼油厂研究所组合,具有几十年油品应用研究的历史,对润滑油液在应用中的衰变有深  相似文献   

18.
正全球船用油检测服务中心(以下称检测中心)是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为保证船用油检测服务质量,整合相关技术资源组建的以船舶设备在用油检测为核心业务、油液状态监测为特色的专业检测机构。检测中心是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组建的第一个直属检测实验室,依托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开展业务。其前身为原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与高桥石化上海炼油厂研究所组合,具有几十年油品应用研究的历史,对润滑油液在应用中的衰变有深  相似文献   

19.
《石油化工设计》2004,21(3):54-54
2004年7月23日日本三井(Mitsui)化学公司在按计划完成可行性研究之后,2004年底要继续推进其在新加坡210kt/a双酚-A(BPA)装置的扩能项目。  相似文献   

20.
正全球船用油检测服务中心(以下称检测中心)是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为保证船用油检测服务质量,整合相关技术资源组建的以船舶设备在用油检测为核心业务、油液状态监测为特色的专业检测机构。检测中心是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组建的第一个直属检测实验室,依托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开展业务。其前身为原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与高桥石化上海炼油厂研究所组合,具有几十年油品应用研究的历史,对润滑油液在应用中的衰变有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