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BPAC-UF)分体式工艺的中试装置,探究该工艺对西氿微污染原水的处理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氯乙烯(PVC)两种材质超滤膜的膜污染情况。PVDF膜和PVC膜两种不同材质的膜组合工艺对浊度去除率均超过95%,超滤膜可保证出水浊度要求。PVDF膜对尺寸不超过2μm的颗粒物去除效果要略优于PVC膜。初期PAC未转化为BPAC时,工艺对氨氮和CODMn的去除主要靠活性炭吸附。当PAC转化为BPAC,BPAC-UF对氨氮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生物作用,后期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BPAC-UF对CODMn去除率不高,稳定在25%左右。在膜污染控制方面,PVDF膜和PVC膜的跨膜压差增长趋势相似,但PVC膜的跨膜压差增速要略高于PVDF膜。经过强化物理反冲洗和化学反冲洗后,PVDF膜和PVC膜的产水性能均能恢复至较优状态,且PVDF膜恢复程度略优于PVC膜。  相似文献   

2.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有机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人工配水方式,通过中试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微污染原水深度净化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选择适应投加臭氧环境的优势菌种,人工固定化形成生物活性炭,可以在水温较低时,较短时间达到生物活性炭的稳定期;同时,还确定了水流量、滤速、炭层高度、臭氧加入量等工艺参数,使生物活性炭出水CODMn≤2.5mg/L。  相似文献   

3.
PAC-MBR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粉末活性炭—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PAC—MBR)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膜过滤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浊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OC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6%—57%和31%—42%,PAC投加量在500mg/L到3000mg/L的试验范围内,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试验还表明,PAC—MBR组合工艺几乎能完全去除分子量<1000的有机物。PAC投加量对膜过德性能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试考察粉末活性炭-浸没式膜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生物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方式、处理效能和膜污染控制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外源微生物可以实现膜生物反应器的快速启动;CODMn、NH3-N、浊度在不同工况的长期运行能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水质要求;运行方式2能较好的控制膜污染、适合村、镇自来水厂。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纺织印染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ρ(CODCr)=100~150 mg/L),比较研究了臭氧氧化与活性炭曝气生物滤池、絮凝沉淀、粉末活性炭吸附的组合工艺对CODCr的去除效果,探讨了臭氧组合工艺用于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达到GB 18918—201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排放标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40 mg/L,臭氧氧化时间为1 h的条件下,臭氧-活性炭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出水CODCr的质量浓度为61 mg/L;臭氧-粉末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出水CODCr的质量浓度为57 mg/L。2种组合工艺的出水CODCr质量浓度基本达到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排放要求,但两者在工程投资、运行成本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臭氧-絮凝沉淀组合工艺仅降低CODCr的质量浓度10~15 mg/L,不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学民  唐玉霖  伏小勇 《净水技术》2011,30(1):33-38,66
该文研究了两种不同孔径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同外界因素对膜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有活性污泥特性、胞外聚合物(EPS)、膜孔径等.试验发现,膜的过滤性能下降并不完全由污泥浓度影响,真正造成膜过滤性能的下降可能是由于污泥自身性质的改变.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引起粘度的...  相似文献   

7.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黄浦江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浦江原水为研究对象,对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组合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性能、机理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各指标的去除率为:CODMn 24%,UV25435%,三卤甲烷前体物31%,AOC 63%,且对各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的去除有互补性。O3-BAC组合工艺一方面可以有效去除黄浦江原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减少后加氯量,降低消毒副产物生成量,保障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另一方面能明显降低水中的可同化有机碳(AOC)浓度,提高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聚四氟乙烯拉伸微孔膜的制备方法、成孔机理及结构特征;对国内外聚四氟乙烯拉伸微孔膜加工工艺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了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的膜材料的特征及性能;展望了聚四氟乙烯拉伸微孔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试装置研究了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长江南京段微污染原水有机物的去除特性,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和臭氧接触时间对预臭氧氧化、砂滤及生物活性炭单元中DOC、BDOC、CODMn、UV254和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为3 mg/L、臭氧接触时间为10 min时,预臭氧氧化单元中DOC、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9%、31%和78%,BDOC增长了33%;砂滤单元四种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25%、52%、42%和44%,而生物活性炭滤柱对四种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46%、83%、52%和20%,高于常规处理工艺。整个工艺对三种微量有机物(1,2,4三氯苯、DMP和DEHP)的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60%、68.6%和68.8%。与未投加臭氧相比,臭氧的投加有效促进了砂滤和生物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采用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微污染长江原水,有效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可保障出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专利昭64—78823介绍了聚四氟乙烯多孔膜的制法,申请人是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西川繁明。 1 本专利申请保护范围 (1)数均分子量100万以下的PTFE分散树脂经糊状挤出的制品通过烧结后热处理以提高它的结晶度,然后进行单轴定向拉伸,便可制得PTFE多孔膜。 (2)上述PTFE多孔膜的拉伸倍率在5以上。 (3)结晶度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粉末活性炭-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粉末活性炭和超滤膜联用技术对微污染原水进行试验,考察该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粉末炭改善膜通量以及防止膜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器内活性炭浓度升高,工艺处理效果有极大改善,膜通量明显提高,反应器最佳活性炭投加量为0.5 g·L-1,工艺运行1110min,出水TOC、UV254去除率保持稳定,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4.8%、48.9%,膜通量降低缓慢,1110 min后通量为初始通量的70%.反冲洗对膜通量有所恢复,多次反冲后效果不明显,且反冲后破坏膜表面的滤饼层使出水水质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12.
研制开发了1套适合三维立体拉伸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的设备和工艺,介绍了设备结构和工艺流程。与传统双向拉伸工艺对比,该工艺制备的微孔薄膜孔径大小可控性强、孔径差异小、薄膜厚度均匀。  相似文献   

13.
14.
在某含铁渗滤液卷管式反渗透(STRO)应急减量项目运行期间,膜组件流道内生成不明胶状物,造成了严重的膜污染。通过胶状物酸溶分析及膜酸洗水水质分析,发现该胶状物的生成与水质中的高含铁量相关,同时对膜片的扫描电镜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膜面发生的污染为有机物-铁的复合污染。根据该污染机理对渗滤液开展浸没式微滤及PAC混凝沉淀预处理中试验证实验。实验结果可得,浸没式微滤对原水总铁的去除率约为50%,然而STRO系统在70%回收率下处理微滤产水的污染周期仅为60 h,换用碟管式反渗透(DTRO)后可将污染周期延长至120 h;采用1 500 mg/L PAC加药量的混凝沉淀工艺对总铁有80%的去除率,且混凝产水对后端STRO污染趋势显著降低,STRO在70%回收率下污染周期大于200 h,并在提高膜回收率至75%后STRO污染周期依然超过120 h。综合分析可得STRO、DTRO对浓水侧浓水的铁耐受质量浓度分别为8、16 mg/L左右。现场可根据实际需求采用浸没式微滤+DTRO或PAC混凝沉淀+STRO的组合工艺,保证整体工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臭氧-活性炭技术对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膜污染减缓的影响。通过短期批式实验表明,粉末活性炭(power activated carbon,PAC)可强化臭氧的氧化效果,臭氧投加量超过0.25mg/(gSS)将恶化污泥混合液可滤性;对滤出液残余臭氧浓度检测表明,PAC的加入有利于维持本体溶液臭氧浓度。臭氧-活性炭技术引入MBR系统有助于膜污染的减缓,反应器内微生物活性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MBR出水水质影响较小;臭氧-活性炭减小了反应器内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中的蛋白质及多聚糖含量,显著降低了污泥絮体中松散的胞外聚合物(loosely bound EPS,LB)及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中蛋白质浓度,以上结果表明应用臭氧-活性炭技术来延缓MBR膜污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采用中试试验装置研究了生物陶粒过滤一微絮凝砂滤一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对微污染原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在原水UV254为0.047~0.065cm^-1,DOC为2.70~4.10mg/L,TOC为3.50~5.00mg/L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对UV254,DOC、T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4%、74.1%、69.2%。色-质联机分析结果表明,经组合工艺处理水中有机物由54种降至25种。组合工艺出水中三卤甲烷总含量不及常规工艺出水中该物质含量的五分之一。组合工艺能有效控制和消除水中有机物的污染,提供安全的优质饮用水。  相似文献   

17.
PAC投加量对MBR混合液性质及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1g/L及2g/L的PAC投加量对膜生物反应器中混合液性质及膜污染速率的差异。发现两系统上清液COD差距不明显,说明1g/L的PAC投加量忆足以吸附小分子的有机物。当PAC从1g/L增至2g/L时,从微生物絮体中提取的多糖平均值分别为:14.92mg/gMLSS、15.38mg/gMLSS;蛋白质平均值分别为18.82mg/gMLSS、17.58mg/gMLSS;且膜丝内部累积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基本相同。当PAC投加量为2g/L时,部分破碎的PAC颗粒会进入膜孔内部,引起不可逆污染。  相似文献   

18.
M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中膜的污染和清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M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中膜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膜污染是影响膜通量的重要因素,运行过程中膜通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仅用14h就衰减了约21%;膜清洗先采用物理方法(空曝气+反冲洗),再用化学方法,最终可使膜通量恢复至90%以上;使用的两种化学方法中第二种清洗方法使用后膜的运行周期较长,同时运行中还可配合其他方法减缓膜污染。  相似文献   

19.
从膜的结构性质、反应器操作条件、处理液微生物性质三个方面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机理研究的进展,总结了优化膜生物反应器设计、调节膜生物反应器操作条件、在线超声控制、化学方法等膜污染控制的常用方法,对未来膜污染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臭氧-生物沸石工艺,对微污染模拟水源水进行微生物挂膜和驯化。结果表明,生物沸石柱采用接种挂膜法,在水温17~19℃,经过17 d挂膜成熟。挂膜期间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在到达最低点和稳定值的时间上具有同步性,挂膜成熟后COD的去除率稳定在40%左右,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70%左右。在臭氧存在的条件下,微生物仍能生存,微生物经过2~3 d的驯化,在臭氧投加量为2.1 mg·L-1、接触时间10 min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