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墨西哥的代表建筑师、“2011年日本皇室世界文化奖”获奖者里卡多·李格瑞塔(Ricardo Legorreta).于2011年12月30日在墨西哥市去世,享年80岁。里卡多.李格瑞塔的设计以在现代建筑中巧妙融合具有墨西哥土著温和色彩感的建筑样式而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设计新潮/建筑》107期《自然是与生俱来的压力》文/刘廷杰和世界现代建筑一样,加拿大现代建筑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虽然它曾在几十年前产生过一代壮观景象。当我们看加拿大当代建筑师和他们的建筑时,我们会发现这些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与他们的前辈建筑师和建筑有着许多不同。当然,我们也会发现一些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埃里克森在文章里被提到,不仅因为他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加拿大现代建筑师,而且他也是加拿大现代建筑金色时期一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他影响了许多加拿大当代的建筑师和建筑,特别是在加拿大的西海岸地区。这些当代…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划》2007,31(8):7-7
葡萄牙于2007年5月31日至7月31日在其首都里斯本的葡萄牙世博馆举办首届里斯本建筑三年展。本届三年展的主题是“城市空白”.邀请中国、法国荷兰、德国、加拿大、爱尔兰、墨西哥、日本、西班牙、智利斯洛文尼亚、莫桑比克等十五个国家的建筑师共同探讨利用这些空白来创造城市未来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程世卓  赵晓龙 《新建筑》2023,(4):118-124
中国近代“非学院派”海归建筑师作为我国第一代建筑师,与“学院派”建筑师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建筑探索活动的脊梁。他们接受了海外成熟的现代建筑教育,归国后致力于中国建筑现代性的垦荒式建设,呈现出多元、多向的现代性探索。在世界现代建筑视域下,对该群体进行谱系式的观照,有助于厘清中国建筑现代性早期探索与世界现代建筑之源流关联,证实近代时期中国现代建筑活动为世界现代建筑谱系的有机分支。  相似文献   

5.
刘刊  李翔宁 《时代建筑》2012,(6):144-147
有着悠久历史的米兰三年展对世界范围认识设计和建筑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2012年米兰三年展“从研究到设计——同济建筑师展”,邀请包括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在内的27位建筑师及其团队的50个建成作品参展,从不同视角描绘了当代中国建筑的真实相貌。因为参展建筑师全都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或者在同济大学任教,使这次展览成为西方了解同济实践的重要展览事件。从倡导“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理”教学体系开始,同济学派对现代建筑理性精神的执着坚持,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和建筑教育发展富有特色的重要一支。  相似文献   

6.
陆谦 《云南建筑》2008,(6):98-99
“建筑”随着历史前进的车轮留下痕迹,建筑师的灵魂在建筑史上永远铭刻,大有作为的建筑师将成为时代进程中的英雄,他们的智慧在经典建筑物上闪闪发光。  相似文献   

7.
汪丽君  舒平 《新建筑》2001,(5):39-42
我们的时代是世界历史上新时期隆生和向新世纪过渡的时代,一批建筑师开始思考并着手探索“未来建筑”的形态。虽然不同建筑师表达的建筑思想不同,但他们都在探寻用最简单的语意来回答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自19世纪末,有机建筑区别于欧洲理性主义作为广义现代建筑的分支而发展。1950年代,正统现代建筑被后现代主义建筑师挑战,而倡导有机建筑的建筑师们躲避了他们的围剿。恰逢其时,两位现代建筑大师汉斯·夏隆(Hans Scharoun)与尤恩·伍重(Jorn Utzon)以各自背景出发,设计并建造柏林爱乐音乐厅与悉尼歌剧院,产生深远影响。两位建筑师在有机建筑思想上的表达不尽相同,意喻着有机建筑演变的分野,两座建筑是对广义现代建筑的扩充与探索。本文从有机建筑理论的发展脉络出发,辨析两位建筑师“有机”思想的来源,通过讨论其形式来源、几何性、自然表达等方面,区分出三组“有机建筑”的特点,发现其都来源于建筑师根据自身不同背景对“有机”与“自然”要素的思考。伍重和夏隆的建筑分别从精神性和实际性出发,以“有机”的思想呈现自然的生命力,代表着两种有机建筑,成为现代建筑“新传统”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海纳百川 中国建筑学会顾孟潮祝贺《时代建筑》创刊20周年。上海是中国现代建筑师的摇篮海派是充满现代意识和能力的中国建筑的中流砥柱。《时代建筑》紧跟时代步伐20年来.从原来主要面向上海读者现在已经成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读者的建筑学术期刊。《时代建筑》是了解上海建筑师、上海建筑界发展变化极好的窗口和准确的晴雨表。《时代建筑》的视野、内容、版式印刷充满现代意识海派风格。《时代建筑》每期都有专题研究比较深八的篇章它们是我经常研究、阅读的重点。《时代建筑》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它的发展趋势和成果,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说第14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试图让人们把注意力从建筑师及其作品身上移到“建筑学”与“建筑”本身上,侧重于通过策展拆解“建筑”,那么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是一次同归,建筑师及其作品构成了几乎所有展览的主体,他们更明确地同应了策展人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提出的主题——“来自前线的报告”(Reporting from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的问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时代建筑》要求策展人就南京建筑展写一篇短文。利用这个机会,我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就策展期间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作一次回答。 问题一:国际国内类似活动不少,为什么把这个项目称为“建筑展”呢? 作为一个“建筑展”,区别于其他集合建筑师的建设项目,在于它首先就是一个展览。它针对存在的问题,预设目标主题,有完整的策展机制,有足够学术影响力的策展人或策展委员会并且作为决策机构.有具有代表  相似文献   

12.
汪丽君  刘兰 《新建筑》2011,(1):118-121
强烈的光照作为墨西哥一个十分突出的地域特征,对墨西哥的气候、文化乃至民众的生活习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墨西哥建筑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特征,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在光影与空间的交织、变化中呈现出丰富的情感色彩,使得建筑与人之间建立起直触心灵的对话。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建筑所要实现的功能、表达的情感在不断改变,而建筑师们对于光影的处理手段也趋于多元化,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极具特色的建筑形式。通过对墨西哥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分析,来研究墨西哥建筑师运用光影塑造不同情感空间的多种手法和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主编的话     
建筑设计是极富挑战性的事业,之所以这样说,不仅仅是因为建筑是建筑师的“艺术作品”,更因为建筑是时代的纪念碑,是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科技、政治、经济的缩影。本期由采编部组织撰写的“九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一文不仅是为刚刚揭晓的九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纪实,更是为创造业绩的中青年建筑师们“铸名”。 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不论是传统建筑还是现代建筑,也不论是高大宏伟的空间,还是通常适度的小型体量建筑都不乏精品的问世。如果说九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的中选要素中缺不了大体量的尺度,那么著名青年建筑师周恺的诸项作品…  相似文献   

14.
大漠孤城──敦煌莫高窟文物研究保存·展览中心设计的启示张在元经历了现代与后现代主义的洗礼之后,日本建筑师正面临席卷世界的“超现代主义”的冲击。这是一个“超常组合”的时代!任何一位建筑师,无不承受着价值、观念、手法的新陈代谢,因为建筑与建筑师的信息负荷...  相似文献   

15.
海外资讯     
《建筑创作》2012,(3):12
世界文化奖得主——建筑师里卡多·李格瑞塔去世墨西哥的代表建筑师、"2011年日本皇室世界文化奖"获奖者里卡多·李格瑞塔(Ricardo Legorreta),于2011年12月30日在墨西哥市去世,享年80岁。里卡多·李格瑞塔的设计以在现代建筑中巧妙融合具有墨西哥土著温和色彩感的建筑样式而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里卡多·李格瑞塔1931年出生于墨西哥市,在国立自治大学学习建筑。  相似文献   

16.
墨西哥建筑     
中国建筑师代表团一行八人,在参加了古巴哈瓦那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七届大会以后,前往墨西哥参加在墨西哥城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八届代表会议。会议期间,由大会安排参观了一些古代建筑和蒙他莱保险公司等建筑物。会后,代表团在墨西哥——中国友好协会一些领导人的帮助下,用五天的时间参观了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现代建筑,如雷佛玛大街上的一些高层建筑物;墨西哥大学城;社会保险公司的医疗中  相似文献   

17.
R.莱戈雷塔与色彩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空间与体量的组合是建筑艺术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建筑运动中,建筑构成已不仅是构成主义的标志,几乎各种流派都运用建筑构成表达设计构思。近年来不少建筑师在设计中成功地运用色彩,从而更加丰富了建筑构成,墨西哥建筑师R.莱戈雷塔的作品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设计》2012,(11):40-40
“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于2012年4月12日至4月28日在英国伦敦建筑中心举行,这是中国主流建筑师在英国的首次集体亮相,并在英国建筑界引起很大反响。2012年11月9日至10日,“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中国巡回首展·石家庄站开幕式、“建筑的力量——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建院六十周年建筑学术论坛”在河北规划展览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9.
每种新事物的出现,都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并深深刻上时代的烙印。鸡蛋也好,乳罩、鸟巢也罢,如果先贤们在世(包括柯布西耶、Urban等)也应该会对现代建筑赞叹不已,自叹弗如。这毕竟是他们那个时代无法想象也无法做到的,至少,他们不会持今不如昔的观点。如果今天的建筑师们仍然造出与他们同样风格的建筑作品,那才叫“不学有术”,才是可悲可叹。名曰继承,实是固步自封,或名为不要实则不能,根本就是倒退,散失了现代人应有的特征.开拓性、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一次墨西哥建筑展上,策展人就这样写道:正如其它拉美国家和地区一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墨西哥建筑几乎都特别显现山欧洲建筑风恪和技术特点的趋势.在墨西哥建筑师身上发现世界性的志向,设想自已成为全球化世界的建造者,他们可以使用在我们的星球上出现的任何材料技术乃至慨念,他们对于每一项任务都有特殊的回应,无论是在墨西哥还是别的国家都有条件开展自己的工作.全球化世界中的紧密联系埋葬了地区性和世界性的对抗.墨西哥建筑的近期历史表明,在不放弃自己特点的情况下,代与代之间的对话以及当代的对话是可能的,而且,在这一对话当中,我们完全清楚我们是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