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页岩蜡油脱氮精制及其对催化裂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复合脱氮剂对抚顺页岩蜡油(页岩油经糠醛萃取后的抽余油)进行脱氮处理,考察了脱氮剂和剂 油体积比对页岩蜡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剂油体积比为0.15时,脱氮后页岩蜡油的碱性氮质量分数和总 氮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91.0%和41.3%。考察了催化裂化对脱氮后页岩蜡油的凝点及产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页岩蜡油催化裂化后的产品凝点大幅度下降,由25℃降到8℃,汽油收率提高了10.48%,柴油收率提高了4.83%, 轻质油收率﹑液体收率分别提高了15%和6%,产品分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页岩油加工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抚顺页岩油萃取精制、 调和、 络合精制和催化裂化加工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抽出油黏性 小、 塑性大、 感温性好, 可调和多种牌号的沥青; 所剩轻组分可用于非烃化合物的分离。采用酸性络合剂对抽余油进 行络合精制, 在剂油质量比为2∶3时, 其总氮质量分数可控制在30 0 0μ g / g以内, 碱性氮质量分数可控制在1 0 0 g / g以内; 精制后抽余油催化裂化性能良好, 与石油中的蜡油组分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4.
以抚顺页岩油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超声波破乳技术进行页岩油脱金属的研究。研究了超声波的辅助作用、脱金属剂种类及其用量、破乳剂种类、沉降时间等因素对金属Fe,Ca,Na和Mg脱除率的影响,得出了较为理想的脱金属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超声波与无超声波作用下,前者脱金属效果较后者显著;在超声波作用下,脱金属剂ETCF的质量分数为2 500μg/g,破乳剂选用R203A,沉降4h,金属Fe脱除率达到80%以上,金属Mg脱除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USY分子筛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对桦甸页岩柴油进行了吸附脱氮的研究。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剂油质量比对脱氮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30min、吸附温度为120℃、剂油质量比为0.03g/g时,脱氮率达到最高,为30.73%,静态平衡吸附量为27.2mg/g,经多次再生,脱氮率仍在25%以上。对吸附脱氮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Y分子筛吸附脱氮过程符合二级吸附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6.
以抚顺页岩油为原料,加入脱氮试剂脱除碱性氮化物,考察络合反应温度、络合反应时间、剂油体积 比、络合剂与溶剂的体积比对碱性氮脱除率及精制油收率的影响。最佳的操作条件为:温度55~60 ℃,络合反应时 间5min,剂油体积比为0.07,络合剂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0.5~1∶1,静置时间35min,在此条件下,碱性氮脱除率 可达95.36%,精制油收率为91.25%。结果表明:选取的复合溶剂能有效脱除碱性氮化物,经试剂B处理后的页岩 油pH 为中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熔融脂化法制备了丙烯酸高级脂,同时对影响丙烯酸高级脂收率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得出了最佳的丙烯酸高级脂的制备条件为n(酸)/n(醇)为1.2∶1.0、最佳回流时间为7h、最佳反应温度为130℃。用制得的丙烯酸高级脂与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醋酸乙烯脂进行了4组分共聚,合成了主要针对页岩油的降凝剂,并利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对最佳的聚合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丙烯酸高级脂与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醋酸乙烯脂之间的摩尔比为8∶1∶1∶1,同时用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在反应温度为80℃的条件下回流8h时得到的聚合物的降凝效果最好。将该降凝剂应用在抚顺产页岩油中时,当聚合物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5%时,使该页岩油的倾点降低了9℃。  相似文献   

8.
汽油中碱性氮的脱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盐酸抽提法,液-固吸附法、络合法脱除汽油中的碱性氮,并对脱除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对盐酸抽提法,最佳盐酸浓度应控制在0.05-1.0mol.L^-1,最佳抽提时间为20min;  相似文献   

9.
对近10年世界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综述,着重阐述了生物脱氮的微生物种群、脱氮微生物种群分布、脱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脱氮微生物细胞内所含的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一氧化二氮还原酶的细胞内定位,影响脱氮酶活性的因素,脱氮微生物调控硝酸盐呼吸的基因位点、微生物脱氮基因的表达等发展现状,同时还叙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地下水氮素污染的生物恢复和工业废水处理等应用的进展情况,为进一步探索新的生物脱氮技术的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最高脱氮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物料平衡方程重新推导了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的最高理论脱氮率公式,试验考察了不同进水C/N比条件下,各段等比例进水和非等比例进水时的脱氮率.在C/N比为6、8.25和10.5(COD恒定为330 mg/L)、各段等比例进水条件下,得出脱氮率分别为80.1%、79.8%和81.3%,与公式计算得出的脱氮率相符.在C/N比为10.5 、13和17.5(NH3-N恒定为38 mg/L)的情况下,进行了各段非等比例进水条件下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分配系数λ分别为2.5、3和4的情况下,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2.4%、93.8%和96.4%,远高于已有文献的最高理论脱氮率,与推导的最高脱氮率公式相符.  相似文献   

11.
轻质油品脱氮工艺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的研究表明 ,我国原油的密度呈上升趋势 ,即原油越来越重 ,质量变差。这就给原油加工带来很多困难 ,首先是轻质油品 (汽油、煤油、柴油 )收率下降 ,其次是轻质油品质量变差 ,成品油颜色加深 ,安定性变差。造成油品劣质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石油产品中氮化合物的存在。这些氮化合物的存在对油品安定性的影响极为严重 ,对油品的颜色和胶质的生成影响很大 ,是成胶的主要因素之一。石油产品中的有机氮化物在燃烧过程中会造成空气污染 ,形成酸雨。因此 ,为了改善油品的储存安定性和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油品规格 ,提高炼厂的经济效益 ,适应环保要求 ,各大炼厂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来脱除油品特别是轻质油品中的氮化物。介绍了国内外开发应用的脱氮工艺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桦甸油页岩半焦燃烧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油页岩干馏制油产物半焦利用问题,使用热重分析仪对桦甸油页岩半焦燃烧性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桦甸油页岩半焦燃烧过程可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质量损失最大,燃烧放热最多。第三阶段半焦固定碳燃烧殆尽,矿物质分解,表现为吸热。受传质传热影响,桦甸油页岩半焦燃烧着火温度和燃烬温度随着加热速率的升高而增大。用Frie...  相似文献   

13.
借助煤的低温干馏方法及采用自制加热装置和温度控制调节仪,主要针对油页岩中含油率的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中采用对油页岩进行低温干馏后测定产物中的水分,从而间接测定油页岩的含油率。同时,对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得到最佳升温速率为15℃/min、干馏终温为500℃、持温时间为20 min、颗粒度<3 mm。  相似文献   

14.
油页岩被称之为“人造石油”,是世界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补充.世界油页岩储量换算成页岩油,远大于世界原油的探明储量.随着世界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以及油品需求的不断扩大,油页岩的开发已经变得非常迫切.介绍油页岩的形成机理、中国油页岩的分布特点、油页岩的开采技术以及油页岩的用途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柴油中含氮化合物的类型、种类,以及含氮化合物对油品生产加工、环境等造成的危害。综述了吸附脱氮工艺原理、主要形式和特点,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吸附脱氮技术现状。指出开发新型高容氮量、高选择性的吸附脱氮材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络合法脱氮技术对大庆500SN精制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脱氮剂,与有机溶剂配成脱氮溶液可脱除石油产品中的氮化物。详细考察了络合脱氮反应温度、时间、脱氮溶液浓度及脱氮剂加入量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润滑油基础油中的碱氮有很好的脱除作用,其脱除率可达90%以上,且对其它油品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油母页岩干馏生产过程中的油泥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油母页岩干馏生产各个过程中的油泥的来源及其特点,利用废甲苯进行萃取、热碱水进行 洗脱,处理回收页岩油。页岩油的回收率与碳酸钠的质量浓度、废甲苯的质量以及处理温度有关。把处理后的油泥 渣与页岩粉尘、固硫剂等进行搅拌混合后压碇成型,经干燥后,进行低温干馏生产,从而实现油泥的资源化、无害化 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合理利用龙口页岩油,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按照天然石油分类,龙口页岩油属于中质、低硫、高氮的中间基原油。实沸点蒸馏结果表明,龙口岩油汽油馏分(小于200℃)的质量收率为1.71%,柴油馏分(200~350℃)的质量收率为44.16%,蜡油馏分(350~425℃)的质量收率为20.32%,渣油馏分(大于425℃)的质量收率为33.81%。  相似文献   

19.
The oil crisis has prompted renewed interest in direct burning of oil shale as an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A major problem in this process is the large portion of ash produced.The cementing properties of this ash were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its applicability as a building material.By means of XRD, IR, NMR and ICP, we hav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burning temperature on the reactivity of ash.Maximum reactivity was obtained with ash samples produced at 700 °C to 900 °C.In this range, the strength of oil-shale-based material, with properties similar to cement, which is composed of oil shale and several other kinds of solid wastes, can achieve the standard of 42.5# cement.Our study has provided an experimental foundation and theoretical base for a massive utilization of oil sh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