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世界锡矿存在着三个全球性带状分布系统与构造-成矿体系。同时具有长时间、多期性富集成矿过程及高度的富集继承性,从而可划分为初生、复生以及迭生型三类成矿域与成因类型的锡矿。 相似文献
2.
3.
4.
中条裂谷铜矿床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条裂谷主要铜矿床的包裹体是以液相包裹体为主,含气液相包裹体亦较普遍,常含子矿物NaCl;成矿温度以140—300℃为主,晚期则高达400—620℃;主要矿床的包裹体化学成分及化学序列相似,普遍富含Cl-,Na+,Ca2+和H2O及CO2;成矿流体以高盐度(32~40Wt%NaCl)为主,密度为1.0~1.18g/Cm3;各矿床成矿的物理条件不同,沉淀环境存在若干差异.矿床属海底中低温热液铜矿床. 相似文献
5.
中条裂谷铜矿床的成矿规律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中条山铜矿床均产于晚太古代一中,晚元古代中条裂谷中,主要铜矿床(点)沿着与裂谷边办断裂平行或平行的NE及NWW向断裂带展布。成矿主岩为浅成酸性岩浆岩,基性岩浆岩及中条群或张县群中的喷流岩,成矿作用严格受不同的成矿构造环境的控制,断裂交汇处是寻找最佳铜矿类型-斑岩铜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6.
从宁夏广武山铜矿矿化特征分析成矿原因,试图找出成矿规律.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地区含矿地层区域铜矿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原生黄铜矿型铜矿的原生沉积和次生富集的发生与褪色带关系密切,形成似层状矿体.退色带中铜矿化是氧化-还原过渡带环境的产物,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广武山地区寻找铜矿应注意研究相对应的有利地质成矿部位,可望有新的发现和突破.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下游河床冲淤与洪水位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大量的实测资料,详细分析了长江中下游近50年来的洪水位变化与河床冲淤及其分布关系,发现部分水文断面洪水位抬升明显、高洪水位持续时间加长的现象,与河段河床演变及河道形态变化以及沿江湖泊的淤积密切相关,并阐述了二者的理论关系,为长江中下游洪水抬升机理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量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分析了包括下荆江裁弯、葛洲坝和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与枯水位及泥沙特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来长江中下游枯水位表现为宜昌至监利河段下降明显,城陵矶至螺山上升显著,汉口至大通略有上升.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及输沙量下降明显,悬移质中值粒径大幅减小,枯水位降低.枯水位变化与河段河床演变以及河道的冲淤变化密切相关,由此带来的河岸崩塌、引水及航道等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东段。该区是一典型的地球化
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交叉区,壳幔富含Pb,Zn,Au,Ag,W,Mo元素,为一元古宙—古生代裂陷槽,
熊耳群、宽坪群、二郎坪群、耀岭河组火山岩系中的火山喷发Cu,Pb,Zn,Ag,Au矿(化)层;秦岭群、官道
口群、栾川群、陶湾群滨海、浅海陆缘碎屑碳酸盐建造中强烈的火山喷(气)发活动形成的硅质条带(团
块)硅质岩以及含Ag,Pb,Zn,Au矿化层状矽卡岩带,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使区内Pb,Zn,Ag,Au,
W,Mo叠加富集体成矿,从而使东秦岭地区Pb,Zn,Ag,Au,W,Mo多金属矿床在区域分布、成矿空间、
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王金梅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8)
高官镇肖家河村铁矿属沉积变质矿床,在本溪地区通称鞍山式铁矿。矿体赋存于角闪质变质岩石为主的鞍山群通什村组地层中,明显受地层层位控制,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走向北东-南西、倾向西北,产状为280°-290°/40°-60°。沿倾向变化不大。呈大小不等的透镜状、似层状产出。 相似文献
11.
滇西含铜(多金属)菱铁矿床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含铜(多金属)菱铁矿床产于中 ̄晚三叠世裂陷槽内,含矿地层岩性为大路边组(T3d)或三合硐组(T3s)含火山碎屑岩、凝灰岩的碳酸盐岩建造,成矿与海底中 ̄低温热水活动密切相关,受同生断裂和海底洼地控制。根据成矿地质背景、矿体产状、矿石组构、热水沉积岩、围岩蚀变及地球化学异常,论证了矿床的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2.
富林洼陷经历了沙四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两个断陷旋回期及馆陶组-第四系的拗陷期,第三系发育四种类型的沉积体系。该洼陷面积小,沙三段烃源岩埋藏浅、成熟晚、生烃量有限,油气勘探难度大。通过解剖已发现油气藏的形成过程,把洼陷的构造发展史,沉积史、有机质热演化史及油气运移史和油气的成藏历史紧密结合起来,找出油气的生成和运移与圈闭发生发展在时空间的配置关系,进而总结出油气的成藏条件及其聚集规律,并指出了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3.
永梅坳陷带铜银矿床区域控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梅坳陷带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铁铜多金属成矿带。本文探讨了该成矿中铜(伴生)银矿床的区域控矿规律及成矿模式。重点研究了沉积环境,岩相建造,不同类型的造,火山活动及热水活动对铜银成矿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宁蒗地区钢厂河铜矿系喜山期隐伏斑岩体外接触带玄武岩系热液型铜矿床,其主要含矿、赋矿层位为上二叠统玄武岩组三段(P2β3)与黑泥哨组(P2h),主干控矿构造为南北向断裂体系,矿区NWW向F1断裂为阻矿构造,铜矿化均产于其下盘(南盘);NE向F2、F3断裂将本区分成三个不同矿化特征的矿段,其东、中矿段是寻找隐伏─半隐伏铜矿体的有利地段.由于构造活动的多期次和构造形变的分带性,矿区铜矿具显著的成矿多期、多阶段性和矿化体水平、垂直分带性规律.通过对矿区铜矿的碳、氧、硫等稳定同位素和包裹体分析及成矿热液演化特征探讨,建立了铜厂河铜矿热液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对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地质演化、含矿岩系、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典型铁矿床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含矿建造的特征、时代、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结果表明: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原“布伦阔勒群”实际上发育古元古代(2 100~2 500 Ma)、寒武纪早期(510~540 Ma)等两期沉积成矿事件,同时在中晚元古代(800~1 800 Ma)和海西期—印支期(200~410 Ma)分别发生过强烈的变质和变形作用,局部富矿的形成可能与后期热液的叠加改造作用有关。区域铁矿可划分为两类:一为条带状铁建造遭受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如赞坎、莫喀尔和吉尔铁克沟铁矿床,其形成环境为早元古代活动陆缘的弱氧化—还原的浅海相沉积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热液对基性火山岩的淋滤及少量陆源物质的风化;二为早寒武世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铁矿床,如喀来子、老并和叶里克铁矿床,其形成条件为半深海—浅海相、弱氧化—半氧化的断陷盆地环境,成矿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水沉积及陆源物质。根据区域成矿规律,推测卡拉本—喀来子—莫拉赫一带是寻找早寒武世与海底喷流成矿系统有关的铁-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吉尔铁克沟—赞坎北地区、莫喀尔及其以南地区是赞坎铁矿带的北延和南延,是寻找古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矿分布与成矿格局受3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其主要特征表现在:金矿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赋存金矿主岩的“偏集性”;台缘与基底构造层隆起区对金成矿带(区)的主要控制作用,断裂构造对金矿成矿的控制规律和花岗岩特别是燕山期花岗岩对金矿的密切相关性。我国金矿大致分5个成矿期:即晚太古-早元古代,中晚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成矿期。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制的小型真空扩散接合装置,进行了球铁与铜扩散接合试验研究。系统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接合质量的影响,分析了中间垫片在接合过程中的作用,对试样的预处理、接合区的原子迁移行为也进行了研究。镍箔是球铁与铜扩散接合理想的中间垫片;试样表面预处理对接合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制的小型真空扩散接合装置,进行了球铁与铜扩散接合试验研究。系统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接合质量的影响。分析了中间垫片在接合过程中的作用,对试样的预处理,接合区的原子迁移行为也进行了研究。镍箔是球铁与铜扩散接合理想的中间垫片;试样表面预处理发合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石湖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石湖金矿地质概况的基础上,详述了围岩蚀变和成矿地球化学特征,从而总结出成矿演化规律和矿化空间富集规律及综合找矿标志,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有望地段。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西秦岭(甘肃段)金矿成矿的一般规律及分布特征,本文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内金矿的时间及空间分布,提出了金矿在时间、空间及物源演化等方面的一般特征,研究了未来可能得成矿远景区.结果表明:在成矿空间上,三叠系和泥盆系是研究区金矿产出的主要层位,断层、韧、脆性剪切带是金矿运移、就位的有利空间,弧形构造形成的负压区可能是金矿富集的有利部位.在成矿时间上,研究区主要存在3个峰值期,但主要集中于220~200 Ma,印支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流体作用是导致此现象的重要原因.在金的成矿物质演化上,矿源的演化具有时空分布的重叠性,而演化过程中的水—岩反应及重大地质事件是导致成矿的主要原因.未来,南秦岭早古生代热水沉积及黑色硅质岩系可能是寻找大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