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再论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特征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参数。创造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人的本质力量来源于人的自由意志,人的对象化活动充满思维与行动的旋律。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学特点和实践性出发,教育者可以简化地从个性品格、思维品格与实践品格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识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对于使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导向作用。文章以科技创新人才为例,通过对诺贝尔奖得主的素质特征的分析,从宽厚的知识基础,突出的创新精神,卓越的实践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并针对教育的有关问题,评点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思路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创新人才 ,是 2 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要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 ,就必须构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机制。尤其是创新课程设计体系 ,全面实施自主性教学 ;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逐步形成多元化激励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深入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  相似文献   

4.
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人才的竞争,是人的智力和知识的竞争,因此作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主要基地的高等学校,要深刻认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大深远意义,把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素质要求和标准特点,积极探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哈佛大学创新教育谈我国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面向 2 1世纪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已成为热门话题和重要任务 ,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 ,大胆借鉴国外高校在这一方面的成功经验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着重介绍美国高等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典范——哈佛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经验 ,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 ,就确立创新教育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个性品质等方面 ,谈些我们的认识。一、确立创新教育思想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高校中的成功典范 ,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 ,且有远见卓识 ,创新开拓精神的人 ,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7.
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提出要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国家知识创新体系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 ,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高等学校作为知识技术和人才培养基地 ,理当切实肩负起这一历史责任 ,勇当发展高科技的排头兵。为此 ,高等学校首先应当认清自身在驾驭新科技革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 ,明确自身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下面作者试图从高科技的发展模式来论述高等学校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问题 ,以利其发挥更佳的功能效应。一、高科技发展模式概述国家创新…  相似文献   

8.
地方综合大学办学目标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与成人高等学校正在通过共建、合并、改组、转制,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实现高等学校设置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院校结构上,逐步形成三足并立的格局:一是教学科研型的院校,二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院校,三是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近几年来,不少省、市、自治区的一些高等学校通过合并,成为具有万人办学规模、文理工农医等学科门类相当齐全的地方综合大学。这些地方综合大学,都面临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何对学校的办学目标重新定位。因此,对地方综合大学办学目…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课程综合化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科学的特征和科学发展的趋势出发,探讨了挑战诺贝尔奖的前提是科学突破,而科学突破则有赖于各领域专家的研究方式实现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变。这种转变继而要求我国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素质单一的人才向多质的创新人才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则要求专业与课程模式实现由分裂向整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的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而言 ,创新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的承受体——受教育者 ,它侧重于教育精神和特质的更新和升华 ;而教育创新的主体是教育的本体——教育本身 ,它侧重于教育体系和机制的替代和发展。就整体而言 ,前者兼容性强 ,可以容纳多样并存 ,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更多地表现为自主行为 ;后者有排它性 ,表现为唯一性 ,更多地是教育行政行为。高等院校的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既有各自的特质又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创新教育必然导致教育创新 ,而教育创新又会进一步推进创新教育。一、对高校教育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民办高等学校成本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办高校成本的核算对象是学生的培养成本,资金的收支与成本呈线形-直接联系,人才培养成本的最大化或最小化基本上可以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反映。民办高校在面向市场办学的过程中,形成了成本项目独特、人才培养总成本低、成本结构单一等特点。民办高校既因此在一个不利的社会生存环境中而快速发展壮大,同时也对其办学质量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造就大批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改革封闭式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探索能力、攻关能力和求真能力;必须加强教师培训,大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必须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加强各环节的督促检查,以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高校素质教育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及实施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理论意义在于超越传统高等教育思想,高扬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中以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为现代高等教育新理念;其实践的价值直接指向促进学生整体素质优化,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依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才能够实现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公立高校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产权制度。根据现代产权制度下公立高校产权清晰的要求来考察我国的公立高校产权现状,可知,我国公立高校产权有如下两个特征:一是投资主体逐步多元,但产权所有者仍虚置;二是公立高校未成为独立法人财产权主体。所以,谈论投资主体与公立高校间产权清晰的前提是缺位的。因此,要在我国公立高校中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设立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公立高校理事会,明晰公立高校投资主体(或称为教育财产所有者)财产权利,以促进公立高校产权结构多元化;二是通过规章和交易的途径改革公立高校内部的权利机制,建立公立高校内部的科学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简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在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背景下,根据高校在知识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高等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必要性,特点,内容,实施途径和措施,并就如何加强高等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试论规范理论和高校内部管理科学化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规范理论与高校内部管理科学化的实现相联系,指出:高校内部管理人员通过建立评估体系对学校各层次人们在实践中认识高教客观规律并形成相应的行为方式作出评价、权衡利弊,形成命令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联系高校的特点,前两者强调校级领导者应着眼于宏观调控,后者则强调高校管理的权力重心应下移,使高校内部群体能够变他律为自律,自觉自愿地履行义务,自主行使权利,实现对高校的自主管理,进而有利于实现高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美英法日高校跨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对近 2 0多年来美英法日四国高校跨学科教育及其人才培养的改革走向进行探讨 ,包括政府对实施跨学科教育的政策导向 ,高校设立跨学科教学研究机构 ,开设跨学科课程 ,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源配置与整合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以期为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ISO9000质量体系对高校的适用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ISO9000质量体系的适用对象是组织。作为正式的组织,高校同企业一样可以应用它。但是高校不能照搬企业的管理模式,而应依据ISO9000质量体系的基本理念,结合自身的组织特点,创造性地构建自己的质量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以来所形成的教育质量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主要有五种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质量观,即多样化的质量观、适应性的质量观、发展的质量观、整体性的质量观和特色化的质量观;在上基础上,笔者从扩招导致部分高校教育质量有所下降、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过渡、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等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考察应坚持一个质量分层的观点,大众化高等教育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教育质量目标。  相似文献   

20.
梁燕玲 《现代大学教育》2006,18(5):23-29,108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化的核心问题在于坚持真正的学术研究,根本在于培养真正的研究者。为此,确立学术信念,完善学术制度,关键在于激发学术兴趣;正是这一个性化的力量推动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化的结构演进;在这个多元文化空间,学术信念无疑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化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