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夏媛  夏兵  李辉  池慧敏 《规划师》2011,(9):39-43
当前,绿道作为生态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迅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物种保护生态学的两大基础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和异质种群理论.在生境破碎化的现实条件下,绿道作为多功能性的集合体对于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格局的建立十分有效.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通过区域景观生态安全分析,在宏观尺度上以保护性策略为指导,在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上采用进...  相似文献   

2.
书讯     
《中国园林》2012,(10):128
《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再造秀美山川的空间战略》本书旨在通过对国土尺度上关键的自然过程的系统分析,来综合判断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性空间格局,全书分为单一生态过程的安全格局、基于德尔菲法的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等数章内容。本书可为国土与区域尺度国土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与区域  相似文献   

3.
提升雨洪韧性被认为是解决全球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的有效途径,而雨洪韧性的作用主体与生态城市的空间要素有诸多角度可以形成合力,作用于生态城市空间的塑造,并在不同尺度上综合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防洪排涝问题。基于雨洪韧性与生态城市的概念,探讨两者的交汇点和合力点,并通过梳理分析雨洪防治理念的演化历程及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明确雨洪韧性导向的生态城市空间塑造在宏观、中观、微观3个尺度上的作用途径,最后结合中法生态城案例,介绍在城市空间格局、规划结构、组团肌理、多用途空间、建筑和场地塑造上的设计实践,为生态城市的空间塑造提供可供借鉴的跨学科交互式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飞 《绿色建筑》2022,(3):127-130
城市雨洪灾害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需以跨尺度的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基础,需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不同尺度的承接、配合,多种海绵空间相互关联,形成多尺度、立体、交融的体系。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形式的片区建设,应专门有针对性的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来和规划,并与具体项目实施进行衔接。以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停车场上盖地区海绵建设为案例,探讨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如何实现有效协调衔接。  相似文献   

5.
刘颂  刘蕾 《中国园林》2020,36(2):11-16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途径。当前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侧重于在静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提出蓝图式规划愿景,忽视了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干扰和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弹性策略研究。以动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目标,分析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干扰影响机制,在建立城镇空间发展预测模型和生态空间格局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多情景模拟预测-生态空间安全性评价-方案协调弹性响应"的区域生态空间弹性规划途径,为实现城乡空间协调发展、提升生态空间安全性,以及优化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绿道作为生态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迅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物种保护生态学的两大基础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和异质种群理论。在生境破碎化的现实条件下,绿道作为多功能性的集合体对于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格局的建立十分有效。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通过区域景观生态安全分析,在宏观尺度上以保护性策略为指导,在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上采用进攻性策略,促进了珠三角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功能恢复,有助于建立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模式。  相似文献   

7.
牛萌  刘华  穆晓红 《园林》2024,(1):48-57
识别城市受损生态空间是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实施城市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现有研究集中在宏观尺度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微观层面的生态修复技术,而对城区尺度受损生态空间的辨析及精准识别研究较少。以海淀北部新区和亦庄新城为研究案例,通过建设期十余年的数据系统研究组团式和集中式城市生态空间动态变化情况,建立城市受损生态空间识别评价体系并识别评价受损生态空间。结果表明不同空间结构的城市生态空间受损情况有所差异,生态廊道中河流沿岸的生态空间受损最严重;而城市受损生态斑块多集中在高级别道路交叉口区域。因此,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提升的重点应与城市空间结构特点结合,保障组团间或城市外围环城绿带,同时增加内部生态斑块的生物多样性和连接度。  相似文献   

8.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风景名胜区与所属城市联系日益紧密,"城-景"边界的处理重要性逐渐凸显。边界划定以资源价值为导向,一般在宏观尺度完成;边界处用地类型及城-景空间关系的疏理一般在中观尺度完成;而边界形式在微观层面探讨。通过分形理论、层次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对城-景边界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三个尺度的主要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实现尺度转化,进而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宏观尺度对用地类型进行调整实现风景与城市良性互动,中观尺度优化空间秩序、提升景观体验,微观尺度对边界空间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省宝鸡市某河流为研究对象,基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了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及建设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展开了海绵城市建设的LID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从宏观-空间耦合、中观-系统耦合和微观-功能耦合3个层面展开;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在宏观层面将海绵城市规划划分为3个区域,分别源头消减区域、中途传输区域和末端调蓄区域;在中观层面的城市尺度-系统耦合系统优化中,在河道沿线设置人工湿地、滨河绿地、公园水体、生态公园和防护绿地等;在微观层面的河段尺度-功能耦合要素管控方面,将河段划分为13个地块,对每个地块采取道路透水铺装、设置下沉绿地、建立雨水花园和湿地的措施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景观破碎化理论和GIS空间技术,构建了包括宏观生态区位分析、中观生态格局与过程特征、微观生态要素组成及其评价的三层次生态安全格局评价研究框架,判断是否生态安全格局已呈现网络化状态。再结合从微观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土壤侵蚀、石漠化、地质灾害、水环境和生境单一生态过程的敏感性评价,并整合叠加形成不同生态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进而形成可用于土地、城镇规划以及景观生态建设参考的生态红线划定研究框架。最后,通过项目实践,划定出核心生态红线、弹性生态红线和一般生态红线,并对每个红线的适建范围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城市景观规划中若干尺度问题的生态学透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城市景观规划中 ,尺度问题及相关因子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 ,但目前对此定量研究不足 ,同时缺乏相应的规划管理措施。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城市中生态绿地以及城市边缘地区的相关尺度问题 ,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界定量化指标 ,提出规划管理措施 ,并建议将尺度概念和相关因子引入城市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12.
论“反规划”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70  
指出导致系统性的、全国性的城市环境危机和城市功能与结构混乱的主要根源之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规模-性质-空间布局”为模式的物质空间规划编制方法论;基于现行方法论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是一种建立在不确定基础上的空中楼阁。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规划”途径:强调一种“逆”向的规划过程,“负”的规划成果,即生态基础设施,用它来引导和框限城市的空间发展。文章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是解决一切城市问题的关键“。反规划”途径试图通过建立保障自然人文过程安全和健康的景观安全格局,来综合地解决国土生态安全问题、城市的功能结构问题、交通问题、城市特色以及城市的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土空间规划中蓝绿空间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蓝绿空间是生态优先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其规划和设计策略指向了生态结构与格局的合理建构,也是城市水灾害治理与生态保护等技术性议题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体系提出了蓝绿空间耦合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对应的多尺度蓝绿空间规划设计体系与空间模式:宏观尺度上重点关注全域蓝绿空间格局的构建,中观尺度上着重城镇集中建设区蓝绿空间网络构建并指向城市生态空间品质提升,微观尺度上重点关注详细设计层面对水体及水岸蓝绿空间的设计引导。同时,基于蓝绿空间规划与建设管控的目标,对蓝绿空间包括水面率控制、蓝线控制和连通度指标控制在内的控制体系进行了梳理与构建。  相似文献   

14.
刘泉 《国际城市规划》2020,(1):79-87,95
TOD地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布局模式主要包括基于小尺度街廓的方格网模式和环形放射模式,均能从TOD概念诞生以前的轨道站点地区规划发展历史中梳理出演变脉络。1990年代,卡尔索普提出的美国式TOD理念在规划中延续了上述两种基本的布局模式;此外,新加坡发展出了基于大街廓的轨道站点地区规划布局模式。这三种模式对我国的TOD规划实践均产生了影响。本文以布局形式和街廓尺度为重点,结合国外案例及国内实践,对TOD地区的规划布局模式的形态演变进行解读,将三种模式整理为六种主要的布局形态,并总结布局模式的规划设计重点。首先,坚持采用小尺度街廓模式进行TOD规划设计;其次,重视方格网模式的基础作用;再次,突出TOD地区的空间可识别性,在中心地区和重要站点地区,采用环形放射布局依然是一种值得考虑的选项;最后,大街廓模式在现实中普遍存在,因而需要重视这一模式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柳泽  周文生  苏文松 《华中建筑》2011,29(6):116-121
该文依据相关规划设计标准,借鉴各地成功的总体城市设计案例,综合应用传统设计理论、数字技术等手段研究大尺度总体城市设计方法。通过城市设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多层级的设计内容控制以及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艺术设计与科学分析的结合,并在大庆市总体城市设计实践中得到应用。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总体城市设计对城市形态和景观风貌的整体控制能力,并将设计成果快速地转化为管理语言,进而促进总体城市设计成果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The countervailing cellular automata (CVCA) is a loose coupled program designed to work in conjunction with SLEUTH (an urban cellular automata simulation model). CVCA operationalises a set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strategies for urban planning. CVCA first assesses a landscape against a set of landscape metrics. It then evaluates the proposed urban cells from SLEUTH against the metrics and allocates future land uses according to a suite of planning strategies (offensive, defensive, protective, opportunistic).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CVCA, the theory behind the landscape strategies, and the actions taken to bring CVCA into a computable environment. An application of CVCA in two metropolitan areas in Portugal (Porto and Lisbon) is made and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implementing it are then discussed and evaluated.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CVCA, loose coupled with SLEUTH (a cellular automaton urban model), provides a robust and useful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strategies in metropolitan planning. The applied strategies vary locally as a function of the specifics concerning particular patterns and processes to be promoted. Beside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y provide, these patterns and processes can also be assessed and compared in terms of the resulting images of urban growth, the location and the shape of corridors, buffers, an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different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7.
中小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桂戎 《山西建筑》2009,35(25):56-57
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必要性出发,主要对我国中小城市交通规划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着重对我国中小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体系,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8.
精细化治理空气污染正成为改善城 市品质的重点方向,对城市多尺度PM 2.5 时 空格局与影响要素的梳理有助于从研究和 实践层面加强规划设计对公共健康的积极 影响。本文从全国、城市、社区层面较全面 地阐述了不同时空尺度下PM 2.5 的时空格局 特征,总结了土地格局、交通网络、建成环 境、蓝绿空间等不同影响因素与城市空气中 PM 2.5 的相互关联耦合作用。同时,本文分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在精细化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指出人工智能方法在高精度尺度下的时空复 杂特征融合分析中的优势。最后,结合现有的城市PM 2.5 治理经验,对精细化目标下分时分区 的城市规划提出展望:基于提升精确度的新技术方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构建精细化分时 分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及相关期刊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刚  魏立华  丛艳国 《规划师》2005,21(12):28-34
文章通过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述评,剖析其发展趋向,采用web of Science的SSCI期刊引用影响因子数据,对国际城市规划类期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着重对13种有关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和地理学等方面的代表性期刊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当代国际城市规划类期刊发展的格局已经基本确定,一大批最具有影响力的期刊如Urban Stud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Annals of AAG等已经拥有了相当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很多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方法及其介绍都是在这些期刊上出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