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2.
苏州博物馆新馆防水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工程概况,分析了工程对防水设计的要求和选材依据.并通过示意图详细介绍了地下室底板、侧墙板、顶板、地面最观、屋面以及相关细部节点的防水构造设计。 相似文献
3.
4.
《Planning》2013,(16)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至今,已经运营了多年,公众一直关注这所建筑能否成为中国建筑的新高度,同时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评价也褒贬不一。笔者主要对苏州博物馆新馆中争议最多的问题做尝试性分析,并就其对当前的设计所带来的启示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6.
7.
《Planning》2016,(15)
苏州博物馆新馆虽为现代建筑,但每一处都蕴含着古典水墨的韵味。在这座博物馆的设计中,每处都体现着江南园林设计的精髓。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建筑群落,令世人瞩目。在苏州博物馆新馆整个建筑设计中,非常讲究对窗的设计,将传统窗融入不同空间的墙面,并且在功能和形式上进行了深入的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者贝聿铭用自己多年的现代设计实践证明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地域性在建筑设计中的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从地域性的概念出发,层层剖析二者关系,总结地域性对设计的现实意义,以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从文化、科技、材料等多方面分析探索地域性建筑设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随着艺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归属感的缺失,努力寻求文化的认同感,这便是本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6)
在传统园林的建造中,框景是一种常见的造园手法,它在现代新中式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该文主要探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框景艺术的应用,分别从设计概述、艺术应用和艺术展示三个方面总结了园林设计中框景手法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城市的历史脉络和地域文化逐渐丧失,城市建筑呈现同质化的趋势。本文以"本土设计"立意,从空间和意境两个方面对苏州博物馆新馆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认为前者全面深刻地传承了后者的风格特点,非常熨贴地嵌入了特定的建筑环境,从而延续了苏州的地域历史文化脉络。苏州博物馆新馆渗透着贝聿铭先生"中而新、苏而新"的创新理念,是一次本土设计的成功实践,为我们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建筑与城市、城市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绝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9,(9):268-269
[摄影笔记]苏州博物馆,是我到内地来看的第一个大师级作品,同时也是第一个与贝老接触的案子。来到苏州,白墙江南多水乡,但相较于同里、西塘等水乡古镇,苏州的白墙黑瓦又显得如此的理所当然及纯粹。 相似文献
14.
介绍苏州园林博物馆扩建设计过程,探讨关于建筑形式表现语言,达到使博物馆的群体消隐在老城的肌理之中,博物馆各展馆单体消隐在展品之中,建筑细部消隐在传统语汇之中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5.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风格的现代化博物馆,体现了"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而它的遮阳系统更是独具创意和特色,在不同的空间和位置,分别采用了适宜的遮阳方法,完全适应了不同空间的功能需求,使内部空间既丰富、自然又节省能耗。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