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钢铁工业狠抓节能出现转机“九五”第一年钢铁工业传来了好消息。在钢产量超过1亿吨并成为成功第一产钢大国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亦比年初有了根本好转。这和冶金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方针,在推广邯钢经验中历行全面节能的初步效果。钢铁工业是高能耗工业,通过节能降耗以降低成本,不仅可提高企业效益,还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邯钢在“八五”期间通过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新机制,发动群众历行全面节能,使吨钢综合能耗由1031kgce下降到869kgce,仅次于宝钢而优于鞍钢、首钢等大钢,同时并…  相似文献   

2.
宝钢自建厂以来,通过与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及中国台湾中钢公司等世界一流企业持续开展对标活动,有效提升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授予国家“节约能源一级企业”、“上海市节能先进企业”、“上海市节约用水先进单位”、和“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等称号。2007年实现吨钢综合能耗670kgce/t—s、吨钢耗新水3.64t/t—s、万元产值能耗1.34tce/万元,  相似文献   

3.
《节能与环保》2009,(3):50-50
2008年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22324.49万吨,比上年增长0.01%,比粗钢产量增幅低1.12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5.13吨/万元,比上年下降2.41%;吨钢综合能耗629.93千克标煤/吨,比上年上升0.27%;吨钢可比能耗609.61千克标煤/吨,比上年下降0.77%;吨钢耗用新水5.09立方米/吨,比上年下降5.11%;  相似文献   

4.
钢铁工业是耗能大户,占全社会总能耗10%以上,而冶炼部分的能耗,又占钢铁工业总能耗的四分之三,是钢铁工业节能的重点。国外冶炼先进技术,吨钢综合能耗已降成0.6~0.9。我国1984年全国地方中型骨干联合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为1.592吨标煤,杭州钢铁厂1,185吨。虽比全国平均消耗水平低,但均高于国际水平。这说明降低吨钢综合能耗,进一步节约各种能源的消耗潜力很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时期.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以较低的能源消耗增长率支撑了行业较高的增速.这得益于行业节能减排所取得的显著成效。2010年全行业实现总产值8.8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全行业综合能耗4.14亿吨标煤,能耗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7个百分点.比工业平均水平低26.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首钢总公司1991年荣获全国节能先进企业。近两年,首钢铁、钢、材产量大幅度增长,1992年比1990年分别增长22.29%、30.93%、15.86%;能源消耗持续下降,综合反映钢铁联合企业能耗水平的吨钢可比能耗1992年降到867千克,比1990年降低33千克,两年累计节约能源48万吨标准煤。首钢是通过实行承包制,较早地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1979年,首钢作为我国第一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企业,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承包制,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好企业机制,自觉把节约资源置于企业生存与发展,提高竞争力的战  相似文献   

7.
1998年,新钢公司铁、钢、材产量与1997年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钢达到125.76万t,比1997年提高23.95o,铁达到93.26万t,比1997年提高23.18%,钢材达到111.65万t,比1997年提高21.41Orb,产值由97年的15.39*亿元上升到18.53亿元,万元产值能耗由97年的10.02tee/万元下降到8.35to。/万元,形势令人鼓舞。但是在看到光明的同时,也要看到困难,纵向比我们有进步,横向比我们还有差距,这差距体现在部分经济指标上,如万元产值能耗,1998年杭钢为5.81tee/万元,邯钢为6.54tee/万元,分别比我们低2.54tee/万元和1…  相似文献   

8.
上海第三钢铁厂是比照“三资”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企业(也称“仿三资”企业),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有限公司是中英合资企业。这两个企业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节能降耗工作出现新局面。去年1~9月,上钢三厂吨钢综合能耗达449kg 标准煤,转炉分厂实现了全连铸生产,钢收得率提高9%,均突破历史最好水平,共节能8522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年度节能计划。耀华皮尔金顿公司1991年重油单耗为12.96kg/t 重量箱,比英方设计要求13.49kg/t 重量箱下降3.9%;电耗为11.62kWh/t 重量箱,比英方设计要求19.6kWh/t 重量箱下降0.7%,均创1988年投产以来历史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时期,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9.1%,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目标。在国务院新近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t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t标准煤下降16%。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10%。  相似文献   

10.
郭廷杰 《节能》2002,(11):46-48
<正>1前言 日本钢铁工业十分重视节能、环保和废物利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吨钢综合能耗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工业三废排放达标,固体废物的利用率达95%以上。1997年以后为完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2010年比1990年减排CO2 6%的目标,钢铁工业又制定了以减排CO2为中心的节能、环保2010年企业自主行动计划,主要内容为:(1)钢铁直接节能10%;(2)通过吃废塑料100万t,利用低温余热供地  相似文献   

11.
建筑节能是节能减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上海以建设国际大都市为目标,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文章对建筑节能十一五发展进行回顾,总结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内容与取得的成效,并分析目前主要存在问题,以此为下一轮发展提供成功经验和明确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面落实深化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基于国家十二五重要发展方向与本市城市发展形势分析出发,对本市建筑节能进行了十二五展望,通过系列研究提出了本市建筑节能十二五发展目标,并围绕该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以及系列保障措施与政策需求,为本市建筑节能工作提供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值得关注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贵锋 《中国能源》2011,33(8):5-7,35
洁净煤技术是重要的能源科学技术,也是战略性新型产业的重要内容,洁净煤技术的重点是通过开发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提高煤炭质量和煤炭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开发利用中污染物排放。本文总结了"十一五"以来我国洁净煤技术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洁净煤技术值得关注并取得实质成效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节能与环保》2006,(9):9-10
1突出工作重点,抓好试点示范 一是深入抓好办公建筑节能.首先,要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把好建筑设计关,加强新建建筑节能评审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全过程节能跟踪管理体系.其次,继续推进中央空调系统、采暖系统、照明及办公用电设备和围护结构的节能,认真组织节能诊断,有计划地开展节能改造,积极推广和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推进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二是抓好公务车辆节能,降低油耗.  相似文献   

15.
It is suggested in the proposal of the 11th Five Year Plan (from 2006 to 2010) that the total reduction rate of energy intensity per GDP (2005–2010) should be 20%. The annual reduction rate of energy intensity between 2005 and 2010 must reach 4.3% to meet this goal, and the elasticity of energy consumption should be less than 0.5. However, given that in 2000–2005 the average elasticity of energy consumption was as high as 1.084, it will be a great challenge to achieve the goal. We characterize the progress on energy efficiency in the context of the overall Chinese energy system, including both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business efforts. When reviewing recent progress made (until 2007), major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s can be observed. China is now adopting best efficiency practice in its newly installed capacit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olicy packages and efficiency achievements in industry and other sectors.  相似文献   

16.
From 1980 to 2002, China experienced a 5% average annual reduction in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With a dramatic reversal of this historic relationship, energy intensity increased 5% per year during 2002–2005. China's 11th Five Year Plan (FYP) set a target of reducing energy intensity by 20% by 2010. This paper assesses selected policies and programs that China has instituted to fulfill the national goal, finding that China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and many of the energy-efficiency programs appear to be on track to meet – or in some cases exceed – their energy-saving targets. Most of the Ten Key Projects, the Top-1000 Program, and the Small Plant Closure Program will meet or surpass the 11th FYP savings goals. China's appliance standards and labeling program has become very robust. China has greatly enhanced its enforcement of new building energy standards but energy-efficiency programs for buildings retrofits, as well as the goal of adjusting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are failing. It is important to maintain and strengthen the existing energy-saving policies and programs that are successful while revising programs or adding new policy mechanisms to improve the programs that are not on track to achieve the stated goals.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能源发展现状及“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宜水 《中国能源》2011,33(5):13-16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能源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加,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农村沼气已实现跨越式发展,太阳能热利用持续快速增长,秸秆能源化利用也取得初步进展。但还存在着优质能源比例低、城乡差距大、投资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建议在"十二五"期间,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发展方针,大力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采取完善政策法规、开发农村能源市场等措施,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节能工作的思考及“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 《中国能源》2011,33(5):36-39,35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的节能力度得到了明显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时期,节能目标对于广东省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空前的挑战,必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9.
《节能与环保》2007,(6):3-3
《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27亿吨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长4%,全国原油、天然气产量要分别达到1.93亿吨和92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20.
加快发展以节能服务公司为代表的节能服务产业,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文章以"十二五"期间上海市节能减排目标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上海市节能服务产业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进一步完善节能服务产业市场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