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曲霉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其应用前景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红曲霉的主要生理活性物质,包括红曲霉色素、抑菌物质、降血压物质、降血溏物质;重点阐述了降胆固醇物质的研究及应用成果。为分析红曲霉各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应用前景,文中指出红曲霉可能产生毒性物质桔霉素,并提出对该素性物质产生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红曲霉的主要生理活性物质,包括红曲霉色素、抑菌物质、降血压物质、降血糖物质;重点阐述了降胆固醇物质的研究及应用成果。为分析红曲霉各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应用前景,文中指出红曲霉可能产生毒性物质桔霉素,并提出对该毒性物质产生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苦荞麦中富含黄酮,通过对苦荞麦中各部分黄酮的测定,结果发现,苦荞麦皮中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苦荞麦曲奇饼干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正交试验探讨苦荞麦曲奇饼干生产中苦荞粉用量、低筋面粉用量、糖浆水用量和奶油用量4因素对饼干比容及饼干品质的影响,从而确立了苦荞麦曲奇饼干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苦荞麦黄酮提取最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在不同乙醇浓度(30%,60%,95%),不同固液比(1:8,1:10,1:2)不同温度(50℃,70℃,90℃)和不同提取时间(1h,2h,3h)等条件下,通过正交试验,对苦荞麦黄酮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60%乙醇,固液比为1:10,在50℃下振荡提取1h。  相似文献   

6.
分别测定7种苦荞籽粒的基本组分水分和灰分,营养组分氨基酸、脂肪酸、淀粉、蛋白质以及功能组分黄酮和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苦荞麦总淀粉含量在60.23%~65.44%,且品种间差异不大;但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品种间差异较大。蛋白的含量在11.80%~15.83%,不同品种间的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总氨基酸含量与蛋白含量的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脂肪含量在2.05%~2.85%,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苦荞麦品种间多酚和黄酮含量的差异显著(P0.05),川荞2号含有显著较高的多酚含量,可达131.92 mg/g;晋荞6号含有显著较高的总黄酮含量,可达147.46 mg/g;且苦荞麦品种间芦丁含量差别较大,可达2.82倍。因此,因地域差异导致苦荞麦的营养及功能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别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苦荞麦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93,自引:11,他引:93  
陈运中 《食品科学》1998,19(3):54-56
用甲醇──索氏抽提,以芦丁为标准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苦荞麦(tartarybuchwheatflour)的总黄酮含量。建立了芦丁浓度──吸光度关系的回归方程式=0.1026A-0.00195相关系数γ=0.9999.  相似文献   

8.
建立苦荞麦中芦丁、槲皮素、山奈酚、山奈酚-3-o-芸香糖苷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苦荞麦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产地苦荞麦样品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产地4种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学考察中线性范围、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加标回收试验均符合规定,云南产苦荞麦中槲皮素、山奈酚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芦丁、山奈酚-3-o-芸香糖苷含量相差不大。该方法可用于苦荞麦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苦荞麦原料的采购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色素红曲霉和降脂红曲霉主要胞外酶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在相同的固态发酵条件下色素红曲霉和降脂红曲霉的生长特性以及主要胞外酶系的差异,结果表明色素红曲霉接种后生长快,对底物的利用率高,使底物淀粉的残留量由90.5%降至34.7%,而降脂红曲霉仅使淀粉残留量由90.5%降至69.8%,色素红曲霉的胞外葡萄糖淀粉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的最高酶活力分别为303.8U/g、135.8U/g和5.3U/g,而降脂红曲霉的最高酶活力分别为38.4U/g、51.2U/g和16.2U/g二者产α一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蛋白质酶活力均未检出。这些胞外酶活力的差异可能是降脂红曲霉在生产过程中抗污染能力不及色素红曲霉的一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0.
林小晖 《饮料工业》2010,13(9):23-25
以苦荞麦为原料,经烘烤、浸提、过滤、调配后,加入乳化的二十八烷醇,杀菌、灌装,制成一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抗疲劳的保健饮料;并对荞麦茶浸提工艺中用水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配方及关键控制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玛咖和苦荞为主要原料加工复合茶饮料,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对玛咖苦荞复合茶饮料加工过程中玛咖粉、苦荞茶及稳定剂添加量进行优化,提高产品品质。研究结果显示最优产品配方为:玛咖粉添加量2.1%,苦荞茶添加量1.6%,果葡糖浆添加量5.7%,三个因素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果葡糖浆>玛咖粉>苦荞茶。最优稳定剂配方为:CMC-Na添加量0.07%,黄原胶添加量0.07%,海藻酸钠添加量0.03%。三个因素的作用大小依次为:CMC-Na>果胶>海藻酸钠。最终产品感官评分平均值达95.4±0.6,透光率为90.5±0.6%。本研究为玛咖和苦荞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李俊  卢扬  吕都  赵刚  向达兵  刘辉  刘嘉 《中国粮油学报》2019,34(10):128-132
以苦荞面条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预测苦荞面条中荞粉含量的定量模型,实现荞粉含量的在线快速检测。根据参考值,制作230份苦荞面条样品,分别以移动平均平滑、一阶导数、归一化处理、标准正态化、多元散射校正等方法预处理光谱。结果表明,选择波数9 403.6~7 498.2,6 101.9~5 446.2 cm~(-1)+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MSC)所建的模型效果最好,预处理后模型相关系数为0.983 9,其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预测标准误差(RMSEP)、预测相对分析偏差(RPD)、最低检出限(LOD)和定量检出限(LOQ)分别为1.14、0.894、7.89、2%、5%。外部验证预测相关系数为0.985 2,RMSEP、RPD分别为0.881、5.4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不同产地苦荞粉对比验证集的R~2、RMSEP、RPD分别为0.963 7、0.926、5.22,RSD较小,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密度,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该方法快速、低成本、准确、简便、无污染,可以实现苦荞面条中荞粉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苦荞类黄酮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荞麦(Tartary buckwheat)为蓼科(polygonaceous)荞麦属双子叶植物,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集营养与保健为一体的粮食作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苦荞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而发挥这些生理功能的物质主要是苦荞中所含有的芦丁、槲皮素等类黄酮化合物。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势头,苦荞以其特有的生理功能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综述了苦荞类黄酮的化学组成、生理功能以及加工方式对苦荞制品类黄酮的影响,提出了苦荞类黄酮的研究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全苦荞挂面的加工适应性、蒸煮和质构品质,对苦荞粉进行挤压预处理后与苦荞生粉混合制作全苦荞挂面,探究了挤压处理对苦荞粉的冷糊黏度及凝胶强度的影响,并结合面带、面条的质构品质及面条蒸煮特性探究挤压处理对全苦荞挂面加工性能及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挤压后苦荞粉的吸水性指数和水溶性指数分别增加了102.7%和87.5%以上,冷糊黏度显著增加(p<0.05),挤压后苦荞粉在冷水中可形成凝胶,凝胶强度随挤压加水量的增加或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添加挤压苦荞粉促进了面带成型,面带的表面黏附力随苦荞粉冷糊黏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随挤压苦荞粉凝胶强度的增加,面带的抗拉伸力及面条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增加(p<0.05),蒸煮损失率及断条率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苦荞不同部位酚类化合物组成与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70%乙醇分别提取苦荞壳、苦荞麸皮和苦荞粉三部分中的酚类物质,并分析提取物的酚类化合物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结果:麸皮部位总酚、总黄酮分别为(3 042±31) mg GAE/100 g·DW和(5 290±233) mg RE/100 g·DW,分别占全苦荞的60.8%和67.7%。芦丁是麸皮提取物中的主要酚类化合物,其含量为(5 152±61) mg/100 g·DW。苦荞壳、苦荞麸皮和苦荞粉提取物均表现出抗氧化活性,其中苦荞麸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ORAC、FRAP、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1 503.3±249.5)μmol/g·DW、(8 477.5±441.1) mg TE/100 g·DW、(5 642.4±241.3) mg TE/100 g·DW和(16 764±742) mg TE/100 g·DW。结论:麸皮是苦荞酚类化合物的主要富集部位,这些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苦荞糊和苦荞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对苦荞茶和苦荞糊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性分析。从苦荞茶和苦荞糊中分别检测出30种和41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相同成分有15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是烃类、醛类和杂环类,三者在苦荞茶和苦荞糊中含量分别为24.56%、35.04%、18.42%和46.97%、21.22%、7.22%。研究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具有快速简便、不使用溶剂和样品检测非破坏性等优点,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可以很好的分析苦荞产品中挥发性物质,并说明不同加工工艺制得的苦荞产品其挥发性物质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Qin P  Ma T  Wu L  Shan F  Ren G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1,76(6):S401-S407
Tartary buckwheat tea, which is an important and healthy product, has a distinct malty aroma. However, its characteristic aroma compounds have not been elucidated. The aims of present study were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its aroma compounds. Th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fter 3 different isolation techniques. Seventy-seven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se compounds, 35 were quantified by available standards. The compounds with a high probability of contribution to the tartary buckwheat tea aroma (OAV ≥ 10) were as follows: 2,5-dimethyl-4-hydroxy-3(2H)-furanone, nonanal, 2,3-diethyl-5-methylpyrazine, benzeneacetaldehyde, maltol, 2,5-dimethylpyrazine, 2-ethyl-5-methylpyrazine, trimethylpyrazine. Some nutritional and bioactive compounds were also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such as linoleic acid, niacin, vanillic acid, 7-hydroxycoumarin,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artary buckwheat, one type of buckwheat, has gained much attention from nutritionists and medical doctors in recent years. It is rich in rutin, quercetin, and other nutrients that are good for health. Tartary buckwheat-based product such as tartary buckwheat tea is an important and popular healthy product in China, Japan,South Korea, European countries as well as in American countries. It has a distinct malty aroma. The present study first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of its aroma compounds. The results will draw attention to other researchers in food flavor and buckwheat filed.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波预处理苦荞麦种子,研究超声波的功率、时间和温度对苦荞麦种子萌发率及麦苗还原糖、总黄酮含量和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的功率、时间和温度对种子的初始萌发率影响显著。在超声波功率280 W、温度20℃、时间35min处理条件下,苦荞麦种子的初始萌发率和最终萌发率分别达88.00%和100%。在超声波功率240 W、温度15℃、时间35min处理条件下,苦荞麦芽苗(4d)中还原糖含量最高达11.24g/100g,分别比种子和对照增加303.99%和40.03%。而在超声波功率280 W、温度30℃、时间30min处理条件下,苦荞麦芽苗(6d)中总黄酮的含量达9.46 g/100 g,分别比种子和对照增加228.07%和69.71%,该条件下芽苗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6.47%。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苦荞粉面制品的适口性及保健性,选取西农9940为原料,采用新型磨粉设备气流分级式冲击磨(ACIM)对苦荞籽粒进行微粉处理,考察微粉处理对苦荞粉及其挂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CIM微粉处理有利于苦荞粉营养物质及生物活性成分的释放,改善了苦荞粉理化特性和加工性能。其中微粉处理的苦荞粉中基本营养物质脂肪、蛋白和纤维以及功能性成分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而苦荞微粉粉糊的衰减值(161 c P)和回升值(979 c P)较低,粉糊热稳定性好、不易老化。此外,ACIM微粉处理降低了苦荞挂面的体外消化速率及估计血糖生成指数(EGI)值,并改善了苦荞挂面的感官品质。采用ACIM对苦荞籽粒进行微粉加工,既保证了苦荞挂面的良好品质及感官接受度,又提高了苦荞粉中基本营养物质和功能性物质的含量,使挂面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为提高苦荞面制品适口性和保健性以及为后续苦荞主食化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实现的加工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压糊化-普鲁兰酶工艺制备黑苦荞抗性淀粉,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苦荞抗性淀粉制备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因素和水平,以高压糊化时间、酶解时间和酶添加量为影响因子,采用中心组合法进行3因素3水平实验设计,建立了制备工艺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得到了最优工艺参数:高压糊化时间23 min、酶解时间4.43 h、酶添加量14 ASPU/g,得到黑苦荞抗性淀粉得率为32.36±0.24%,基本符合理论预测值(32.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