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以无水乙醇为介质,用油酸和硬脂酸对纳米ZnO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纳米粒子以粉末形式直接加入或制成苯乙烯悬浮液的形式经过高能超声作用加入不饱和聚酯(UPR)中制备ZnO/UPR复合材料。通过亲油化度、红外图谱来表征油酸和硬脂酸的改性效果。通过TEM分析粒子在UPR中的分散效果。在万能试验机上测量ZnO/UPR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结果表明,油酸改性纳米ZnO的效果好于硬脂酸,高能超声作用可以很大程度提高纳米粒子在树脂体系里的分散性,粒子以苯乙烯悬浮液的形式加入UPR中的分散效果更好,纳米ZnO质量分数为1%时ZnO/UPR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不饱和聚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纳米粒子填充型以及有机蒙脱土插层型不饱和聚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不饱和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影响因素、改性效果等。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来超支化聚酯(HBPE)改性热固性树脂及纳米粒子的研究现状。其中,在改性热固性树脂方面,主要集中论述HBPE在改善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水性丙烯酸树脂耐热性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在改性纳米粒子方面,主要集中论述HBPE在改善碳纳米管、纳米SiO2和纳米Al2O3分散性等方面的研究,最后对HBPE改性热固性树脂和纳米粒子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无机纳米粒子对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经表面处理的无机纳米粒子能够以纳米级分散到不饱和聚酯树脂中,能提高其韧性、强度,从而提高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纳米SiO2和纳米ZnO来改性不饱和聚酯,把改性材料应用到球场用挡风抑尘板上并对其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有效地解决了不饱和聚酯挡风抑尘板老化速度快、寿命短的问题,并提高了材料的拉伸性能和抗冲击的性能,为挡风抑尘板企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将修饰后的纳米SiO2和纳米ZnO加入不饱和聚酯树脂中,制备了体育场用纳米改性不饱和聚酯挡风抑尘板,通过纳米ZnO和纳米SiO2改性后板材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当纳米SiO2的含量占树脂量的1%时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103.2MPa和56.7kJ/m2,SiO2与UV-9的联合使用使得板材具有良好的抗老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锌晶须为添加剂,对PPR树脂性能尤其在耐热性方面进行了改性。系统地比较了经改性处理后纳米粒子对PPR树脂耐热性、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状况。结果表明,在几种纳米粒子中,经0.5%的KH560处理后的氧化锌晶须的分散性最好,对PPR树脂的改性效果佳,与纯PPR相比,氧化锌晶须质量分数为4%时.改性PPR树脂的性能有较大提高,其热变形温度从72℃提高到102℃,断裂伸长率也由45%提高到112%。  相似文献   

7.
原位聚合法纳米材料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原位聚合法将nm SiO2预先分散到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原料体系中,通过改进树脂生产工艺,可直接制得纳米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并使树脂固化后的强度、韧性、耐热性等性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并对其改性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纳米SiOx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纳米SiOx粒子对298#不饱和聚脂(UPR)进行增强、增韧改性,发现随粒子用量增加,树脂凝胶时间、粘度增大;粒子用量为0.5%时树脂有脆韧转变现象;用量为3%时,拉伸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分别提高约33%和60%。用KH-570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有助于提高纳米SiOx粒子在UPR中的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9.
纳米碳酸钙粒子增韧增强不饱和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纳米级碳酸钙填充不饱和树脂的性能研究,探讨了碳酸钙含量和钛酸酯偶联处理对不饱和树脂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试样的断裂口形貌,结果表明,用偶联剂处理的纳米碳酸钙粒子含量在4份左右时对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比未加纳米粒子的和未处理的材料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370%和170%,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170%和150%,SEM分析说明未处理粒子增韧不饱和树脂的机理是粒子的“钉扎”效应和钝化裂纹,而偶联剂处理的纳米粒子增韧不饱和树脂的机理主要是料子导致基体产生了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0.
纳米水滑石(LDH)的有机化改性及其在高聚物中的分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插层置换对水滑石(LDH)纳米粒子进行了有机化改性,并就改性纳米水滑石在PE、EVA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经有机化改性的水滑石纳米粒子无论在极性的EVA基体中,还是在非极性的PE基体中都能达到很好的分散效果,为进一步制备高性能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散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超声改善MWCNT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分散性的基础上,通过非共价官能团化的方法引入处理过的天然填料柠檬酸化纤维素(CNFCA)来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并采用偏光显微镜、旋转流变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等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WCNT的加入可以使不饱和聚酯复合...  相似文献   

12.
不饱和聚酯树脂国外近十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工业技术国外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低收缩性树脂、耐腐蚀树脂、强韧性树脂、低吸水型不饱和聚酯树脂、透明性不饱和聚酯树脂、低游离苯乙烯残量的不饱和聚酯树脂、PET型不饱和聚酯树脂、低挥发性树脂、胶衣树脂、发泡不饱和聚酯树脂、玻璃钢渔船专用树脂、耐热性UPR树脂和光固化UPR树脂。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及其阻燃技术国外研究进展也作了专门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文军  朱春宇 《热固性树脂》2007,22(4):41-43,46
综述了不饱和聚酯树脂(UPR)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收缩率控制机理,低收缩研究发展的4个阶段,低收缩剂LSA的典型代表——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醋酸乙烯(PVAc),PVAc-PS共聚物。讨论了UPR增韧改性方法,提高分子主链对称性,在分子结构中引入长链醇与长链酸,长链醇包括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及聚乙二醇;长链二元酸如己二酸等。此外还可加入热塑性弹性体,如液体橡胶、液体聚氨酯等以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增韧UPR。论述了提高UPR阻燃性的2种途径,即选用本质阻燃性树脂和向UPR中添加阻燃剂。介绍了含卤有机阻燃剂、无机阻燃剂、主链或主链与侧链均含磷的阻燃剂和赋予阻燃性的影响因素。介绍了部分采用可降解的植物纤维——竹纤维制备的UP复合材料和木粉改善UPR的性能。这些方法使不饱和聚酯树脂在低收缩性能、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等方面得到了改善,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天然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纤维具有强度高、环境友好、密度小、成本低等优点,可替代玻璃纤维或碳纤维作为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增强材料。由于天然纤维与不饱和聚酯的界面结合较差,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不高,通常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预处理,以提高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本文总结了天然纤维常用的几种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目前不饱和聚酯(UPR)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UPR增韧改性的方法,包括分子结构改性、互穿网络结构增韧改性UPR、基于第二相材料共混改性;讨论了含磷阻燃剂和无卤阻燃剂对UPR的影响;综述了低收缩研究发展的4个阶段。并指出了UPR改性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不同无机纳米粒子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UPR)的研究现状,重点叙述了纳米粒子对UPR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耐腐蚀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阐述了纳米粒子对UPR的改性机理,明确了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无机纳米粒子由于表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可提高同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rABS)树脂的刚性,但增韧能力有限;能与弹性体协同增强、增韧rABS树脂,使树脂的拉伸强度达37 MPa,弯曲模量达2 100 MPa,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达24 kJ/m2,接近ABS原料的强度,避免了弹性体增韧不增强的缺点.特殊的无机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乙烯醇(PVA)对碳酸钙、淤泥进行改性并将其作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填料。研究了PVA掺量对碳酸钙/不饱和聚酯树脂和淤泥/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IR、DSC和SEM探讨了PVA对这2类体系的改性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加入5%PVA后,碳酸钙/树脂体系,淤泥/树脂体系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55.3%和58.4%。PVA对2种体系的改性增强效应均源于PVA与填料和树脂之间氢键的桥梁作用,氢键改善了无机填料与树脂的相容性,这与以往改性剂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酯酸钙固化物的机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2007-2008年国外不饱和聚酯(UPR)的生产、供应和消费情况。介绍了UPR胶衣树脂及制品、UPR复合材料研究应用进展,UPR环保新工艺及在提高UPR阻燃性及力学性能方面的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