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移动端多天线系统的无线衰落信道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根据当前无线移动通信对多天线移动接收端性能仿真的要求,讨论并建立了适于空时信号处理的移动端矢量信道模型。通过分析无线移动信道特点。研究了影响接收信号幅度相位的诸多因素,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随机参数选取进行了探讨。其中考虑到移动端接收信号到达角扩散的特点,采用GBSB椭圆模型产生了适于移动端接收信号仿真的随机角度,改进了一种瑞利衰落生成算法。最后信道的数值仿真结果符合理论和经验。同时,通过TD-SCDMA系统链路级仿真,也证明了该信道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那音夫 《中国新通信》2008,10(11):35-38
无线信道是移动通信的传输媒体,研究其特性并建立一个与实际传输环境相符合的无线信道仿真模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提出无线多径衰落信道的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Wide-Sense Stationary Un-correlated Scattering,简称WSSUS)假设,并在该假设下对该信道的计算机仿真模型进行了研究;最后选择MATLAB6.X的仿真工具箱SIMULINK作为图形建模的支持环境,对多径无线信道的冲激响应进行可视化建模和仿真。  相似文献   

3.
移动通信中无线信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等效低通信道的时变冲激响应的相关函数和功率密度谱函数出发,研究了一些描述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WSSUS)的无线信道特性的统计参数,并对无线移动衰落信道的特性进行分类。分析了3种常见的小尺度多径衰落信道的统计模型,给出了在平坦衰落信道中系统传输比特误码率的一般分析方法。最后,利用这些模型和方法,给出了一些常见数字调制信号的传输误码率的数值结果。结果表明:衰落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实际中应设法消除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多径衰落信道接收信号的特点,建立了多径传播的仿真模型,并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分别通过AWGN高斯信道、两径瑞利衰落信道、六径瑞利衰落信道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得出OFDM系统具有抗多径衰落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针对矿井无线信道快衰落多径信号幅度统计特性的可变性,介绍了描述矿井无线信道多径幅度分布的Rayleigh分布、Rician分布、Nakagami分布三种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Nakagami幅度统计衰落信道的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该模型能灵活地表述多径幅度分布不同的衰落程度,还可以改善信号性能,与其他衰落信道模型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刘春玲 《电子世界》2014,(17):92-93
针对移动通信的特点,本文以中继卫星通信链路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该链路通信信道中存在的传播损耗,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链路通信的信道模型;最后仿真分析了不同的通信传输速率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衰落信道、多径Rayleigh衰落信道、Rician衰落信道以及复杂衰落信道中的误码率特性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满足Rayleigh衰落信道模型的信号分量对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且传输速率越高,信号分量中的反射分量与多径分量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7.
陆地移动通信多径传播的实时模拟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移动无线信道多径传播的特点,提出一种径衰落信道实时模拟技术,利用该技术,已制成实时多径衰落信道模拟器,它可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测试仪器在室内对通信设备进行信道传输测试。  相似文献   

8.
杨美华 《通信技术》2010,43(8):94-96
移动通信过程中由于移动设备所处的环境不同,存在不同的信道衰落,从各种衰落模型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了一种移动无线衰落信道混合应用模型。通过实现瑞利衰落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经线性和非线性变换可以得到Nakagami和Suzuki等分布。对提出的复合衰落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符合理论值。该混合衰落模型设计和仿真方法可以用于指导信道模拟器设计和通信系统仿真。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分析了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效应对无线信道的影响,并分别从时域和频域给出了信号经历信道后的仿真图形,分析了典型时变多径衰落信道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抽头延迟线(TDL)的确定性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表明,通过改变时延功率谱和确定性模型的参数计算方法,此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并用于多种传播环境下的小尺度衰落仿真。  相似文献   

10.
无线信道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无线信道中的大尺度衰落、小尺度衰落等特性和多径信道建模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有利于从事无线通信研究工作的人员进行信道分析和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