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过热蒸汽注入井下工具及井口耐高温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6):105-105
超稠油属难采储量,由于其原油粘度高,开发难度比较大。而通过对地层注入过热蒸汽,可以进一步提高井底蒸汽干度,利用过热蒸汽携带热焓较高、能够更好地加热地层的优势,使超稠油原油粘度进一步降低,增加其流动性,最终改善超稠油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精细化工产品属于低能耗产品,但是低压蒸汽在其反应和回收过程中仍然起到很大的作用,蒸汽的工况发生变化会使生产工艺操作控制带来很大的麻烦。本文讲述了通过增加蒸汽"降温减压器"解决了一家化工企业由自备锅炉改到"集中供热"后带来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宏观检验,力学性能测试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过热蒸导汽管的开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导汽管开裂的主要原因是超温运行,致使金属过早地发生铁素体的脱溶,珠光体球化及碳化物聚集长大,最终导致沿晶型的蠕变开裂。 相似文献
4.
过热蒸汽比容数学模型计算机拟合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工业用1967年IFC公式》,和目前常用的过热蒸汽比容数学模型的各种形式,编制了通用拟合计算程序。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各数学模型在各个不同温度、压力变化范围内计算比容值的相对误差范围。 相似文献
5.
6.
稠油属难采储量,由于其原油粘度高,开发难度比较大。而通过对地层注入过热蒸汽,可以进一步提高井底蒸汽干度,利用过热蒸汽携带热焓较高、能够更好地加热地层的优势,使稠油的原油粘度进一步降低,增加其流动性,最终改善超稠油的开发效果。这里将对蒸汽驱注汽管柱工具及井口主要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高温组织在试验、统计和微观组织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其服役可靠性,确定是否适合过热蒸汽注入条件。使得过热蒸汽注入配套工艺技术在井下工具的设计、选材方面具有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我公司供汽分厂与用汽单位相隔距离较远,过热蒸汽到达用汽单位时各种参数变化较大,有时过热蒸汽就变成了饱和蒸汽,使流量装置产生了较大的测量误差.因此,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对产生的误差进行修正是本文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以KMnO4为氧化剂, HNO3为插层剂, 对石油焦进行膨化改性。以KOH为活化剂, 在碱碳比为3:1、4:1和5:1时, 将膨化石油焦制备成活性炭(产物标记为EAC-3、EAC-4和EAC-5); 作为对比, 按照相同碱碳比, 将未改性石油焦制备成活性炭(产物标记为AC-3、AC-4和AC-5)。采用TG、XRD、I2吸附、N2吸附、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谱对石油焦和活性炭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 膨化改性使石油焦石墨微晶的晶面层间距由0.344 nm增加到0.359 nm, 微晶厚度由2.34 nm降低到1.61 nm; EAC-3和AC-5的比表面积分别为3325和3291 m2/g; 在0.5 mV/s的扫描速度下, EAC-3和AC-5比电容分别为448和429 F/g; 基于EAC-3的超级电容器具有更低的内阻和更好的功率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高分散性的微米级硝酸钾(KNO3)粉体,首先对KNO3原料用GQF-1型气流粉碎机进行超细粉碎,然后用十八烷胺对微米级KNO3粉体进行包覆处理;运用激光粒度仪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微米级KNO3粉体的粒径分布及晶型进行了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微米级KNO3粉体及十八烷胺包覆的微米级KNO3粉体的形貌及官能团进行了分析;通过吸湿率和接触角测试研究了其吸湿性;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其热分解特性。研究表明:微米级KNO3平均粒径d50为2.767μm,并保持与原料一样的晶型;用十八烷胺包覆的微米级KNO3粉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吸湿率也有所降低,但KNO3热分解受到影响,所以应将十八烷胺占KNO3质量的比例控制在1%以内。 相似文献
17.
B4C超细粉末的制备及烧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气流粉碎对B4C粗粉(比表面积0.52m2/g,中位粒径20.4μm)进行了一系列粉碎实验,研究了气流粉碎次数、成形压力和烧结温度对烧结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粉碎次数达到3次后,可获得<1μm的B4C超细粉末.经过4次气流粉碎的B4C超细粉末的比表面积为2.53m2/g,中位粒径为0.56μm;粉末分别于2200和2250℃压烧结1h,其烧结密度分别达到理论密度的78.6%和82.5%,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28和50μm抗压强度分别为390和555MPa. 相似文献
18.
19.
B4C超细粉末的制备及烧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气流粉碎对B4C粗粉(比表面积0.52m^2/g,中位粒径20.4μm)进行了一系列粉碎实验,研究了气流粉碎次数,成形压力和烧结温度对烧结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粉碎次数达到3次后,可获得<1μm的B4C超细粉末。经过4次气流粉碎的B4C超细粉末的比表面积为2.53m^2/g,中位粒径为0.56μm;该粉末分别于2200和2250℃无压烧结1h,其烧结密度分别达到理论密度的78.6% 82.5%,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28和50μm,抗压强度分别为390和555MPa。 相似文献
20.
流化床对撞式气流粉碎制备SiC超微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流化床对撞式气流粉碎(QLM-80K)对工业用SiC粉体进行超微化处理,考察了工作压力对超微化的影响;并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扫描电镜、XRD对超微化前后的SiC粉体进行粒度、形貌及结构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压力愈高,SiC粉体的超微化效果愈明显。工作压力为0.6MPa时,超微化前后SiC粉体的平均粒径由3.0lμm降至0.75μm,粒径小于2.5μm的比例由82.86%升至99.85%,粒径主要分布由0.4~1.5μm和8~23μm的双峰分布变为0.4~1.2μm的单峰分布,分布宽度从25.125降到0.833;颗粒主要以片状、小块状存在,分布均匀,超微化前存在的大块状颗粒基本消失,团聚现象明显减少;超微化前后SiC粉体的晶型都属于α-SiC(6H),超微化后各主要衍射峰的强度减弱、半高宽有所宽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