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将准噶尔盆地划分为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第三系四套含油气系统,其中石炭系和侏罗系是以含气为主的含(油)气系统,二叠系和第三系是以含油为主的含油(气)系统。根据烃源岩及其生成油气的分布,划出了含油气系统的分布范围: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分布范围为盆地中部的中拐—石西——五彩湾东西展布的条带并向东南延伸至三台凸起;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的分布范围包括西北缘、陆南凸起及其以南地区;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分布于中央隆起带及其以南地区;第三系含油(气)系统分布仅限于南缘四棵树凹陷附近。并对四套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关键时刻”在含油气系统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玛湖—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辉  王社教 《勘探家》2000,5(3):89-97,103
玛湖-盆一井复合含油气系统是准噶尔盆地中最重要的复合含油气系统之一;该复合含油气系统包含了下二叠统佳木河组、风城组、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在内的三套主要烃源岩。上三叠统白碱滩组的大套泥岩是该末,是佳木组的大量生气期和风城组的生油高峰期,也是西北缘油气主要成藏期;白垩纪,为乌尔禾组的主要生油期,也是陆梁隆起中西部石油的主要成藏期;第三纪,是乌尔禾组的生气高峰期,也是陆西南地区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期。  相似文献   

3.
塔西南坳陷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塔西南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发展演化受不同时期板块构造背影的控制,具煌多期性牲形成了3类原形盆地和3个含油气系统。这些原型盆地相互叠加改造,导致了现今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和含油气系统的叠加改造。依据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和烃源岩、储集岩、盖层发育特征,划分出3个同含油气系统,分析了每类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牲及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4.
任德生  刘立 《海洋石油》2003,23(3):16-22
断陷盆地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构造样式,构造样式与沉积样式的相互响应、制约与配置,决定着含油气系统的静态地质要素和动态成藏组合过程,从而决定着油气的分布规律。不同时期的构造样式不但决定着相应时期的各类半地堑的生烃潜力,也决定着沉积体系的分布。构造样式与沉积体系的有效配置,决定了油气运移方向、方式及有利的构造岩相带。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半地堑是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现今的断陷盆地结构为不同时期的各种类型半地堑复合叠加形成的,油气藏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油气藏形成演化研究及勘探实践表明:发育在滚动半地堑和在复式半地堑中的各种类型的背斜油气藏的勘探潜力最大,其次是构造岩性油气藏。搞清油气在不同时期半地堑中的分布规律对于寻找油气特别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构造演化及与油气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对含油气系统的形成、演化和油气藏的展布起着最基本的决定性作用.从裂陷中心演化史分析入手,阐述了东部凹陷构造演化和油气平面和纵向分布的关系.断裂发育史的差异性造成了东部凹陷与辽河陆上其它两个凹陷在资源潜力上的显著差异;油气富集层位受控于裂陷中心的迁移.从沙三期至东营组裂陷中心由凹陷中部向南北两侧迁移,油气富集层位上表现为沙三期中部油气最为富集,沙一期至东营组油气富集区移向南北部;构遣演化还明显控制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据此对西部凹陷火山岩成藏预测,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菜州湾凹陷构造演化对含油气系统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莱州湾凹陷含油气系统特征,进一步认识油气成藏规律,利用多种钻井资料,结合前人认识,研究了该凹陷构造演化对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输导体系的控制作用,探讨了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的关系,指出莱州湾凹陷可以划分为沙四段和沙三段2套含油气系统.其中沙四段含油气系统有东营组末期和明化镇期2个关键时刻;沙三段含油气系统为本区...  相似文献   

7.
乌尔逊断陷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乌尔逊断陷盖层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断陷和反转两个阶段断陷期的构造演化具明显的幕式特征,铜钵庙组一大磨拐河组时期主要发育了张性基底断块构造样式,伊敏组时期则以滑脱型构造样式的发育为特色;构造反转发生在伊敏组沉积末期,断陷西北部的正断层普遍反转,同时全区抬升并遭受剥蚀。研究认为,乌尔逊断陷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演化、油气的运聚、油藏类型及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等明显受构造演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歧口凹陷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池银  周宗良 《勘探家》2000,5(3):64-70
歧口凹陷为第三纪以来继承发育的大凹陷,四周为凸起所限,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构造-沉积单元和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单元,从而形成一个含油气系统。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沙三段和沙一段为区域分布的两套主力生油层,有机质以Ⅱ1为主,部分为1型。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热溃化程度较主,油源对比实沙三段是巨发现没气藏的主要油气源。各二段构造带发育多种类型圈闭,有利于形成多含油气层系、多油藏类型相互叠置连片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为新疆北部最大、最富集的含油气盆地,随着盆地勘探资料丰富,重新研究盆地油气形成与分布,明确大油气田富集层位和勘探方向,可为盆地整体勘探部署提供指导.应用地震、钻井、试油、油源对比等资料,通过油气藏解剖、有效烃源岩分布和生烃潜力的差异性再认识,将盆地石油地质演化与构造演化相结合,对盆地油气聚集成藏的复杂性进行系...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中、新生代经历了6个演化阶段,产生了多期地质和构造特征。在侏罗纪火石岭期和白垩纪青山口早期,该舅地发生了两次火山活动;由于岩石圈伸展和热活动加剧,上株罗编译和青山口组-姚家组古地温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玛湖-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辉  王社教 《中国石油勘探》2000,(3):89-97,103,10
玛湖-盆一井复合含油气系统是准噶尔盆地中最重要的复合含油气系统之一,该复合含油气系统包含了下二叠统佳木河组、风城组、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在内的三套主要烃源岩。上三叠统白碱滩组的大套泥岩是该复合含油气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域性盖层。该复合含油气系统自形成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关键时刻;三叠纪末,是佳木河组的大量生气期和风城组的生油高峰期,也是西北缘油气主要成藏期;白垩纪,为乌尔禾组的主要生油期,也是陆梁隆起中西部石油的主要成藏期;第三纪,是乌尔禾组的生气高峰期,也是陆西南地区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期。  相似文献   

12.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构造演化及油气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丽水凹陷位于台北坳陷的西部,是在中生代残留盆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断陷,其构造演化经历了裂陷阶段、裂后期沉降阶段、抬升阶段和区域沉降阶段,是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潜力较好的凹陷之一。分析了丽水凹陷的生油气条件,划分了含油气系统,认为该区生、储、盖条件良好,具有很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表地质、地震与钻井等资料,结合准噶尔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研究进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变形的叠加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构造变形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多期叠加的特点。南北向划分博格达山前、东部隆起与克拉美丽山前三大构造变形区。东部隆起构造变形区南北分为三大构造变形带,北部构造变形带为一组北东向展布的背斜与向斜构造,中部为北西西向展布古凸起,南部构造变形带发育受早期构造控制的近南北向构造,形成叠瓦状褶皱-断裂组合。该区经历了石炭纪的伸展断陷和南北向挤压变形,中生代的挤压走滑和新生代南北向的挤压等多期构造变形,具有挤压、走滑、逆冲推覆与膝褶褶皱等多种构造变形型式,划分为六大构造演化阶段。通过已发现油气藏的解剖,认为构造变形差异性、多期叠加古凸起、不整合和断裂等控制了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沔阳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沔阳凹陷是在侏罗纪末期燕山变形褶皱基底上发育的、以坳陷型沉降为主的白垩-第三系负向构造单元。燕山Ⅱ幕的拉张奠定了凹陷的构造框架;新生代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的构造宁静期、中晚始新世的构造形成期和渐新世一中新世的构造定型期。构造变形以喜山运动的持续拉张为背景,以中等规模的断裂控制沉积和沉降为特征.断裂的平面展布以北东向为主。构造运动控制烃源岩的分布、加速烃源岩的演化,形成大量圈闭.控制了油气运聚条件.形成了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自新生代以来经历了陆内拉张断陷、转换边缘坳陷、陆内迁移坳陷和陆架边缘坳陷等4种原型演化,对油气的生成、运聚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从地质作用与油气响应的关系出发,以平湖组为例探讨了西湖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受构造演化影响,平湖组不同时期的厚度(或残留厚度)在凹陷不同部位有所不同,导致主力烃源岩生烃条件多期变化。同时,构造演化控制了西湖凹陷温度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提供了烃源岩成熟或资源结构变化的地温条件。另外,构造演化造成油气运移方向的变化,龙井运动以前,油气主要向西部斜坡带和东部隆起带运移;而在龙井运动以后,除上述方向外,油气还在中央背斜带发生短距离的侧向运移和垂向运移。  相似文献   

16.
南华北盆地黄口凹陷构造形成演化及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口凹陷是南华北盆地的油气远景区之一。平衡剖面研究成果表明其具有复合叠加盆地结构 ,太古界—早元古界结晶基底和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沉积构成盆地的双层基底 ,中、新生界是盆地的主要沉积盖层。凹陷的形成与演化大致经历了 6个时期 :挤压拗陷期(J—K11)、剪切拉张初始裂陷期 (K21)、抬升剥蚀期 (K2 —E1)、剪切拉张裂陷扩张期 (E2 —E13)、裂陷消亡期 (E23)和区域坳陷期 (Q N)。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BASIMIS盆地模拟研究成果 ,综合分析凹陷的含油气系统 ,认为成熟烃源岩主要是石炭 二叠系煤系泥岩和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湖相泥岩 ,下古生界 (寒武系—中奥陶统 )海相碳酸盐岩也是潜在的烃源岩 ;青山组和下第三系砂岩是主要储集层 ;盖层条件较好。油气生运聚期与圈闭形成期匹配良好 ,有利于原生油气藏的形成。由于该区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等多期构造运动 ,油气藏的后期保存条件是决定油气能否富集的至关重要因素。预测凹陷中西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烃源岩主要有页岩、碳酸盐质页岩和粉砂质泥岩,它们均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当前处于低成熟至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型为主的特征,在对其特征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选取中-低成熟度、有机质丰度较高的烃源岩进行开放体系条件下的热解实验和动力学模拟实验,进而研究烃源岩样品的生排烃特征。结果表明,芦草沟组烃源岩活化能主要为210 kJ/mol;上述3 种烃源岩中,页岩具有最高的生烃量和排烃效率,碳酸盐质页岩次之,而粉砂质泥岩的生烃量和排烃率均最低,但前两者却具有较高的滞留烃含量。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最终认为芦草沟组烃源岩生烃增压作用是烃源岩排烃和致密油气聚集的主要动力,页岩和碳酸盐质页岩段是致密油勘探的目标层段。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阜康断裂带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阜康断裂带位于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山山前,受海西、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期次构造运动叠加影响,其构造变形及油气成藏过程复杂.地质综合研究认为,早二叠世晚期博格达海槽开始闭合造山,形成了博格达山前中二叠统将军庙组沉积期前陆型箕状坳陷,之上的中二叠统平地泉组潟湖相白云质泥岩是该区的主力烃源岩;燕山运动期发生3幕强烈运动,是阜康断裂带的主要改造期;喜马拉雅运动南北强大挤压应力使阜康断裂带下盘发育了冲断型类前陆盆地的箕状凹陷,上盘发生冲断推覆.3期强烈的构造运动,控制了该区的构造格局和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9.
李刚 《石油物探》1997,36(2):62-74
本文通过对柴窝堡凹陷永丰次凹、达坂城次凹中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赋存状况、沉积环境、断裂性质及展布诸方面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凹陷的构造演化,并结合凹陷的构造格局,形成圈闭的时空配套关系和热演化史的研究,分析了油气的富集规律和含油气远景。提出了今后的勘探设想。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具有储量升级及滚动扩边潜力,但面临有利储集体的展布范围及纵向变化特征尚不明晰等难题。梧桐沟组是吉木萨尔凹陷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为主、下降为辅的地层记录,中期基准面上升初期,研究区发育较大规模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岩性以中厚层灰色砂砾岩、含砾砂岩等粗粒岩为主;中期基准面上升中后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基本消失,前缘亚相沉积范围逐渐缩小,储层厚度变薄,岩性变细,主要为中薄层粗砂岩、细砂岩;中期基准面下降期,发育滨浅湖亚相薄层细砂岩和粉砂岩。梧桐沟组储层属于准噶尔盆地二叠系Ⅱ类、Ⅲ类和Ⅳ类储层,梧一段储层质量比梧二段好,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在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区、斜坡近岸区及东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