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五”期间,是我国钢铁工业蓬勃发展的五年,钢产量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七五”计划,1989年突破6000万吨,1990年产钢达6604万吨;钢铁产品品种结构大有改善,产品贸易稳步提高。与此同时,钢铁生产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了新的突破,节能降耗工作成绩显著。“七五”期间,通过开展系统节能,采用了各种节能新技术,使吨钢综合能耗由1985年的1.75吨标准煤下降到了1.62吨标准煤,其中重点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已下降到1.2吨标准煤。五年间,冶金系统累计节约标准煤700万吨,取得了钢铁产量增长,能耗下降的好成绩。从节约金属的情况来看,“七五”期间成绩也是显著的,效益也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2.
1981年高炉铁水直接浇铸钢锭模综合成本(与1979年冲天炉模相比)降低31.06元/吨,高炉铁水模使用寿命提高,节约价值达202.1万元;用炼钢铁水代替铸造生铁浇铸锕锭模,炼铁厂每年相当于增产一万多吨生铁,节约价值相当可观;各项节约折算成标准煤为12183吨,节约劳动力31人。两年来公司所得经济效益达657.4万元,节约标准煤二万三千多吨。  相似文献   

3.
到目前为止,粉末冶金零件在东方红—75拖拉机上共使用29种、71件,平均年装车量为70余万件,最高年份装车量达150万件。其经济效果见于下: 1.每台东方红—75拖拉机可节约铜1kg.45号冷拔棒料(φ40)2.68kg,以年产15000台计算,每年可节约铜15吨、钢材40.2吨;  相似文献   

4.
雷秋如 《江西冶金》1994,14(1):24-25
萍乡钢铁厂炼铁工序节能潜力分析萍乡钢铁厂雷秋如萍乡钢铁厂近年来节能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按万元产值能耗计,“六·五”期间比“五;五”期末累计节约标煤35.8万吨,“七·五”期间又比“六·五”期末节约标煤25.6万吨。“七·五”期间,萍钢共投资了10211...  相似文献   

5.
张磊  续飞飞  任江涛 《冶金设备》2014,(Z1):182-184
针对某厂1080m3高炉喷煤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计算了喷煤项目的经济效益。该设计布置合理,充分利用了厂区内现有空间和设施,节省投资。高炉达产后,喷吹1吨煤粉将为炼铁系统节能134.15kg标准煤,年节约成本达3104.3万元,减少炼焦环节污染物排放17.3655万t。  相似文献   

6.
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国家能源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节能经验交流会议”要求各部门近期内把节约能源放在优先地位,大力进行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和结构改革,确保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每年节约标准煤2000万吨。这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可以实现的任务,拿去年来说,全国共节约煤炭2300万吨,  相似文献   

7.
炼铁厂今年来在能源管理上狠抓节能降耗工作,把节能降耗工作与降本增益结合来抓,节能降本成果大、效益明显,上半年工序能耗指标逐月下降,6个月节约标煤就达33595.17吨,吨铁降本高达27.6元,为全公司多创效益2856万元。  相似文献   

8.
(据英国耐火材料杂志报导)1958匈牙利的生铁产量为110万吨,铸造用焦炭为335,000吨,钢160万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61—1965)工业总产值将有显著增长;铸造工业将增长65—70%;生铁年产量将达160吨;铸造用焦炭将增至64万吨。经过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81个重点耗能单位1984年产量增长8.8%,能耗只增长5%,相当于节约29.9万吨标煤,超额完成了国家要求节约9.3万吨标煤的指标。其中节电5.79亿度,油1.727万吨,煤1.75万吨,焦炭1.74万吨。  相似文献   

10.
常规线材轧机的能耗约650千瓦小时/吨,当小方坯的加热温度为1150℃时,加热的能耗占80%以上,降低加热温度可以节约大量的能量。关于能耗的理论研究和在生产规模进行的中碳钢轧制试验表明,在750℃轧制比常规轧制节约180千瓦小时/吨,试验过程不存在咬入问题,钢材性能完全符合瑞典标准。弹簧钢、轴承钢、工具钢和不锈钢的低温轧制结果表明,这些钢可以在800—950℃成功地进行轧制,节能为85—130千瓦小时/吨。钢锭和连铸坯的塑性不限制现有轧机的轧制温度,在瑞典山德维克公司、海姆斯丹兹冶金公司、乌德霍姆工具钢公司和佛斯柏格冶金公司进行的试验表明,降低温度轧制的限制是粗轧机架的负荷。一套小型轧机采用低温轧制每年生产20万吨线材和棒材多收入950万瑞典克朗,即每吨钢材节约43.2瑞典克朗,其中一部分效益是由于低温轧制减少氧化铁皮提高成材率取得的。  相似文献   

11.
《铁合金》2010,(4):4-4
2010年中国进口铬矿预计将达750—850万吨,去年因钢铁需求的上升,我国铬矿进口量达676.3万吨。2010年中国的不锈钢产量预计达924.49万吨,去年同期为880.47万吨(由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提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轧钢加热炉和热处理炉的能耗约占轧钢生产能耗的70%左右,轧钢生产过程中,电力消耗占25~30%,其它动力消耗占1~5%。1978年以来,国内各轧钢企业对加热炉的节能很重视。积极地贯彻冶金部《关于轧钢加热炉节约燃料的若干规定》,促进了我国轧钢加热炉节能工作的开展,获得了显著的节能效益。1979~1981年累计节约标煤171万吨,其中节约燃油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环保、节能减排工作要求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再生铅锌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上半年再生铅产量达25万吨,再生锌产量达4.5万吨。规模企业主要技经指标普遍优化,一批专业园区和基地正在兴起,政策及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八五”期间,广州钢铁集团公司重视节能工作,加强对能源节约工作的领导、管理和投入,使节能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吨钢综合能耗从1990年的1.10567t标准煤降到1995年的0.950t,与“七五”期间相比,共节约8.93万t标准煤,每吨按500元计算,共节约4465万元,占总利润的9.6%,为企业增加利润、提高效益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铝电解采用微机控制后,电耗连年下降。自1988年至1993年5月,累计节电5428万kW·h,折标准煤21932t,吨铝交流电耗降到16312kW·h,节能效益达814.3万元。  相似文献   

16.
《本钢技术》2008,(1):1
坚持自主创新,强力推进以高等级汽车板和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为重点的新产品研发与开发与生产,板材“双高”产品545万吨,比率超过80%;坚持市场导向,科学组织生产,实现主导产品产量铁精矿640万吨、生铁850万吨、钢820万吨、热轧板690万吨、冷轧板335万吨;坚持效益最大化,把握市场动态,提高吨钢售价,销售收入超360亿元,利润超20亿元;坚持技术进步,确保重点技改工程高质量、高水平如期建成并达产达效;坚持可持续发展,强力推进循环经济,开展多种经营,发展非钢产业,节能减排重点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坚持改革创新,优化组织结构,夯实管理基础,实现安全生产“三为零”。  相似文献   

17.
宏观政经     
工信部明确有色金属节能减排目标工信部2月17日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15年底,有色金属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左右,累计节约标煤75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浓度全面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全国有色金属冶炼的主要产品综合能耗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二五"期间,重点任务是将淘汰电解铝落后产能90万吨、铜(含再生铜)冶炼80万吨、铅(含再生铅)冶炼130万吨、锌(含  相似文献   

18.
我国钢铁工业1979年消耗了7507万吨标准煤的能源,吨钢能耗高达2.18吨标准煤,文小分析了能耗高的原因:(1)附属工业过多,多耗能1560万吨,(2)铁钢比高,多耗能1030万吨,(3)可比能耗高,多耗能1860万吨,合计多耗能4450万吨标准煤。由此建议:(1)压缩铸造铁和制钢自耗铁,可节能650万吨标准煤,(2)在冶炼与轧制部门推行一批切实可行的节能技术,并进行整顿,可节能800万吨,(3)附属工业节能100万吨。合计1550万吨标准煤,可用以生产1060万吨钢及相应的铁和钢材。这样,1985年生产4500万吨钢、3860万吨铁,3200万吨钢材,可以不增加能源消耗,实现能源消耗的“零增长”。由此要求年节能率为4%,远低于近几年的节能率。文中对冶炼和轧制方面的节能项目有较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9.
将轧钢厂的设备、原材料、燃料等作为“硬技术”,计划管理、工艺与工具设计、设备维修等作为“软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调整时期,我国轧钢只需用极少投资,推行以改善“软技术”为主的改进措施,即可达到近年内节约能源100—11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将钢材当做钢铁工业中“载能量”最大的产品进行节能计算,则我国钢材成材率平均提高1%,可节约能源达28.75万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结合企业实际,依托代管的铜冠能源科技公司和托管的有色设计研究院,重点开展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工作,成效显著。2013年至今,铜冠能源公司开展节能改造项目30多项,实现投资总额4 800多万元,能源合同总额5 200多万元,"十二五"期间,年节约标准煤达1.3万多吨。铜冠能源公司助推企业技术升级节能降耗,实现与客户共赢。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10月,是国家发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