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观察42例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患者经CTA后均可见清晰血管,诊断为脑动脉瘤25例,烟雾病7例,动脉狭窄7例,未见异常3例,与DSA或手术结果对照基本相同。结论:16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疾病无创、方便、快捷,可作为目前颅内动脉病变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3):60-6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应用经皮微波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经皮微波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肝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TBIL、AL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TBIL与ALT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TBIL与A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22.0%(P<0.05)。两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与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应用经皮微波消融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可提高手术质量,缩短住院时间,保护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无瘤生存时限与肿瘤复发率方面,与肝切除术相近。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栓塞治疗不同原因致肝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至2016年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破裂出血的2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随机选取同时段单纯行外科手术的肝破裂出血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评估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28例患者中,肝癌破裂出血21例,肝外伤出血4例,肝血管畸形出血3例。21例肝癌患者中,巨块型14例,结节型5例,弥漫性2例。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后,20例患者即时止血成功,1例肝顶部巨块型肝癌患者于4d后再出血,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发现右膈下动脉供血,予以栓塞后出血停止;4例肝外伤出血患者中,3例采用明胶海绵和弹簧圈栓塞,1例用明胶海绵栓塞,栓塞后血压、脉搏逐渐趋于稳定;3例肝血管畸形出血患者中,肝动脉畸形1例与肝动静脉畸形2例经PVA颗粒及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后,平均随访13个月,疗效确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照组21例患者中:肝癌16例,10例肿瘤位于右肝,6例肿瘤位于左肝;肝外伤5例。对照组显效13例,愈后良好5例,疗效较差3例。试验组患者在愈后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栓塞出血责任血管,对肝癌、外伤肝破裂及肝血管畸形等原因导致的肝出血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7):9-11
目的:探究肝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TACE术,试验组采取TACE术联合替吉奥胶囊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肾功能(ALT、TBIL、AST、β2-MG、BUN及Scr)水平以及CT灌注值。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分数(HAP)、肝动脉灌注量、总肝灌注量及肝动脉灌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门静脉灌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LT、TBIL、AS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β2-MG、BUN及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TACE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是全世界第5大恶性肿瘤。据统计,中国每年有137000例肝癌被确诊,大约占全世界肝癌患者总数的40%。目前治疗PHC主要有3种方法:手术、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放射治疗。而单纯的TACE疗效并不理想,原因有:①不能完全阻断肿瘤周边的门静脉血供,不能使肿瘤达到完全坏死,肿瘤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169-176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如128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后处理功能强大等优点,几乎适用于全身各重要脏器的血管重建。目前,国内有关多层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取得很大进步,且相关研究有一定数量,但其中有关128层螺旋CT肝癌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旨在评价128层螺旋CT对肝癌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希望能够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
目的研究用明胶海绵颗粒辅以碘油乳剂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91例巨块型肝癌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应用碘油乳剂配合表柔比星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研究组应用明胶海绵颗粒及碘油乳剂配合表柔比星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比较两组肿瘤坏死率、肿瘤直径、甲胎蛋白水平、肝功能、不良反应及随访期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肿瘤坏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肿瘤直径均明显缩小(P<0.05)。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肿瘤直径继续降低,但与治疗后1个月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肿瘤直径有所增大,但与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甲胎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但治疗后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ST、ALT显著升高,ALB及CHE显著下降,对照组ALB及CHE显著下降,研究组AST、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9、12个月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明胶海绵颗粒辅以碘油乳剂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癌可显著提升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且与单纯应用碘油乳剂栓塞相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22):51-52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热化疗栓塞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热化疗栓塞组患者给予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药物及碘油加热到60℃),检测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随访24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有效率和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结果:热化疗栓塞组有效率为80.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化疗栓塞组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ALT、AST及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可有效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2):126-129
目的:探讨MRA与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0例,行MRA检查与CT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后,再进行DSA病情确诊和治疗。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A和CTA检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符合率、高估率以及低估率;统计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分级情况,以DSA结果为参照,比较MRA和CTA对病变血管检测的一致性。结果: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符合率为98.81%,高于CTA的97.62%,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估率和低估率分别为0.6%、0.6%,均低于CTA的1.2%、1.2%,但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与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Kappa值均高于0.75,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MRA与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2):49-5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腕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分别进行了DR平片、16排螺旋CT检查,将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重建(volume reformation)后处理;将多排螺旋CT轴位、后处理图像及X线平片三者所显示的腕关节骨折和脱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6例患者中,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发现全部93个腕骨骨折,显示率100%;CT轴位发现78个,显示率83.87%;DR平片发现61个,显示率65.59%,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39.45,P=0.000)。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图像在显示腕骨骨折方面具有优势,尤其对隐匿性骨折的确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