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部分低渗透油藏不能做到同步注水,达到注采平衡的油藏更少。沙北油田沙20油藏特点为低压力系数、低气油比、低饱和压力和低油水粘度比。为提高水驱效果,沙20油藏实施了以下做法:采用同步注水开发,第二年实现注采平衡,之后注大于采,注采比保持在1.5;制定了合理的采液速度、注采比、压力保持程度等开发技术界限;通过连续防膨,有效控制了低渗透水敏性储层注水启动压力的不断上升;注水井实施层间分注,层内调剖,减小层间、层内矛盾,提高了剖面水驱动用程度;采油井调整合理的工作制度,高液量采油井控液,低液量采油井措施改造,调整水驱方向,提高注水波及体积。通过上述工作,沙20油藏注水开发5年同类油藏相比开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山窑组弱挥发性特低渗油藏特点,采用正方形五点法面积井网、早期注水保持地层压力开发方式,注采井网方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成40°夹角,利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该油藏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为原始压力的0.93倍,初期采用1.2以上的注采比,注水系统压力为35 MPa等开发技术界限。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井网和注采关系,采取多种综合调控措施,控制微裂缝开启和含水上升速度,注水后81%油井见效,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70%左右,地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的0.9倍以上,油藏以2%采油速度稳产6 a,取得了较好的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山窑组弱挥发性特低渗油藏特点,通过早期注水保持地层压力开发,研究确定了油藏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为原始压力的0.93倍,初期采用1.2以上的注采比,注水系统压力35MPa等开发技术界限。开发过程不断完善井网和注采关系,控制微裂缝开启和含水上升速度,注水后81%的油井见效,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70%左右,地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的0.9倍以上,油藏以2%采油速度稳产6年,预测最终采收率26.8%,取得了较好的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采井网调整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后,注采井网难以满足后续开发需求。应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预测等方法,对低渗透油藏合理油水井数比、注采井网调整方式、调整时机以及调整后新、老井合理注水调整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低渗透油田井网调整技术。考虑低渗透储集层的渗流特性、启动压力梯度导致油水井地层压力的差异,推导了适应低渗透油藏的油水井数比计算公式。根据储层裂缝发育状况以及剩余油分布特征,选择水驱面积波及系数较高的井网进行调整。敖南油田合理的调整方式是将裂缝不发育井区反九点法井网调整为五点法井网,裂缝发育井区转线性注水。对不同调整时机下的开发效果预测表明,调整越早,效果越好。井网调整后要适当控制老井注水,加强新井注水,使地层压力分布更加合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上述调整对策对低渗透油藏实施注采井网调整是可行的,可以为低渗透油田井网调整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白豹油田白111区块为一典型的边底水岩性构造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水驱效果差、采液强度和注水强度偏低,需对注采结构进行调整。针对白111区块砂体分散、储层单一、各井区为独立油水系统的地质特点,通过油藏工程、动态分析等方法对油藏合理井底流动压力、合理采液强度、合理注水强度以及合理注采井数比等开发技术指标进行研究和论证,确定了油藏目前开采状况下最优的开发技术政策界限,并结合油水井相关生产动态信息提出开发调整方案来指导油藏高效开发。结果表明,当井底流动压力在4~6 MPa之间、采液强度为0.5 m~3/(d·m)、注水强度为2.6 m~3/(d·m)、注采井数比为1∶2.5时,油藏开发效果较好。方案调整后,对区块未来10年的开发指标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0年后的年产油量和采油速度与方案调整之前相比均有所提高,预计含水上升率由8.3%下降到1.4%,采出程度由15.1%提高到16.5%,油田在中高含水期阶段达到提液增油的目的。该预测方法为侏罗系油藏开发的持续稳产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其它此类边底水中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藏常规注水开发生产井受效程度低、低产低液、经济效益差,传统水驱开发技术已无法适应低渗透油藏经济有效开发的要求,而借鉴致密油体积压裂后衰竭开采的开发方式,虽然可提高单井初期产能,但由于低渗透油藏砂体规模小、地层压力系数低和原油黏度高、气油比低等特点,仍存在产量递减快、累积产油量和采收率低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调整开发思路,转变注水开发方式。为此,提出了低渗透油藏由径向驱替向线性驱替转变,由连续注水向注水吞吐、异步注采和油水井互换等渗吸采油方式转变,由缩小井距提高水驱动用储量向体积改造提高单井缝控储量转变的3个转变注水开发方式的新思想;创建了全新的“体积压裂+有效驱替+渗吸采油”开发模式,并应用于大港油田孔南GD6X1区块,初步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低渗透油藏水驱特征的复杂性,借鉴以往对中高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一些方法和原理,运用模糊多级综合方法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含水率、含水上升率、存水率、注水量、可采储量、能量的保持和利用程度、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和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10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判。为注水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提供一种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油藏动态的角度简要总结了江汉油田四个方面的注水开发效果:即实现了较长的穗产开发期,并达到了较高的采出程度;储量动用程度好、水驱控制程度高;含水上升好于规划指标;在递减阶段初期产量下降幅度大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高的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认真分析了经过注水开发十多年后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注入水己形成水道,油井含水上升加快;注采井网不完善,注水调整难;难注井层多,地面管网老化,欠注严重;注水量增长幅度与排液增长幅度不能同步上升,地层压力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逐步完善注采井网,改变注水方向,提高驱油效率,加强注水,稳定和恢复地层压力,开展工艺技术研究的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9.
低渗砂岩油藏受储层低渗影响,油井产能低,注水井注不进,开发效果差。研究以大民屯凹陷低渗油藏沈611块为突破口,通过加密调整,提高砂体连通和水驱控制程度;通过低渗储层改造,整体提高储层渗流能力;通过完善注采系统,实现区块注水开发;针对注水易沿人工裂缝发生水窜的问题,提出了小配量温和注水方法,延长了无水采油期。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区块采油速度由0.54%上升到1.5%,连续3年实现综合不递减,自然递减由调整前23%下降到3.9%。  相似文献   

10.
油藏进行注水开发后,建立合理的注采平衡系统,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油水井的生产能力。节约能耗,现时为获得最大产液量创造条件。为了搞清在高含水采油阶段,油藏产液能力,吸水能力,含水上升等变化规律,可以结合各方面因素,如地层压力、流压、注水压力,采液(油)指数及油水井数的变化等,从油藏实际出发,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注采平衡交汇图,进行注采平衡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