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决胜坨油田一区沙二段1-3单元注聚扩大区提液效果差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聚合物驱合理提液时机和提液幅度,同时结合扩大区的地质及开发状况分析。制定了合理提液原则。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提液的最佳时机为整体见效后;最佳提液幅度为10%-20%;提液应以非主流线方向的油井以及剩余储量丰度高的井区为主。应用以上原则采取提液措施后,提液井产液量由530t/d增至I656t/d。产油量由53t/d增至169t/d。含水率下降了0.2%。  相似文献   

2.
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与储层孔喉匹配性是实现驱油体系有效注入和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关键因素,基于物理模拟研究,建立黏弹性颗粒驱油剂与多孔介质孔喉匹配关系图版。优选胜坨油田一区沙二段1-3砂组聚合物驱后油藏典型单元作为先导试验区,在目标储层孔喉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所建立的匹配关系图版,研制适合目标储层的黏弹性颗粒驱油剂,联同聚合物与阴非两性表面活性剂构建适合目标储层的高效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非均相复合驱技术能有效动用不同类型、不同孔径孔隙中的剩余油,提出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对剩余油的微观动用机制。矿场实践证实,试验区注入井注入压力上升了4.7 MPa,启动压力上升了5.1 MPa,平均阻力系数达1.7,矿场油藏压力分布更加均匀,驱替更加均衡;截至2020年5月,试验区已取得显著降水增油效果,生产井综合含水率下降了6.3%,日产油量由39 t/d升至141 t/d,数值模拟预测在聚合物驱后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7.6%,非均相复合驱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砂层组分阶段油藏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用常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模拟时.没有考埏油藏长期开发过程中储集层岩石和流雄参数的变化.采用不变的地质模型和流体模型.导致模拟结果失真。分阶段数值模拟方法考虑了开发过程中岩石和流体参数的变化。采用分阶段地质模型和流体模型.使模拟结果更符合开发实际情况。选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中的黑油模型,应用分阶段数值模拟方法以及PEBI网格划分技术对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砂层组油藏进行高含水期精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剩余油分布的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图3表1参12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分析胜坨油田一区沙二1-3单元聚合物驱以来生产动态变化,从油藏静态、动态方面分析聚合物驱油井见效规律.沉积相带、储层条件等油藏静态因素对注聚见效有一定影响作用,而注采流线、注聚总量、剩余储量丰度等油藏动态因素对后期注聚开采具有更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应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密闭取心方法,结合油藏动态分析、动态资料测试等方法,分别从平面、纵向和层内对双河油田北块Ⅰ5、Ⅱ1-3层系目前剩余油进行三维定量化描述。结果表明:平面上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含水大于90%的区域内,在层系边角部位、低渗透部位以及井网不完善部位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纵向上采出程度差异大,Ⅱ3层采出程度高,但剩余储量相对多,Ⅰ5、Ⅱ2层采出程度不均匀,剩余储量相对较少;层内剩余油集中在厚油层顶部及低渗透层段,取心井试油结果与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孤岛油田聚合物驱见效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后续水驱阶段开发现状,充分考虑厚油层内部非均质性及构造特点,建立了聚合物先导试验区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基于聚合物驱增粘、吸附、剪切变稀、渗透率下降、不可及孔隙体积等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与"虚拟水驱开发"方式的对比,将开发阶段划分为注聚阶段、含水恢复阶段和后续水驱阶段,对该区块聚合物驱见效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主要在含水恢复阶段动用剩余油,其主要机理为扩大体积波及系数,而非提高驱油效率,聚合物驱层内作用强于层间作用;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聚合物驱动用剩余油作用有限,后续水驱阶段层内开发差异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应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密闭取心方法,结合油藏动态分析、动态资料测试等方法,分别从平面、纵向和层内对双河油田北块Ⅰ5、Ⅱ1—3层系目前剩余油进行三维定量化描述。结果表明:平面上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含水大于90%的区域内,在层系边角部位、低渗透部位以及井网不完善部位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纵向上采出程度差异大,Ⅱ3层采出程度高,但剩余储量相对多,Ⅰ5、Ⅱ2层采出程度不均匀,剩余储量相对较少;层内剩余油集中在厚油层顶部及低渗透层段,取心井试油结果与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挖潜难度越来越大,认识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是油田开发调整和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依据.在油藏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油藏工程法及动态监测、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分析.油藏工程法、动态监测等方法可以时剩余油分布进行定性描述.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可对该区块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1~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尖用测井资料,油层平面非均匀分布,小层沉积相分析和数值模拟法,研究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1 ̄5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指出,开采剩余油应采用完善注采井网,寺堵特高含水层,高渗透层注水,中低渗透层采油,平面小范围非均质变差部位综合调整挖潜,大范围变差部位钻加密井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胜坨油田二区沙234流动单元随机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流动单元是空间上连续分布的具有相似的岩石物理特征和渗流特征的储集体,流动单元是储层岩性、物性和渗流特征的综合反映,代表特定的沉积环境和渗流场。流动单元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能够准确反映储层非均质性、适用于油藏数值模拟的三维地质模型,每个流动单元可作为油藏数值模拟的网格块。此外,将流动单元研究与剩余油结合起来,揭示了油藏在空间的变化规律,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胜坨油田胜一区沙二段1-3砂层组聚合物驱先导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索油田胜一区1-3砂层组属高温高矿油茂,1988年4月在该区西北部开展了聚合物驱先导试验。通过对试验动态跟踪与油藏静态,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总结出该单元在注聚井注水压力变化,油井见效时间,见效后产液量,含水变化等开发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同类型油藏开展聚合物驱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河南油田聚合物驱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聚合物驱产量已占稀油油田产量的近三分之一,目前大部分聚驱单元已结束注聚进入后续水驱,产量下降快,稳产难度大,但聚驱后地下仍有近50%的地质储量未采出.为寻求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有效挖潜方法,利用油藏数值模拟结果、油水井测试资料和取心井资料,明确了剩余油潜力分布,提出了聚合物驱后井网完善、注采调整和组合驱等挖潜对策.应用于现场实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成为可动用的潜力,探索出一条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新途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胜坨油田一区试验区的一种水淹油层饱和度解释方法。通过运用误差最小原理,在该区成功地建立了剩余油饱和度的解释模式。经现场实际资料验证,解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剩余油研究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兴万 《断块油气田》1998,5(3):43-46,53
依据数值模拟非均质地质模型的水驱油动态,建立了切合油水井生产实际的动态劈分方程。该方程考虑沉积相、渗透率级差、生产层段射开程度、井距等多项影响因素,计算井组、小层的孔隙体积注入倍数,以非稳定一维驱替的前缘推进方程为数学模型,利用分流量方程(曲线)计算井间驱替前缘含水饱和度,然后用插值法得到剩余油分布。经运用于文13北块,取得初步成功。该方法适用于小断块油藏,在微机上即可简便实现。  相似文献   

15.
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措施的选择依赖于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为了进一步探索聚驱后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和识别方法,开辟了一个九注十六采试验区,在充分研究油层沉积特点和目前聚驱后剩余油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二类油层新进资料,提出了研究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新思路,发展储层描技术,由宏观到微观,由二维到三维,由半空量到数字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层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利用冷冻制片、紫外荧光和CT无损分析新方法,定量化确定了束缚态、半束缚态和自由态三大类的10种类型微观剩余油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认为水驱、聚驱或三元复合驱后主要微观剩余油类型均以孔表薄膜状、颗粒吸附状和粒间吸附状为主,聚驱后剩余油比例分别减少了83.5%、49.4%和44....  相似文献   

17.
大庆油田葡一组油层聚驱后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通过天然岩心水驱油和聚合物驱油实验,应用岩心磨片荧光分析技术,利用面积法计算出了不同类型微观剩余油饱和度值,同时定量地测定出水驱时存在的簇状、膜状、盲端和角隅等四种类型微观剩余油在聚驱后剩余的比例,得出水驱后不同类型的微观剩余油在聚驱后降低幅度不同的结论:膜状剩余油大幅度降低,簇状和盲端剩余油降低幅度次之,角隅剩余油降低幅度最小。给出了高、中、低不同强度水淹部位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高水淹部位四种类型剩余油均较少,中水淹部位主要以盲端和角隅剩余油构成,低水淹部位四种类型剩余油均较多,尤其是膜状和簇状剩余油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下二门油田某油组Ⅱ断块的具体情况,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并进行模拟。充分考虑物性、构造和井网等主要影响因素,对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聚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物性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但是物性对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仍然存在明显的影响。聚驱后剩余油分布更加集中且剩余油富集区含油饱和度较高,呈条带状和片状分布。断层附近和砂岩尖灭部位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  相似文献   

19.
针对胜二区沙二 3- 6砂层组砂体众多、分布零散且砂体间面积、储量差异大的状况 ,在精细地质模型的基础上 ,运用油藏工程方法、新井测井曲线弱水淹厚度划分方法、动态监测技术等多种手段搞清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对油砂体采取分类治理的对策 ,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对同类油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绥中36-1油田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绥中36-1油田生产开发区实际资料建立地质模型,依据室内实验数据和模拟计算结果,并结合现场驱油实验过程的动态拟合结果确定聚合物特性参数,对绥中36-1油田进行了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聚合物用量,段塞浓度,注入方式和注入时机的选择,完成了聚合物驱油方案的设计。研究结果为绥中36-1油田采用聚合物驱油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