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饶河是江西五大河之一,是全省重要的生态通道,流域内河湖众多、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围绕饶河流域功能定位,以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政策文件和公开发布的数据等为基本依据,全面分析了饶河流域保护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流域全局出发,结合相关规划和政策,从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思路与对策措施,可为进一步指导饶河流域保护与治理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依山傍水的重庆,巴渝水文化构成了巴渝文化中最厚重的部分,所辖38个行政区县的历史命名有66%与水紧密相关,是长江中上游流域遗存的千年水文化印记。当前重庆各行政区县命名的历史沿革,透视出"水"在各区县历史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彰显了巴渝水文化在重庆因水而生和因水而兴的航运交通、贸易经济、民族融合、宗教信仰等流域文化发展中的历史意义,为重庆发展以"水"为主题的区域经济、民俗文化、和谐城市等提供历史借鉴,有利于推进重庆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苏南通位处长江与黄海接合部,堪称近代"水城",孕育了丰富的直接性、载体性、派生性水文化元素。结合南通国家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发掘生态水利文化要素,融合生态、水利、文化等要素建设"生态水利文化馆",对承继南通水文化历史价值,弘扬现代水利建设方向,具有明确的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相对于文化而言,水文化是一个下位概念,也就是子概念。如果说"文化犹如许多细胞构成的一个整体",那么水文化可以说是文化的众多"细胞"之一。不过这个"细胞"不但体量巨大,而且活力十足、魅力四射,是文化家族中的大块头和佼佼者。当然,要论起水文化,还得从文化说起。"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我国最早的"文化",是与"武化"相对的概念,我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偏重于精神方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  相似文献   

5.
水法制是水文化在现代法治社会现代性的重要体现,长江流域水法规建设是对流域水文化继承发扬基础上的一种扬弃。加强长江流域水法规建设要坚持历史的、发展的观点,以人水和谐思想为指导,加强流域层面的立法,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水文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基础上,将水文化表现形态划分为物质形态、制度形态以及精神形态,简要分析其特征与内涵,着重探讨水文化嵌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嵌入方式。以芦江河文化建设为例,从挖掘、继承和弘扬传统水文化,提炼传统治水、用水理念,加强水生态文化建设,建设水文化示范点4个方面入手,探讨芦江河流域水文化嵌入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7.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基于水生态文明发生的过程和要素,从自然环境、水利活动和社会经济文化层面及其相互关系,对鄱阳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内涵进行解析,提出水生态文明的具体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特点。从鄱阳湖流域特点、历史发展等角度分析了流域水生态文明特征,提出应从自然、水利、社会三个层面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水利行为—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为重现关中"天府之国"和"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的历史美好风貌,重新构建关中水系循环系统、恢复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省委、省政府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提出系统治水、柔性治水、协同治水的新思路,变约束短板为新的竞争优势,积极谋划关中水系规划。笔者通过两年来参与关中水系规划的编制,深入思考和研究关中地区的水文化发展,从流域水文化(黄河、渭河流域水文化)和地域水文化(关中五大水文化发展主题板块)两方面构建关中水文化体系,将水文化理念和研究成果应用于陕西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中,以期强化关中水文化建设,推动"治水兴陕"战略实施,实现水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水润三秦、水美三秦、水富三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破罡湖流域水景观规划的分析、解读,阐述一个以维护滨水区生态、保护提升文化、丰富发展旅游为目标的水景观规划模式,促使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有序开发、促进宜城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达到构建"生态宜城、文化宜城、旅游宜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田童晖  苗磊 《陕西水利》2023,(12):74-75+78
漆水河流域水资源天然禀赋不足,七星河、美阳河等支流水库众多,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严重下降,现有水库缺失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及监测设备,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任务艰巨。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位及要求,在漆水河流域水生态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明确流域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漆水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重要控制断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文化哲学的本体论是"人"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其中介"自然"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巴渝水文化是巴渝先民以"水"作为中介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际关系化"。马克思文化哲学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文化的终极价值追求,侧重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质,突出强调"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性作用。从马克思文化哲学视阈探索巴渝水文化,对于现阶段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支撑发展的基础,文化建设是引领发展的灵魂,根基不稳自然难有建树,灵魂缺失则会迷失方向。生态学的原理和生态文明理念融进于文化之中,引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而造就生态文化,这将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文化。水生态文明理念和原理与文化的结合造就水生态文化。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水生态文化亦是生态文化的中心内容。水生态文化对人水和谐关系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要努力将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和全社会利益相关体的涉水活动中去,全方位提高全民水生态文化素养和国家水生态文化软实力,努力将水生态文化培育成生态文明建设时代水文化体系的主流文化。文章总结了水生态文化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弘扬和发展水生态文化的几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认识水、利用水、治理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临沂市以此为抓手,立足临沂实际。紧跟时代步伐,突出沂蒙精神。大力促进有临沂特色的水文化发展。通过分析临沂市在水文化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并结合临沂市的历史文化特点。为进一步完善临沂市水文化硬件设施、丰富水文化内涵提出对策,为促进人水和谐,推动大临沂、新临沂建设注入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特征,以行政单元为评价分区,建立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自然和社会2个系统,山区、平原和水域3种流域地貌单元,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节约、水监管和水文化6类人水关系子系统以及25项指标。引入基于AHP法和熵值法的融合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评价2017年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结果表明汉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二者关联度达0.844,因而呈中下游相对领先、上游略有滞后的空间格局,其中水安全、水环境和水节约是影响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要因。评价结果可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浙江金华以梅溪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以治水撬动全流域绿色产业发展,以水文化串联生态与民生,有力助推了水美乡村建设,极大造福了沿线人民群众.文章分析总结了梅溪流域治理的实践经验,分析提出了推进流域系统治理的相关启示和建议,为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共赢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山东省水文化建设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推动水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有关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水,滋润大地,孕育文明.人类与水的和谐共生,创造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文明.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注重对水的自然属性的规律性研究和总结.却比较缺少对水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思考.中华文明的核心是流域文明,而流域文明又起始于治水的实践和水思想的肩蒙.科学而系统地研究水文化,有利于水与社会、水与文明的全新思考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江西全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深入分析挖掘鄱阳湖流域水文化内涵及类型,因地制宜探究鄱阳湖流域水文化传播策略,有利于推动构建以主要河湖水系为主体的水生态安全格局,打造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见证海河流域历史上"十年九灾",人民饱受水患灾害之苦。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70年持续治理,流域构建了以河道堤防为基础、大型水库为骨干、蓄滞洪区为依托"分流入海、分区防守"的防洪格局,"二纵六横"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形成,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日益显现,河湖长制有效落实,依法治水管水深入推进,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国基本水问题的发展与变异状况,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河流系统演进与基本水问题的内在关系,总结了我国水问题的基本特点,探讨了我国水问题的发展与变异特征。指出河流系统演进与剧烈变化是产生"水多、水少、水浑和水脏"四大水问题的渊源,四大水问题对我国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危害极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河流系统环境的变化,"水多"问题呈现洪涝发生频率增大、河道小水大灾、河流治理不平衡、城市洪涝问题凸现等新特点;"水少"问题变异表现为干旱缺水发生频率提高、区域与内涵扩展、持续时间加长等新情况;"水浑"问题变异主要是指流域人类活动频繁、江河输沙量大幅减少及其影响;"水脏"问题变异特征主要是流域复合型污染和面源污染加重、工业污染向生活污染为主转变等;需要对这些新情况及新特点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