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中国石化四川维尼纶厂聚乙烯醇(PVA)老装置扩能后随着新品的不断研发生产,产品中的甲醇消耗升高的原因,提出和采取解决措施,对装置进行相应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逐年降低了甲醇消耗。  相似文献   

2.
深水油气田开发经验表明,水下生产系统简单的水下维修作业都非常昂贵。为保持经济性,油气田开发不仅要求有高的产量,同时对生产设备的可靠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南海某气田水下生产系统可靠性设计为例,将可靠性保障设计方法应用于该气田水下生产系统(SPS)设计中,可有效保障设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何鹏  李荣  马永贤 《石油化工应用》2012,31(3):94-95,105
针对本厂低温甲醇洗装置甲醇消耗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公司是以煤为原料 ,年产 2 0 0kt二类冶金焦、 80kt合成氨、 132kt尿素、 4 0kt甲醇、 10kt甲醛的中型化工企业。脱盐水系统原有离子交换器(阴床、阳床 ) 6台 ,主要任务是将原水经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成合格的脱盐水 ,以供合成、净化、尿素、甲醛使用。多年来 ,脱盐水系统酸碱消耗一直居高不下 ,为此 ,公司于 1999年 8月投资 5 0万元 ,采用徐州某研究所技术 ,对原脱盐水系统进行了改造 ,改造后系统酸碱消耗明显下降。1 生产工艺原理1 1 化学脱盐原理化学脱盐原理是应用离子交换反应进行脱盐。原水通过H型阳离子交换器和OH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石化公司炼油厂蜡脱油装置溶剂消耗过大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操作降低溶剂消耗的措施。在减少排空损失、携带损失、泄漏损失的情况下,达到了降低装置溶剂消耗、节约生产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杨智媛 《石化技术》2024,(1):259-260
为解决重介消耗过高的实际问题,选煤厂进行了现场分析,从洗选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和磁介质回收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导致重介耗消耗高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加强重介质管理的措施,并提出了降低介质消耗的技术改造方案。通过采用CSS粗煤泥分选机和引进新型脱泥筛、旋流器,实现了降低了介质的消耗,确保了悬浮液的稳定性,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南海深水气田测试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深水气田测试面临海床温度低致使测试管柱中易产生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水作业费用昂贵等困难和挑战,使得深水气田测试设计不同于常规气田,测试设计时须考虑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预测及防治。提出了一开一关的测试流程,并对流程中4个阶段的测试时间进行了优化。以南海深水气田某气井为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测试非常成功,与设计基本一致。本文的测试流程目前已在南海珠江口盆地多口深水气井测试中成功应用,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烧碱厂精盐水生产中影响盐酸消耗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降低盐酸消耗,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适应不同输量需求的增压系统设计是南海某深水气田中心平台天然气实现增压外输的关键,也是气田开发基本设计项目的难点。在浮托法对平台重量有严格限制的前提下,如何优化增压压缩机的机组配置、做好重量控制并降低投资成为决定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该气田中心平台压缩机配置的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压缩机的台数,降低了投资,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乙烯生产中原料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强化裂解条件副产 C_2~C_5轻烃回炼等方法来降低乙烯原料消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水下采油树是水下生产系统的核心设备,其性能和安全关系到整个水下油气生产的效率和安全。通过研究水下采油树海试过程,结合其结构及功能,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AHP)从运输吊装性、安装回收性、功能性和ROV操作性4个方面构建水下采油树海试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比较法和标度法构建相应指标的比较判断矩阵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向量;最后利用模糊综合分析方法,对水下采油树系统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从而获得其综合性能及分项性能,定量评判水下采油树。研究结果对水下采油树海试数据采集及定量评价水下采油树性能具有指导意义,评价结果可为水下采油树海试后的优化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海西部油区存在大量的低阻油层,常规测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价。根据区域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并结合岩心资料对地层的宏观特征和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导致油层低阻特征的主要地质原因是地层泥质和束缚水含量较高。利用烃源岩测井评价中常用的Δlg R技术和多矿物最优化方法,通过选取合适的矿物和流体组分,建立多矿物模型,得到多矿物剖面和储层参数,并结合核磁共振T2谱特征,及核磁孔径分布、核磁粘土水和束缚水饱和度等核磁处理成果,对低阻油层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密闭岩心化验分析资料对测井解释成果进行了标定,重构测井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吻合程度达到95%以上,可利用该方法对低阻油层进行有效识别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石油化工应用》2016,(8):10-15
为了更加准确合理的预测南海西部油田调整井产量,对调整井产量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在油田分类的基础上,首先利用水驱曲线法确定调整井的可采储量,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调整井可采储量随调整井投产时间间隔关系模型,用于对未实施调整井可采储量进行预测。由于井间干扰的存在,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调整井的增油量-可采储量关系模型,进而确定调整井的投产时机及调整井的增油量。结合改进的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经验公式,得到油田调整井井数,确定油田采收率,并利用已实施调整井开发特征指标统计规律,对未实施调整井进行规划排产。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对油田采收率预测结果较为准确,对油田调整井产量规划结果较为合理,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石油化工应用》2017,(9):24-27
深水油气田通常采用水下生产系统进行开发,如果在生产过程对各个环空压力不进行有效的管理将影响井筒完整性,严重的将导致井的报废。本文介绍了井各个环空的定义,环空压力形成的原因,常见的几种环空压力管理措施的优缺点对比,分析了考虑环空压力下的套管强度设计工况考虑因素,并介绍了热效应引起的环空压力计算流程。同时针对南海某深水开发气田一口典型的生产井进行了环空压力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后选择经济安全的安装破裂盘方式进行管理,结论表明经过近3年的生产,井筒完整性良好,达到了预期管理目的,为后期其他油气田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石油化工应用》2016,(6):114-120
本文以构造控制沉积,沉积控制成藏为指导开展九龙(Cuu Long)盆地的成藏特征研究,旨在对盆地的有利勘探区进行分析。盆地划分为4个构造演化阶段,即前始新世基底形成期、始新世-渐新世裂谷期、早-中中新世坳陷期、晚中新世-现今热沉降期。在构造演化控制下,盆地主要经历了陆相期、海陆过渡期及海相期三个沉积演化阶段。在构造、沉积作用的影响下,盆地优质的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盆地中部和东部的湖沼相、深海相泥岩沉积,较好的储层主要发育在盆地中部和东部基底裂缝型岩浆岩、三角洲前缘、潮下带砂岩储层中。油气主要赋存在地层上倾歼灭、褶皱顶部中,从晚渐新世开始生成和运移,一直持续至今。盆地I类油气勘探有利区带主要位于储层发育的盆地东部和中部,II类油气勘探有利区带主要位于盆地西部,为盆地下一步勘探目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石油学会在中国石油学会和省科协的协助下,于一九八○年十二月十日至十六日在广州举办了南海大陆架石油地质学术讨论会。会议邀请了全国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一百多人就海洋石油地质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期间宣读了30多篇论文,这些论文涉及到南海大陆架的形成和演化、区域地质特征、地层和古生物、沉积特征、地震地层学及南海的油气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南海西部油田砂泥岩薄互层非均质性强、孔渗关系复杂的特点,应用核磁共振测井及成像测井数据,建立一种测试非均质砂泥岩薄互层渗透率的新方法。通过获得一定井段内的薄互层的有效储层厚度,可以鉴别储层类型,求取内在渗透率;通过分析已钻井的测井、地层测试和钻杆DST测试资料,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适用于裸眼测井之后的快速产能评价,对于探井或评价井,可以用最小的成本为作业者提供测试决策及射孔位置。  相似文献   

18.
靖边潜台南部奥陶系马五1亚段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时为稳定的克拉通内凹陷盆地,其马家沟组为一套古风化壳的岩溶地貌,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靖边潜台南部马五,时总体上为局限台地环境,主要岩石类型为泥-细粉晶白云岩及含硬石膏结核溶模孔白云岩,由于储集层储集类型为风化壳岩溶型,针对这一特点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阐述了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并对马五1各小层之间的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马五。储层总体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通过从沉积和储层两方面特征的研究揭示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控制因素为岩性与沉积微相、古岩溶地貌和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刘力  许德晶  刘杰国 《炼油与化工》2011,22(3):45-48,60
某企业基于负载均衡技术的一卡通消费平台由消费终端机、发卡设备、智能卡、计算机、服务器以及销售管理软件等组成.在企业局域网络环境中,采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网线连接各消费终端,实现了员工所需的多项功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