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319个实际测试的长6油层组地层水分析资料,研究了地层水类型、化学成分、离子比例系数、矿化度特征及其平面分布规律,揭示了地层水特征与油藏聚集保存的关系。长6油层组地层水矿化度在中生界中整体偏高,为以Cl~-和K~++Na~+为主的CaCl_2Ⅴ型和Ⅳ型地层水,地层水钠氯系数平均值分布在0.49~0.53,脱硫酸系数平均值分布在5.8~7.2,变质系数平均值分布在40~51,地层总体封闭环境很好。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现今地层水总体处于封闭的流体动力环境,但在纵向和平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长6油层组顶部的长61段中,西部区域和东部区域地层水矿化度和变质系数总体较中部区域高、地层水钠氯系数和脱硫酸系数较中部区域低,总体反映了西部区域和东部区域流体动力环境的封闭性要好于中部区域。这与在西部区域和东部区域已发现的油藏比中部区域多有很好的吻合性,地层水所反映的现今流体动力环境条件较好地代表了油藏的富集保存程度,现今流体动力环境更弱的区域更有利于油藏的保存。  相似文献   

2.
作为含油气盆地中与油气共存的重要流体,地层水化学特征对油气保存条件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西湖凹陷中部古近系平湖组和花港组可靠的地层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古近系地层水具有矿化度较低,平均值为21 657.37mg/L,Na~++K~+、Cl~-、HCO_3~- 占优势,以NaHCO_3水型为主,钠氯系数、脱硫系数、镁钙系数较大,变质系数较小等特征,反映出古近系地层水浓缩变质程度较弱,处于半开启—半封闭的区域水动力缓慢交替区。地层水的来源除湖盆的淡水—微咸水蒸发浓缩作用外,还存在海水沿开放型构造向下伏地层渗入造成与同沉积水混合而咸化的作用。盐岩的溶解是Na~+、Cl~-的主要成因,钠长石的高岭石化对HCO_3~-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对地层水化学组成变化与天然气藏分布关系研究表明,地层水矿化度低值区(25 000mg/L)、NaHCO_3型水分布区,钠氯系数为1~1.6分布区、脱硫系数低值区(8)、变质系数为-80~-0.5分布区、镁钙系数低值区(1.5)等区域更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3.
地层对比划分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要基础,而沉积相研究则有利于揭示油气的形成和油藏赋存规律。通过利用延安组煤层和炭质泥岩标志层、古剥蚀面、区域性洪泛事件标志以及沉积相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9油层组进行精细地层对比与划分,自下而上划分为延93、延92、延91共3个小层,并分析延9油层组的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林镇地区延9油层组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河道、河漫滩、心滩及边滩等微相,其中延93油层组为辫状河流沉积,部分河道形态呈现一定的准“曲流化”,普遍出现漫滩沼泽微相,心滩的砂体自延10期以来最为发育;延92油层组为辫状曲流河沉积,漫滩沼泽微相和边滩微相较为发育;延91油层组为网状河流沉积,漫滩沼泽微相是最主要的沉积微相单元,研究区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厚层的含炭质泥岩以及煤层的分布,边滩的分布规模和发育厚度相对减弱。同时根据地层对比、沉积相研究以及油藏剖面分析发现研究区延9油藏的圈闭类型最主要为构造-岩性圈闭油藏,少量为构造圈闭油藏和岩性圈闭油藏。  相似文献   

4.
镇泾地区中生界区地层水化学组成主要以(K++Na+)、Cl-离子为主,总矿化度为14442~61243mg/L,属于盐水和卤水的范畴,pH值在5.15~7.01,属偏酸性-弱碱性,地层水水型基本为CaCl2型水。地层水中Cl-和Ca2+、Mg2+的浓度与(K++Na+)和Ca2+的浓度的关系表明,研究区地层水受沉积环境、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流体混合作用及蒸发浓缩作用共同控制,而含钙矿物的溶蚀及钠长石化作用等导致了Ca2+离子的富集、Mg2+离子和Na+离子的亏损。地层水特征系数与油气特征的关系显示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地层水化学场的研究发现,地层水的总矿化度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性。沙四段矿化度最高,向上逐渐降低。根据地层水中Ca2+和K++Na+含量随Cl-浓度增大而升高的特征,提出该区地层水化学成分来自于地下岩盐的溶解。水型有CaCl2型、NaHCO3型、MgCl2型和Na2SO4型4种,其中,NaHCO3型水的比重大小与地层水矿化度呈反相关关系。垂向与侧向矿化度分布特征表明,东营凹陷内地层水的流动受断裂与沉积砂体的控制。地层水作为盆地流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化反映了盆地内油气运移、聚集的规律。地层水流动样式为盆地内自生自储式和下生上储式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油气田地层水的化学成分特征,一般沿用常规的容量分析或重量分析法,能满足准确判断地层水的特征。即用苏联的苏林分析法,以水型特征来区别构造封闭条件的好坏。也可以用水型和地层水特征离子来确定油气田是否产水。在没有完全排除地面水冲淡的影响下,发现地层水,常规的化学分析仍可作为重要手段。地层水的化学成分特征常量化学分析法,分析测出水中K~ 、Na~ 、Ca~( )、Mg~( )、Ba~( )、Cl~-、SO_(4~-)、HCo_(3~-)等主要成分的含量,求出水型和总矿化度。苏林分类法的实质就是,当离子当量百分含量中,Cl~-多于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中段岩性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延长组中段各油层组沉积特征、物源及沉积相演化规律的详细分析,结合各油层组油藏的分布特征,认为姬塬地区长8—长4+5油层组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2种基本类型,这2类油藏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水下扇及临近湖岸线的三角洲平原位置。姬塬地区长8—长4+5油层组油藏的类型及分布规律主要受物源控制,向北东及南东方向尖灭的砂体容易形成岩性油藏,油藏的规模取决于砂体的大小;而向南西及南部尖灭的砂体一般需要与鼻状构造叠合才能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油藏的规模同时受控于砂体和鼻状构造的大小。长8—长4+5油层组沉积时期,研究区西部物源逐渐减弱而北部及北东部物源逐渐加强,导致主要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发生改变,长8油层组以岩性油藏为主,而长7—长4+5油层组则以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8.
以地层水相关参数为基础,结合油气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红车断裂带及其周缘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聚集和保存的关系。新近系沙湾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地层水以CaCl2型为主,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上侏罗统齐古组和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以NaHCO3型为主;沙湾组地层水矿化度最高,清水河组次之,三工河组最低;三工河组的钠氯系数、碳酸盐平衡系数及脱硫系数最高,齐古组和清水河组次之;沙湾组的钙镁系数和变质系数最高,清水河组和八道湾组次之。综合分析表明,八道湾组地层封闭性最好,沙湾组和清水河组次之,齐古组和三工河组较差。清水河组地层封闭性以中部地区最好,齐古组以北部地区最好,八道湾组以南部地区最好。地层水化学特征指示的地层封闭性与油气藏空间分布特征十分吻合,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延安组延9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重要的含油层段之一。利用补偿厚度印模法建立了镇泾油田的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图,将微地貌划分为高地、斜坡、山脊、山谷和洼地。结合古地貌、构造、沉积相分析得出,古地貌商部位所对应的延9期的现今构造高,砂体发育,对油藏分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古地貌与油藏分布关系表啤延9油层组油、藏均分布于古地貌的高地和山脊处。研究区延9构造中的4个背斜处的油藏具有相同的压力系统,属同一油藏,东北角的背斜与已开发的3个背斜特征相似,都处在古地貌高部位,应视为该区下一步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0.
长庆油田地层硫酸盐结垢预测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庆油田主要开采层系中生界侏罗系延9、延10油层组,地层水中普遍含有钡、锶、钙离子,而且含量很高,作为该区注入水的洛河水含较高的硫酸根离子,引起硫酸盐垢沉淀.文中着重研究油田作业过程中BaSO4、SrSO4、CaSO4垢的沉积问题,利用电子计算机来模拟地层水和注入水混合引起的结垢趋势,提出了在油藏不同条件下硫酸盐垢的预测模型和高精度的数值模拟方法,研制了具有全面预测功能的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雷电的形成与危害,并提出石油储运系统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2.
深水油气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全球未来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海洋深水区已成为很多国家的战略要地。相比于陆地和浅水区而言,科学技术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通过对深水油气地质特征、勘探技术(地震技术和非地震技术)和开采技术(立管技术、开发井钻井技术及完井采油技术)发展现状的系统调研和深入分析,结合主要国际石油公司的发展规划、近年召开的国际著名油气会议和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取得的试验成果,总结归纳出深水油气科技四大发展趋势,同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ESD在石化装置的应用及其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论述了在某石化装置应用的EsD的软硬件组成,从实际应用分析ESD的功能及其可靠性,以确保生产装置出现问题、事故或潜在危险时使整个或部分装置停车,立即进入安全状态,隔离并减少连续的损失或避免事故的升级,达到保护装置、设备及人员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深井陆地钻机井架底座结构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目前4000~7000m陆地钻机常用的井架底座结构形式,指出中深井钻机井架底座的发展方向是液压缸起升、模块化设计、井架和顶驱一体化设计,与先进的钻机移运技术相结合,减轻质量、提高移运性、减少安装工作量和安装时间。并对发展我国新型液压旋升式井架底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举办的国际会议会展呈现了国际培训业界的最新培训发展趋势与最佳实践。结合2011年"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会议会展特点,思考对中国石化培训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保温管道预制成型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管道预制成型工艺技术的发展,对几种预制成型工艺技术进行了总结评价,指出了“一步法”和“管中管”预制工艺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亟待研究的课题,提出了应按工程应用的不同要求选择适宜的保温预制工艺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结垢对于油气田开采、注水及排水工艺的实施危害极大。本文简要阐述油气田开发中硫酸盐垢的形成原因及防垢防垢技术,着重介绍硫酸盐垢防垢剂和除垢剂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清管器发射和接收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清管器发射和接收装置是油气运输管道清洗所必需的设备,其设计和制造质量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介绍了该设备的工艺原理以及快开盲板、高压液体进出口位置和过球指示仪位置的设计准则。对特殊部位的焊接和制造公差提出了要求。该设备已在海上钻井平台成功应用,并有200多台出口到国外。  相似文献   

20.
页岩油原位注热开采过程中,井筒温度处于高温或者超高温状态,容易导致水泥环密封完整性失效,开展水泥石在高温及超高温下的力学特性和孔渗特征变化规律极为重要。对此,研究了不同温度热处理条件下水泥石力学特性的变化,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分析了高温处理后水泥石破坏模式的变化,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于热处理后水泥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温处理后的水泥石试样,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不断增加,水泥石单轴压缩强度先增加、后减少。试样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不断增加,其规律为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主要是因为热处理温度较低时,产生的主要是微、小孔隙且并未发生连通;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不断提升,部分微、小孔隙聚合成为中、大孔,且不同级别的孔隙之间出现连通,进而导致渗透率显著升高。研究结果对于页岩油原位注热开采过程中水泥环密封完整性的保护以及水泥浆配方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