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西部人居环境学刊》01/2021儿童同伴交往视角下的住区户外环境营造模式探索社会生活方式转变后,儿童孤独症日趋严峻,正严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成长。研究表明,良好的儿童同伴关系有助于预防孤独症发生,且同伴交往对于塑造同伴关系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根据孤独症儿童所特有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特点,并结合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现有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所存在的问题;在解析孤独症儿童行为、心理需求与建筑功能组织及建筑空间关系的基础上,探析更适合孤独症儿童的空间形式.由此让孤独症儿童在空间中得到放松,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社交活动,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活方式转变后,儿童孤独症 日趋严峻,正严重危害我国儿童健康成长。 研究表明,良好的儿童同伴关系有助于预防 孤独症发生,且同伴交往对于塑造同伴关 系极其重要。通过空间环境提升促进儿童同 伴交往活动的发生是城乡规划学科遏制精 神疾病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影 响同伴关系的三类同伴交往行为,包括亲社 会、攻击和退缩行为;其次提出运动、感官 和游戏三类情景,通过诱发、促进和阻碍能 有效干预三类交往行为;以此为基础,总结 出空间通过情景场地、体验和意境营造住区 户外运动、感官和游戏交往情景要点;最后, 从提升儿童同伴交往的视角,总结出应对当 前住区普遍存在的儿童交往空间问题的三种 营造模式,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5)
孤独症是一个连续的谱系障碍,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社会互动、沟通以及行为、智力水平等方面。有关资料显示,有将近40%~70%的孤独症儿童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主要表现为不能说话或鹦鹉学舌,因此,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中,语言干预训练已被放在首要位置,结合我校孤独症语言训练实际操作中材料选取、康复方法加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4):118-121
目的:考察宁夏生态移民儿童中退缩行为的发生特点,进一步研究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宁夏生态移民聚集区2653名6~16岁的生态移民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量表法和家长评定法评价其退缩行为的发生特点,同时分析家庭环境和班级环境与其退缩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不同年龄的移民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移民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比较,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环境中的组织性、娱乐性对社会退缩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班级环境中的竞争对社会退缩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生态移民儿童间退缩行为比较差异明显,且家庭环境和班级环境共同影响退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4):163-167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终身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患病率在过去十年持续攀升,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ASD不仅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使家庭面临巨大的压力。高弹性水平的家庭能够积极应对压力事件,在逆境中得到恢复和成长。评估ASD儿童家庭弹性,有助于医疗保健人员及家庭成员监测家庭适应力水平,针对性的实施家庭干预治疗,促进ASD儿童症状改善及家庭健康运转。本文综述了家庭弹性概念、孤独症儿童家庭弹性、家庭弹性相关测评工具,以期为孤独症儿童的家庭干预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孤独症儿童数量不断增长,但与其对应的诊疗机构室内空间设计不健全。本文以孤独症儿童的特征作为切入点,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孤独症儿童实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并提出符合这一特殊群特征的空间设计原则以及策略,以期为诊疗空间的合理设计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王嘉欣  朱玮 《城市规划》2022,(12):75-86
在包容性城市的理念下,城乡规划须兼顾孤独症人群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促进其融入社会。基于孤独症家庭调查及专家机构访谈,认识孤独症人群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的行为和需求特征,制定设施配置指标,并应用于上海某区。研究发现:孤独症人群必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干预训练、家长培训和心理咨询、日间照料/喘息服务、亲子活动、就业过渡、全日养护,但大部分目前仍十分稀缺;孤独症人群友好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宜与现状设施结合,从既有公共设施指标中,调配约5%的设施面积开放给孤独症人群可大大改善现状,设施布局模式亦能与区县—街镇—社区三级配置有较好的契合;在适当的管理调整下,利用城市存量公共设施可满足大部分孤独症人群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3)
目的研究Shank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汉族儿童孤独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Illumina CNV 370-Duo芯片对280个汉族人群孤独症核心家系的Shank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9616816、rs736334、rs2040487、rs6009951、rs715586、rs8137951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对基因分型数据采用haploview4.1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检测和家系为基础的关联分析(FBAT)。结果家系为基础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Shank3基因的rs715586、rs6009951位点的等位基因和rs715586-rs8137951的G-A,A-G单体型在孤独症中的传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1000次模拟的置换检验后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ank3基因可能不是汉族儿童孤独症的致病基因,至少不是其致病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9)
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和社会有利的行为。在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领域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受到了大量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以近十年来国内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为基础,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内涵、研究工具与方法、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未来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儿童友好"是一种衡量城市构建时的标准和方向,而住区是儿童行为活动发生最频繁的场所,其道路空间是住区规划的重要一步,因此从儿童角度出发通过规划与管理提升原有住区道路的儿童友好度有助于儿童友好城市的构建。本文在介绍儿童友好城市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住区中儿童友好道路空间设计原则与方法,旨在为住区中儿童友好道路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弛  姜芸 《四川建筑》2008,28(1):24-26
生态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文中将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以构建生态城市为目标,采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水平评价体系及模糊评价模型,对成都市进行实例评价,得出对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水平的评价结果,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为未来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引起儿童孤独症的病因。方法对268例孤独症患者(孤独症组)及206例儿科普通患者(对照组)进行一般情况(危险因素)调查,气质类型评定,巨细胞病毒、弓形虫、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gG、IgM免疫学检查,染色体检查,头颅CT或头颅MRI影像学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①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对照组相比,孤独症患儿的母亲在孕期偏食、睡眠缺乏、毒物接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孤独症患儿的神经精神家族性疾病遗传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生期因素中早产、过期产、难产及缺氧窒息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监护人带患儿户外活动时间、语言交流时间以及多种交流语言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136例孤独症患儿的气质类型以难养型气质为主占88.97%,启动缓慢型气质占10.29%,易养型占0.7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对208例孤独症患儿进行致畸因素(弓型虫、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风疹病毒)IgG、IgM免疫学检查,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对208例孤独症患儿进行染色体检查,异常7例(3.36%),其中脆性X染色体3例(1.44%),21-三体综合征4例(1.92%);对178例孤独症患儿进行头颅CT或/和头颅MRI检查,异常72例(40.45%),主要表现为脑室扩大、基底节异常、小脑发育不良、脑白质发育不良或局部脑组织软化等;215例进行普通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异常117例(54.42%),主要表现为脑电基本节律较同龄儿童慢,或者局部或全脑同步或不同步出现尖波、棘波或尖慢、棘慢波或者高峰节律紊乱等。结论儿童孤独症的产生可能与母孕期情况(饮食习惯、睡眠时间、工作性质)、围生期情况(早产、过期产、难产及缺氧窒息史)、监护人情况(带患儿户外活动、语言交流多少、多种语言交流种类)、气质类型、遗传因素及脑器质性病变或(和)脑功能异常等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杨柳  郑志 《中外建筑》2022,(10):69-74
历史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对中华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一些不当的建设方式使部分古镇的文化、功能与生态脉络断裂,生态空间的修复是古镇保护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城市双修的社会背景下,选取珠海唐家古镇为案例,以城市织补理论为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其生态空间修补所面临的困境,并从节点补充设计、廊道网络生成建构两方面探索其生态空间织补修复的策略,最终达到修复古镇破碎的生态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26)
智障学生因其生理、心理的缺陷,认知水平低,情感意识和对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弱,常常出现不自觉或不自主的不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和活动,例如,随地大小便、乱扔瓜果纸屑等。因此,可以运用代币制这一行为矫正技术,结合智障儿童的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注重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让智障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5)
近些年我国心理学、教育学均对儿童教育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其中的重点关注便是儿童攻击性行为。这是一种消极社会行为,该现象不仅影响了儿童的品德、人格发展,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为了使儿童健康成长,就必须给予有着攻击趋势的儿童更多注意。认真地分析了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以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儿童认知等角度分析儿童攻击行为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可以减少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出生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社会对儿童群体的关注不断增强。基层公共设施是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社区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育儿资源,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上海市的3个既有社区图书馆开展现状调研工作,以行为注记方式记录不同人群的使用行为,并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提出将生态实践学(ecopracticology)作为一个自成体系的新学术领域。为此,笔者详细界定了生态实践学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和认知方式,并论证了其理论独立性。生态实践学聚焦于社会—生态实践的认识与实践,并致力于其知识体系的系统化、理论化。同时,生态实践学既是独立领域又作为"黏合剂"而存在,其学术价值也体现在与其他学术领域的相互依存性上。在科学和人文的多重分支学科领域中,生态实践学凭借广泛的知识视角,深入探索社会—生态实践的本质,不仅服务于相关学科的实践,而且有助于深化其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尤其是,生态实践学将致力于填补社会—生态实践中的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最后,本文介绍了生态实践学的支撑期刊《社会—生态实践研究》(SEPR:SocioEcological Practice Research),并对生态实践学的开拓者表达了敬意,对后继者表示了劝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5)
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重要标准。学前儿童的道德行为包括服从规则行为、诚实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三个方面。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有重要影响。父母温暖、引导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积极发展,而惩罚和过度控制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因此,父母在教育儿童时应使用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儿童的行为为调研对象,以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为切入点,引入交互性设计理念,建立起儿童户外空间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关系,运用实地观察图示化记录的调研方法,对公园儿童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儿童的不同行为与户外空间的互动体验关系。儿童行为在户外空间发生的频率与户外空间的儿童设施有着紧密关系,儿童设施的互动性越高,其儿童行为发生的频率越高,因此将互动理念运用到儿童户外空间设计中去,促进儿童与景观互动,同时让景观设施更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