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SUS304钢盐浴歧化反应渗铬后炉冷,渗层由碳化物、α相(Fe-Cr)和弥散分布的粒状σ相组成,无显微裂纹:基体晶界碳化物呈网状分布。水冷可抑制基体中的碳化物及渗层σ相的形成,但使渗层出现显微裂纹。空冷时基体晶界碳化物析出较少,渗层无显微裂纹,而且渗层中的σ相粒径比较小。渗铬炉冷后的试样经1050℃固溶处理,基体晶界网状碳化物及渗层中的σ相消失,但渗层碳化物增多且向表层富集,渗层的铬浓度和硬度均随固熔加热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T12钢盐浴渗铬工艺对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T12钢的低温盐浴渗铬工艺。正交实验表明,以BaCl2-CaCl2为基盐,以Cr2O3 铬盐(Cr3 ) 铬粉 NaF为渗铬剂,在0.15MPa氩气保护下,经850℃×6h渗铬,可获得与基体结合良好的48μm的渗铬层,渗层表面铬浓度约86.9wt%,表面硬度可达1750HV。渗铬表层主要物相为Cr7C3、Cr2C、Cr和(Cr,Fe)2O3组成。渗铬层具有优良耐蚀性,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分析证明渗铬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1Cr18Ni9Ti不锈钢。  相似文献   

3.
钢含碳量对低温盐浴渗铬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 Q2 35钢、45钢、T1 0钢低温盐浴渗铬层的金相组织、相结构、厚度、铬浓度、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的对比 ,表明碳含量越高 ,铬碳化合物层越厚 ,显微硬度越高 ,耐蚀性越好。  相似文献   

4.
SUS304钢盐浴歧化反应渗铬后炉冷,渗层由碳化物、α相(Fe-Cr)和弥散分布的粒状σ相组成,无显微裂纹;基体晶界碳化物呈网状分布.水冷可抑制基体中的碳化物及渗层σ相的形成,但使渗层出现显微裂纹.空冷时基体晶界碳化物析出较少,渗层无显微裂纹,而且渗层中的σ相粒径比较小.渗铬炉冷后的试样经1050℃固溶处理,基体晶界网状碳化物及渗层中的σ相消失,但渗层碳化物增多且向表层富集,渗层的铬浓度和硬度均随固溶加热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稀土元素对钢渗铬层组织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显微观察,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磨损对比试验,高温抗氧化试验,中性盐雾对比试验和阳极极化曲线测试了,探讨了稀土元素对钢渗铬层组织、耐磨性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稀土元素能明显提高渗铬速度,显著提高渗层的耐磨性及耐蚀性。  相似文献   

6.
稀土元素对钢渗铬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显微观察、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磨损对比试验、高温抗氧化试验、中性盐雾对比试验和阳极极化曲线的测试,探讨了稀土元素对钢渗铬层组织、耐磨性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稀土元素能明显提高渗铬速度,显著提高渗层的耐磨性及耐蚀性。  相似文献   

7.
氮离子注入用于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磨性、耐疲劳性能,研究较多,工程上已有应用实例。用于耐水溶液腐蚀方面研究得较少,仅见对纯铁和碳钢耐蚀改性的理论研究。本文介绍用氮离子注入对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在硝酸磷肥溶液中的耐蚀性能,通过表面成份及组织结构分析探讨耐蚀改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9.
碳铬共渗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利用摩尔比为NaCl:KCl:NaF=2:2:1的碱金属卤化物混合体系做载体,等摩尔比的Na2SiF6和Si粉作渗硅剂,在900 ℃下利用熔融盐法对0Cr18Ni9不锈钢进行了渗硅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附带能量色散谱仪(EDS)附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渗层截面的物相组成、成分,显微形貌及渗硅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900 ℃下保温3 h渗层厚度在250 μm以上,渗层物相为富含Cr、Ni合金元素的Fe,Si型金属间化合物,渗层中Si的含量为6.75 wt%,Cr的含量仅为其在基体中含量的50%左右,Ni在基体和渗层中的含量相当,渗层表面致密,硬度在700 HV左右,远高于基体硬度200 HV.  相似文献   

11.
用草酸电解实验结合金相观察以及动电位极化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后0Cr18Ni9Ti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和耐点蚀性能.结果表明,单一固溶处理后试样具有较好的耐点蚀性,稳定化处理后虽然具有很好的抗晶间腐蚀性能,但是耐点蚀性较差.同时,采用交流阻抗测试研究发现固溶处理后试样表面钝化膜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渗铬厚度为10~75μm、表面铬浓度>70wt%的渗铬不锈钢和渗铬碳钢,在350℃对硫及多硫化钠有良好的抗腐蚀性.用各种物理测试手段分析了试样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组分的变化.渗铬钢的抗腐蚀性与表面渗铬浓度、厚度及生成的硫化物有关.  相似文献   

13.
热处理对双相不锈钢组织和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时效时间对双相不锈钢微观组织及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提高,双相钢中奥氏体含量增加.固溶温度为1060℃,铁素体含量大约在45%~50%之间,两相比例大约为1∶1,抗点蚀性最好.时效处理时间越长,双相不锈钢中σ相析出越多,其耐腐蚀性能越差.析出的σ相周围形成的贫铬区优先被腐蚀,降低了双相不锈钢抗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改善焊接圆管抗应力腐蚀性能的水冷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模拟和残余应力实测方法,研究水冷法改善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管和20钢圆管的多层对焊残余应力分布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水冷法可效调整圆管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使圆管内表面的焊接缝附近区域获得双向压缩残余应力,应力腐蚀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水冷法可显著提高焊接圆管的抗应力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得到纯bcc,bcc+fcc和纯fcc结构的一系列1Cr18Ni9Ti不锈钢微晶层。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这些微晶层的耐孔蚀性能。结果表明,单相bcc或单相fcc微晶溅射层比bcc+fcc双相微晶溅射层具有更好的耐孔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A series of single bcc,bcc plus fcc duplex and single fcc microcrystalline coatings of1Cr18Ni9Ti stainless steel were prepared by using sputtering technique.The resistanceagainst pitting corrosion was studied by measurements of pitting corrosion potentials andelectrochemical noise during initiation of corrosion pi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utteredcoatings with single bcc phase or single fcc structure are more resistant to pitting corrosionthan those with bcc plus fcc duplex phas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7.
Cl-浓度对CrCoMo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极化研究了CrCoMo不锈钢在去离子水和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探讨了Cl-浓度对其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溶液中,CrCoMo不锈钢的耐蚀性能变差,且随着Cl-浓度增加,耐蚀性能降低;腐蚀形貌呈现孔蚀特征。第二相沿晶界析出及夹杂物的存在,使CrCoMo不锈钢表面难以形成完整钝化膜。   相似文献   

18.
1Cr18Ni9Ti不锈钢微晶的耐局部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磁控离子溅射技术得到bcc结构的1Cr18Ni9Ti不锈钢微晶溅射层,在不同溅射条件下可以得到(110)和(211)两种择优取向的微晶。用电化学方法研究表明,这两种微晶的耐局部腐蚀性能都较正常晶粒有明显提高,且(110)择优取向微晶的耐局部腐蚀性能较(211)择优取向微晶的耐局部腐蚀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9.
1Cr18Ni9Ti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的电位扰动极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林  曹楚南  林海潮 《金属学报》1998,34(9):959-965
在慢应变速率拉伸过程中通过施加恒电位,循环电位扫描及电位阶跃等不同的电位扰动极化方式,研究了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在0.75mol.L^-1HCl+0.25mol.l^-1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并利用SEM观察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电位扫描速度和电位阶跃频率对裂纹萌生与扩展有显著影响,相同电位范围内,高频率电位阶跃比电位扫描导致更高的材料断裂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形变诱发马氏体对1Cr18Ni9Ti不锈钢应力腐蚀破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低温(-70℃)拉伸方法,制备出具有不同马氏体(铁磁相)含量的1Cr18Ni9Ti(AISI321)奥氏体不锈钢试件。采用恒载荷法对双边缺口试样进行应力腐蚀试验,测定了不同马氏体含量的试样在氯化物介质中应力腐蚀破裂(SCC)的归一化门槛值。用SEM观察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当铁磁相含量小于5%时,材料的SCC敏感性随含量增加而减小;在5~15%范围内,SCC敏感性不断增加;在15~24%区域中,材料的SCC敏感性迅速下降;超过24%,SCC敏感性又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