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山五园”地区是北京西郊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颐和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等皇家园林以及联系它们的外围缓冲地带。除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之外,这一地区还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对改善北京市整体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近些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区域内大量的商业活动和建设活动使景观三山五园地区的景观发生了改变,破碎化程度不断加深,直接影响了这一区域景观的整体性,成为区域生态格局的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障碍。本文通过对这一区域2003年,2007年、2011年、2015年4个时段景观变迁和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揭示出“三山五园”地区内景观破碎化的空间分布和内部水平差异,为三山五园地区的整体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1年采纳了《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在保存遗产和管理历史名城的创新方式上,城市历史景观方法被认为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历史景观是在近年世界各国城市所面临的城市发展挑战下而产生的新的城市遗产保护理念,它以所有城市遗产为保护对象,特别强调城市发展框架下的城市遗产保护,提出了将城市历史景观纳入地方发展进程和城市规划的手段和对策。城市历史景观方法为中国现在所面临的大量普通历史城区的保护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本文首先阐述城市历史景观的产生背景及其特点,之后以日本的景观法及东京都内某地区保护为例,论述城市遗产景观规划新实践的具体措施和特色。  相似文献   

3.
以三山五园绿道为研究案例,通过ENVI中的非监督分类分析,提取出天际线比例、开阔度、绿视率和道路比例4个评价指标,利用美景度评价法(SBE)确定景观的丰富度与层次性、标志性景观的可见性和景观的自然性3个指标的基础值,结合熵值赋权法对7个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最后建立了绿道景观美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三山五园绿道景观资源缺乏管控,规划建设水平不均一,由于城市化的影响,遭受不同程度的侵蚀,景观美学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不能充分发挥其美学功能、游憩功能及生态功能等。  相似文献   

4.
尤峥 《建筑与文化》2022,(1):147-148
作为城市历史的记录者,城市历史景观因基础设施及历史环境等方面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在现代化发展的城市中正逐渐被同化,城市文脉也随之弱化。文章通过分析济南城市三个历史景观的营造手法,结合城市历史景观理论及现阶段建筑遗产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三种策略,以期对我国基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城市文脉的延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越 《园林》2003,(11):13-14
10月20日~22日,"2003上海国际城市景观及园林设计、设施展览会"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营建学术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展会由新成立的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协同园林杂志社,上海绿化网共同主办。上海市人大常委城建环保委员会副主任胡运骅、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沈晓苏、上海市绿比管理局副局长王孝  相似文献   

6.
提出在北京三山五园片区,借鉴经济特区实施经验,保护三山五园文化遗产资源,重组区内自然生态资源、完善文化产业链、实行优惠文化政策,最终构建复合型“文化特区”,为城市特色功能区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   总被引:58,自引:8,他引:58  
俞孔坚  叶正 《城市规划》1998,22(4):14-17
以中山市为例,分析城市景观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并为未来中山市城市景观格局的改进提出了初步方案。通过这一典型分析,旨在探讨中国的一些园林绿化质量较高的先进城市,应如何使城市建设再上一个台阶,领导全国其它城市的景观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8.
"五步营造法"是构建城市泛景观系统的五大策略,符合认识事物从整体到局部、从客观到主观、从掌握规律到转化变通的一般规律,用于指导项目的实践.以江门人才岛项目为例,结合城市泛景观"五步营造法",把握区域及城市发展大势,立足生态,因地制宜.通过传承肌理、串联水脉、连通成环、有机生长、组团布局五大策略,营造人才岛的生境、画境、意境和人境之美.实现从项目策划、建设到运维全过程参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江门人才岛打造成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建设的先行示范标杆,实现"绿水青山、景城合一"的城市新意向.  相似文献   

9.
线型道路是构成一个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认知城市特色、性格、意向的重要内容。历史上形成的线型道路作为一种城市遗产,如何通过评估进行确定,进而进行保护,是我们在2007—2008年进行南京历史文化名城新一轮修编工作时重点探讨的问题,这里不揣浅陋进行介绍和探讨,以期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起到一定借鉴作用,同时,也许使得相关读者对认识中国的历史城市能找到一个新的切入点和角度。  相似文献   

10.
米元培 《居业》2021,(4):26-27
城市历史景观作为一个城市的文脉所在,对其保护的研究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研究热点.然而不同于物质保护,集体记忆则提供了居民独有的归属感,使得集体记忆的保护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本文以兰州市五泉山公园与文庙为例,对于集体记忆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概念分析以及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现代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尤其是城市交通发展给城市文化景观遗产造成极大影响。北京城旧城是中国传统城市的典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以北京二环路为例,从城市道路景观营造的角度,探讨不同城市交通发展方式与古城文化景观遗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市泛景观理论体系,充分运用城市泛景观力,不拘泥于地块本身,将城市内孤立、片段的特色景观资源活化,并与"自然、城市、建筑、人"有机整合成为统一的城市大景观系统,充分发挥景观对城市的统筹、引领、串联、渗透等作用力,发挥景观资源对城市的特色塑造、活力打造作用力.通过"五步营造法",即"寻此势""明远道""营四境""优两术""理五微",打造承载临港活力、凸显天文主题、建设海绵示范,特色明确、景城合一、生态美好的城市新意象.  相似文献   

13.
工业遗产保护呈现物质遗存、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的趋势,历史性城市景观的视角可以更为全面地认知工业遗产价值并促进其完整性保护。以宁波甬江北港区工业遗产为例,从自然与建成环境脉络、基础设施与空间结构演进、工业遗产单元及其工业技术三个方面展开实证分析,揭示各层面关联特征,提出了建立时空框架下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倡导基于工业遗产要素系统关联的整体保护、完善塑造工业遗产特色风貌的规划管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绿水青山,景城合一的规划背景下,对现状鱼塘进行微创介入,形成具有趣味路径的慢行体系、低成本投入的海绵体系、可作为户外课堂的科普教育体系和多样互动安全的儿童活动体系,构建16处富有诗意且具侨乡人才文化的特色节点.从设计到施工,全流程把控景观各专业与细节,打造综合精品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15.
结合西安大华纱厂景观改造项目,对基于工业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旧工业区景观改造的方法进行探讨。大华纱厂景观改造主要以传承场地历史记忆为轴,结合大华纱厂改造后的业态,在满足现代使用功能需求前提下,以地域历史文化作为设计语言,塑造大华纱厂新的功能与空间秩序,提出其具体的景观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乡历史遗产保护是较为复杂的城市历史研究和规划设计工作,也是“文化复兴”“城市双修”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城市设计无论在城乡规划体系还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都缺少相应的法律地位,其编制内容、编制成果具有较为灵活的特征。城市设计是实现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功能组织活力有序、风貌特色引导控制和历史文脉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城乡历史遗产保护理念下城市设计以文脉认知为基础,以合理利用为途径,实现多元深入的空间管控为根本。该文以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为实证,探讨以文化遗产认知和价值挖掘为基础,整合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设计和开发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探索城乡历史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城市设计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2017年提出的“城市历史公园”遗产概念,辨析总结了其与城市在空间、时间、价值维度的多重关联性;据此建构了“城园关联”视角下,以城园、地段、园区、园景为空间尺度和以历史见证、公共文化为价值线索的城市历史公园景观特征“多尺度”解析与遗产价值“双系统”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鹅岭公园为例,对其自重庆开埠设市以来各典型时期的景观特征与遗产价值进行系统解析,以期为历史公园研究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敏  许大为  孟祥庄 《山西建筑》2014,40(30):12-13
以城市历史景观作为方法论,通过尊重赋有特色的原有城乡地脉,深刻挖掘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以重塑都江堰城乡历史景观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可持续性,为都江堰城乡历史景观保护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9.
城市历史景观是近年来遗产保护、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对滨水工业遗产特征和城市历史景观理念进行阐述,结合阳江市沿江南路段滨水工业区的历史及现状环境,分别从城市区域规划、景观空间格局、建筑街巷秩序三个层面对其空间属性和价值进行分析,评估其潜在的适应性.最后从景观生态营建、延续历史记忆、景观再现、遗产可持续性和多元公众参与五个方面探讨滨水工业遗产的更新策略.研究可为阳江市滨水工业遗产更新提供方法参考,产生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洁 《规划师》2010,26(9):63-67
从对深圳第五园居住区一、二期主题景观设计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了营造统一的主题氛围,居住区主题景观设计应从主题定位出发,在立意与风格整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设计理念;在具体的表达方法上,可从整体空间结构、景观要素及细部表象3个层面完成对主题景观的表达与诠释,即从空间构架上限定主题背景、从物质实体上表现主题内容、从表象特征上强化主题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