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来看,与水之间的关系塑造了新奥尔良,这些水体包括密西西比河及其三角洲、庞恰特雷恩湖、墨西哥湾及其他众多小水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从对于自身存续更为有利的、沿河流自然堤坝分布的高地,逐渐扩张到了低洼的沼泽地,造成了危险的土地下陷,使城市更易受到洪水的威胁。密西西比河为防洪及通航所采取的种种工程措施,切断了河流对于三角洲的造陆作用,部分地造成了滨海土地的大量流失,威胁到整个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然而,时间到了后卡特琳娜飓风时代,一系列新的区域及城市动议应运而生,一方面在整个三角洲地带推行更加可持续的河流管理途径,另一方面旨在提出更加具有弹性的城市发展方式。文章回顾了造成现今困境的历史根源,并进一步展望新途径下的城市未来。  相似文献   

2.
遵循自然过程的河流防洪规划——以浙江台州永宁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世界性资源与环境危机的陡现,人们对洪水及防洪的认识也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一些国家的防洪理念逐步从抵抗洪水向自然防洪转变。针对中国人多地少、社会经济活动密集的现实,应探讨既尊重洪水自然过程,又考虑土地有效利用的防洪途径。在对相关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案例,并以浙江台州永宁江为例,对基于自然防洪思想的河流防洪规划作了初步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内在自然过程和空间功能紧密联系,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发挥着多尺度支撑约束作用和多维度区域协调作用,其协同规划研究对探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最大效益地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文献与实证研究,归纳区域河流蓝绿空间转化的特征差异,即内在自然特征差异、外在建设发展诉求差异,以及区域整体空间转化特征差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针对上述差异特征的规划思路。【结果】提出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在空间与功能上的协同规划管控途径,即划分整体空间、纵向空间和横向空间三级样条分区,并协调安排分区复合功能;依据样条分区功能目标,在“城乡区域-河网、中心城镇-河区、街区场地-河段”3个层面制定河流蓝绿空间的协同规划与管控措施。【结论】区域河流蓝绿空间协同规划既注重适应河岸生态系统的演进,又注重满足建设发展需求和邻近建设用地的环境影响,在保障河流蓝绿空间生态系统健康的同时提升了外部复合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对富饶的三角洲地区带来的洪涝风险、生态、社会—文化价值流失等威胁,提出将三角洲城市化进程视为一系列具有独立动态特征和速率变化的复杂社会—生态系统(子系统),急需为保障该类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战略,以协助修复系统漏洞并增强应对自然和人工威胁的能力,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针对城市化进程中三角洲区域的适应性城市转型,提出基于景观的区域设计方法。通过对自然和城市景观要素转型性循环的各类动态变化进行评估,得到生态动力型区域设计战略,为城市化进程中的自然和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更多机遇。提出保障水安全和全纳性社会—生态设计的适应性转型视角。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荷兰乡村景观发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世纪荷兰乡村景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土地开垦将荷兰部分自然景观转变成文化景观;20世纪,在不断出台的一系列的土地整理政策的指导下,荷兰的乡村景观开始发生演变,从丰产的景观,过渡到农业、休闲和自然保护平衡发展,再到注重"新自然"的创造这样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二战"之后,乡村景观规划在乡村景观的重塑中扮演了重要作用,使得荷兰乡村景观表现出功能性、可读性和生态性的特征。20个国家景观区域的确立将保持荷兰的景观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风景园林学科的工作对象面向广大的土地地表空间,工作内容主要涉及人工营建的建成环境和自然区域2个范畴.一方面,人们在建成环境中关注自然的营造,以满足人类对于自然空间的原始追求;另一方面,在国土及区域的视角下,以人工干预的方式介入自然系统,通过整理土地、梳理自然过程、营建区域风景,形成适于人居的环境领域.  相似文献   

7.
虽然防洪基础设施被广泛采用,滨河城市仍然饱受洪水的困扰。即使不再过分强调工程设施的必要性,但在控制性洪水管理模式的指导下,洪水只要发生就该被阻止仍然是人们一贯的思维,洪水即意味着灾难。为推动城市弹性洪水理论进展并提升城市系统存续能力,主张一种适应性承洪策略,通过城市设计来阻止损失,为温和的洪水留出空间并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明确了适应性承洪策略的理论基础并总结了其特征;通过在间歇性洪水中积累经验,重塑河流生态来应对极端灾害;在实践层面上,提出了三项城市设计原则来改善建成环境,提升城市承洪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人类"用水"和"治水"导致河流空间逐渐萎缩与形变,以及河流自然系统加速恶化等问题,以瑞士苏黎世州图尔河河口防洪及河漫滩修复项目为具体案例,通过解析项目目标和措施,回顾其防洪治水理念的革新历程,提取与自然修复保持高度一致性的现代防洪措施的具体方法及要点,以期为我国防洪治理和自然修复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村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往往不可避免地受到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和威胁。必须考虑相应措施。 一、防治洪水灾害的措施 沿江河两岸、山脚下和低洼地带的村镇,主要考虑防治河洪、山洪、内涝等灾害侵袭的措施。 1.搞好综合性的区域防洪规划:根据全流域的气象、水文、江河历史演变、洪水流量、植被、水土流失、沿江河村镇受洪水影响等情况,通过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0.
几乎每一个有河流经过的城市,都会有道防洪大堤。然而,诸如此类被冠以“保障生命安全”的高科技河流渠化工程,是否真正科学地解决了民生?是否真正遵循了自然与生命的规律?而城市的记忆、美感、活力与生态循环又从何谈起?
  本着景观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在成都金堂的北河三角洲上,项目设计团队推崇用一种“反渠化”的新景观方式,去尝试解决城市滨水区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