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话王明贤     
UED:您如何看待2012年中国建筑界的发展? 王明贤:2012年中国建筑界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奖。这代表了中国建筑师在国际舞台上获得的重大影响,也是中国实验建筑界的一个重要成绩,20年来中国的实验建筑师一直在探索,这次获奖也说明中国实验建筑界获得了国际的承认。  相似文献   

2.
UED招贤纳士     
正如果你热爱建筑学对传播充满热情并有较强的编辑、策划执行能力,那么,UED杂志社欢迎你的加入!应聘致电:万小姐18600687065ABOUT UED《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是中国建筑界第一本专业、时尚的建筑杂志,关注中国建筑、中国建筑师,深度挖掘建筑师的作品与思想,捕捉建筑界的热点方向和话题。它是中国第四代建筑媒体代表,志在提高  相似文献   

3.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作为中国建筑媒体的新秀,借2012伦敦书展之契机,带领中国的知名建筑师在伦敦——这座建筑历史悠久、设计思潮先进的国际大都市,举办了"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这是中国主流建筑师在英国的首次集体亮相。  相似文献   

4.
主编会客厅     
<正>主编寄语斯蒂文·霍尔先生是美国一位勤奋的国际著名建筑师,他在中国已经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完美城市尺度的建筑作品,其创作作品的体验性总能给人们很多启发。作为UED主编,我很高兴能将其独特的建筑创作理论以及霍尔先生从业至今的诸多项目,通过这期UED杂志介绍给我们的读者。同时,UED杂志社将在2013年6月邀请霍尔先生来到中国举办讲座,并与中国同行们进行深入地交流,相信这一系列的活动会给建筑界带来更多的热情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对话朱育帆     
<正>UED:2012年的中国美术馆的竞标可以说是当年的一件大事,最终还是国际建筑师取得第一名,并且很多人认为该方案传达了中国艺术的精神,而中国的很多建筑师在艺术的基础性教育上可以说是比较缺乏的,您怎么看这件事?朱育帆:我们必须承认差距的存在。虽然建筑界最近的二十年都发展得非常顺利,但是与最高水准还是有区别的。艺术思想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虽然我们现在有建筑学专业,也有艺术专业,但之间还是有隔阂的,没有做到真正的融合。国内的很多建筑也在努力做与艺术相关的实  相似文献   

6.
UED:请问您选择华山游客中心和金沙遗址博物馆两个项目来参加这次展览,当时是出于什么初衷,您想为英国建筑界展现一个什么样的面貌?庄惟敏:中国建筑师所办的展览中较多的应该是威尼斯双年展。当然建筑师在每个展览里所表达的东西也有所差别。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是第一次在英  相似文献   

7.
房磊 《建筑细部》2011,(5):688-688
2011年10月15日,“天津大学第18届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暨首届UED中国建筑节”在天津中华剧院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由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组委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主办,UED杂志社承办,三方力求将本届建筑创作论坛办成中国建筑界近年来的一大盛会。  相似文献   

8.
UED:当接到《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的参展邀请时,您是什么样的感受?康慨:中国的建筑师很少有在国外集体亮相的机会,建筑师不论从自身需求与社会认同两方面都有责任和义务宣传建筑思想,普及建筑文化。在与社会  相似文献   

9.
对话崔愷     
UED:作为"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的策展人之一,您是怎样来选择展览的内容,即全面展示中国建筑师的执业状态,包括大院、大学和独立事务所?崔愷:我一直认为,中国建筑师给予国际建筑界的概念有些时候是模糊的。国内的一些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建筑师通常都有国际交往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22日早9点,"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论坛"在山东济南喜来登酒店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山东省勘察设计协会、《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UED)、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特别邀请国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和中国建筑设计领域目前最为活跃的青年建筑师、媒体记者等嘉宾出席。  相似文献   

11.
UED:威尼斯双年展历经了那么多年,它是如何关注中国建筑师的,中国建筑师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入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 王明贤:每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都做得很匆忙。威尼斯双年展在国际上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国际上被认为是艺术界的奥林匹克。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设计》2012,(3):46-47
"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于4月12日傍晚18时30分在英国伦敦建筑中心(Building Center)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主办、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彭礼孝策展,都市实践URBANUS设计。  相似文献   

13.
2012对于中国的建筑界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建筑师获得两大殊荣:一个是由吴良镛院士获得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另一个就是由王澍荣获的"普利兹克奖"。借此2012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的契机,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历届获得者以及众多杰出的学者来到北京,和即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的建筑学子们齐聚一堂,探讨关于建筑以及建筑师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篇首语     
《世界建筑》2012,(5):16-16
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这是中国本土的建筑师首次获得这个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建筑奖项。正如评审辞中指出的:"中国建筑师获奖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代表着评委会成员们认可中国建筑师将推动世界建筑思潮的发展。同时,未来中国城市化的成功对中国及世界而言都将是意义重大的。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中国既要保持悠久而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设计》2014,(7):34-71
历史长河中,几乎所有的先锋性实验建筑都出自“青年”建筑师之手,他们对建筑观念的新认知以及对建筑创作方向的新探索,不仅构成建筑界的现时状况,更投射出中国建筑界的诸多可能。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以前瞻的目光聚焦到这群不可忽视的力量群体之上。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24日,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王维仁以天津大学"天大天友"系列讲坛为平台,与到场的建筑界同仁及天大师生分享了关于"都市合院"的主题演讲。本次讲座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联合主办,并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宋昆主持,本次主题讲座吸引了建筑学院师生及众多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到场聆听。  相似文献   

17.
近日,建筑创作领域有两件令人振奋的事:先是吴良镛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建筑人首次获得此项国家大奖;紧接着是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奖",这是中国本土建筑师首次获得此项国际建筑界的最高荣誉。这无疑给建筑创作届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下创作领域纷乱繁杂的态势的思考:究竟什么才是中国建筑创作应该坚持的方向?特别是在中央六中全会做出发展和繁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决定之际,中国的建筑创作应该走向何方?在中国建筑学会2012年3月16日主办的全国甲级建筑设计院建筑创作方向工作会议上,徐宗威秘书长就该问题和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也期待引发全行业的思考。以下为发言实录,有删减。  相似文献   

18.
学术交流     
《城市环境设计》2012,(8):181-185
展览让英国建筑师宏观地了解了中国建筑,而由UED杂志社组织的百余位中国建筑师赴英国本土建筑高校、事务所的一一走访,无疑是更为深入地交流。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观念上的差异和差距,以及中英建筑师渴望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诚意。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1日,"光于建筑"学术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彭礼孝主持。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王昀、中央美  相似文献   

20.
<正>UED:中国院方案组于1997年成立,能简单向我们介绍一下当时的建筑行业和市场的环境吗?您怎样看待方案组的产生?王明贤:中国改革开放40年正好是中国城市发展最重要的40年,我认为这40年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老一辈建筑师像戴念慈、林乐义、佘畯南、莫伯治为我们创造中国的现代建筑;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也可说是1997年以后至今20年,崔愷和中国一批更年轻的建筑师在创造中国的新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