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歧杆菌纯种发酵胡萝卜汁牛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健康人体中选育出的发酵活力高、耐氧性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发酵菌株--长双歧杆菌(Blm)为试验菌株,研究了接种量、基质起始pH值、发酵温度、氧等因素对Blm在胡萝卜汁牛乳中发酵的凝乳时间、活菌含量、pH值和感官质量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了Blm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胡萝卜汁牛乳培养基(添加250 mL/L胡萝卜汁和50 g/L蔗糖的牛乳培养基)中,接种量5×107 cfu/mL,基质起始pH值7.0,发酵温度39℃,有氧发酵.产品凝乳时间在5 h内,双歧杆菌活菌数在1×109 cfu/mL以上,pH值5.0.制备的胡萝卜汁双歧杆菌酸乳呈橙黄色,组织状态致密,无乳清析出,且综合了双歧杆菌、胡萝卜、牛乳的功能特性,集风味、营养、保健功能于一体. 相似文献
2.
红小豆双歧杆菌发酵保健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小豆为主要原料,经淀粉糖化后进行调制,接种源自婴儿体内的双歧杆菌进行前发酵,然后再用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混合发酵剂进行后发酵,配合调配后获得发酵饮料。在实验中,通过正交试验等方法进行优化,确定出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枸杞汁双歧杆菌发酵乳饮料是在发酵乳基础上,采用枸杞、牛乳为原料,经过一定的生产工艺而制得的新产品.实验从配料选择、生产工艺等入手,确定了发酵乳饮料的制备方案,其最佳配方为:A22B3C2D3,即枸杞汁的添加量12%,蔗糖的添加量6%,发酵时间6h,牛乳的添加量75%. 相似文献
4.
以发酵液的外观口感及其中的活菌数为评价产品的指标,考察青春双歧杆菌在以豆奶、胡萝卜汁为底料生产活菌饮品的发酵条件,最佳底料配比为豆奶50%(v/v),胡萝卜汁50%(v/v),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的组合为培养温度37℃、发酵时间10h、接种量50%、蜂蜜添加量2%。 相似文献
5.
以从健康人体中选育出的发酵活力高、耐氧性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发酵菌株长双歧杆菌(Blm)作为主要试验菌株,以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和嗜热链球菌(S.t-3)作为辅助菌株,研究了接种量及菌种配比、基质起始pH值、发酵温度、氧气等因素对双歧杆菌与乳酸菌混合发酵胡萝卜汁牛乳饮料时,对凝乳时间、活菌含量、pH值和产品感官风味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了Blm与乳酸菌混合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在胡萝卜汁牛乳培养基(25%胡萝卜汁和5%蔗糖)中,总接种量3%(3×107cfu/mL),其菌种配比为Lb-DR∶St-3∶Blm=1∶1∶1,基质起始pH值7.0,发酵温度39℃,有氧条件发酵。产品凝乳时间在3.33 h,pH值为4.5左右,总活菌数可达1×109cfu/mL以上,橙黄色,组织状态致密细腻,无乳清析出。对该产品的工艺条件探究,为开发其它功能性益生菌乳制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发酵液的外观口感及其中的活菌数为评价产品的指标,考察青春双歧杆菌在以豆奶、胡萝卜汁为底料生产活菌饮品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底料配比为豆奶50%(v/v)、胡萝卜汁50%(v/v),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的组织为培养温度为37℃,发酵时间10h,接种量5%,蜂蜜添加量2%。 相似文献
7.
以发酵液的外观口感及其中的活菌数为评价产品的指标,考察青春双歧杆菌在以豆奶、胡萝卜汁为底料生产活菌饮品的发酵条件,最佳底料配经为豆奶50%(v/v)、胡萝卜汁50%(v/v),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的组合为培养温度为37℃、发酵时间10h、接种量5%、蜂蜜添加量2%。 相似文献
8.
以两歧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1:1:1 混合)为发酵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葛粉发酵饮料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选出的发酵条件为:葛粉乳液中添加牛乳70%、葡萄糖1.5%、蔗糖5.0%、混合菌种接种量6.0%、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10h。在此条件下产品发酵酸度为5.20%,活菌数7.14 × 107CFU/ml,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豆奶,牛奶混合型干酪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豆奶和牛奶为原料,通过干酪制作条件的优化研究,得出了生产混合型干酪的重要工艺参数和技术要点。实验表明,用含有20%豆浆的牛奶作为混合原料奶,消毒后加入2%的发酵剂和凝乳酶,经1-2月成熟,即可得到风味与纯牛奶干酪无显著差异的优质混合型干酪。 相似文献
13.
植物乳杆菌发酵脱脂牛乳生成共轭亚油酸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发酵牛乳共轭亚油酸(CLA)含量,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T2-6)发酵添加亚油酸的脱脂牛乳,并对其生成CLA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6h CLA开始生成,24h CLA生成量达到最高,再延长发酵时间后CLA生成量缓慢下降。接种3~12h,牛乳滴定酸度快速增加,12h后滴定酸度增加缓慢。发酵18h时CLA的生成速率最大;24h时,牛乳pH降到4.0,CLA生成基本停止。牛乳发酵过程中,pH下降是影响植物乳杆菌LT2-6转化LA生成CLA的主要因素。脱脂牛乳中加入LA,经植物乳杆菌LT2-6发酵、脂肪酸萃取和甲酯化,并用气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生成的CLA主要为cis9、trans11/trans9和cis11-CLA。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Marisa S. Garro Graciela F. de Valdez G. Oliver G. S. de Giori 《Zeitschrift für Lebensmitteluntersuchung und -Forschung A》1999,208(1):57-59
The reduction of soya milk oligosaccharides by Bifidobacterium longum CRL 849 was studied. The utilization of stachyose was concomitant with the use of sucrose. Maximum hydrolysis of stachyose (49.3%) occurred during the first 7 h of incubation at 37 °C, while a 79.3% de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sucrose was observed after 9 h. No raffinose was detected after hydrolysis of the stachyose. Cell population decreased after 8 h of incubation because of the low pH attained (pH 4.7). l(+)-Lactate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than acetate (molar ratio 6.7 : 1) at 6 h followed by a slow increase in acetate formation. Ethanol was detected in small amounts at the end of the incubation time (24 h). Received: 29 December 199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