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农药》2016,(10)
[目的]评价乙基多杀菌素对水稻蓟马的效果。[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法。[结果]乙基多杀菌素处理水稻蓟马(Stenchaetothrips biformis)24 h的LC_(50)、LC_(90)值分别为0.1075、0.7214 mg/L,与毒死蜱的毒效比为15.76。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用量13.5、18、22.5、27、36 g a.i./hm2于药后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使用剂量36~144 g a.i./hm2范围内喷施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水稻安全,未观察到明显药害。[结论]乙基多杀菌素可以有效安全防治水稻蓟马。  相似文献   

2.
溴氰虫酰胺对枸杞蚜虫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10%溴氰虫酰胺OD对枸杞蚜虫的毒力和防效。[方法]采用浸虫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在田间进行小区药效试验。[结果] 10%溴氰虫酰胺OD对枸杞蚜虫的LC_(50)值为48.9285 mg/L。田间防效在药后7 d内持续上升,在第1天均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至第7天,50.0 mg/L处理防效达96.74%,与对照药剂5%吡虫啉EC相当;66.7 mg/L处理防效达98.26%,100.0 mg/L处理防效达99.9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防效。[结论] 10%溴氰虫酰胺OD是防治枸杞蚜虫的理想药剂,生产中建议使用剂量50.0~100.0 mg/L为宜。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田间菜蚜对啶虫脒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菜区中菜蚜对啶虫脒的抗性程度,指导农户合理用药。[方法]从使用过啶虫脒和氟虫啶胺腈的田块中采集菜蚜,以室内敏感品系作比较,室内浸渍法测定啶虫脒的杀虫活性。[结果]啶虫脒对不同用药情况采集的菜蚜的LC_(90)值分别为60.20、78.45、79.38、94.49、102.48 mg/L,对敏感品系的LC90值为10.48 mg/L。[结论]田间菜蚜对啶虫脒已产生较严重抗性,抗性水平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4.
七种烟碱类杀虫剂对甘蓝蚜虫的室内毒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吡虫啉、啶虫脒等7种烟碱类杀虫剂对甘蓝蚜虫的毒力。采用浸渍法对7种烟碱类杀虫剂对甘蓝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甘蓝蚜虫对啶虫脒的敏感性最高,LC_(50)为1.7566 mg/L,甘蓝蚜虫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最低,其LC_(50)为12.2627 mg/L,七种烟碱类杀虫剂对甘蓝蚜虫的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呋虫胺烯啶虫胺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对甘蓝蚜虫的活性较高,可以进行推广应用,但要密切注意这类药剂交互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昌雄  杜飞  刘浩东  陈国华  张晓明 《农药》2020,59(4):296-299
[目的]为明确避雨栽培葡萄上3种常用杀虫剂及不同剂型对葡萄蓟马的室内生物活性和葡萄不同生长期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试验采用浸液饲喂法测定了葡萄蓟马的室内种群活性,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3种杀虫剂对葡萄蓟马的室内生物活性啶虫脒和阿维菌素较高,吡虫啉相对较低,依次为啶虫脒EC>啶虫脒WG>阿维菌素EC>吡虫啉EC>吡虫啉WG;田间防效试验发现,在葡萄的花前期和浆果生长期啶虫脒施药后1 d的防效均在60%以上,施药后7 d啶虫脒和阿维菌素的防效均在80%~95%,而吡虫啉的防效在不同时期施用均低于80%;不同剂型间,乳油表现出相对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阿维菌素和啶虫脒可推荐为避雨栽培葡萄上防治蓟马的首选药剂,2者属于不同类型杀虫剂,适宜交替使用,能降低蓟马对杀虫剂快速产生抗性的风险,应该在葡萄花期前对蓟马进行防除,防止其数量暴发。  相似文献   

6.
《农药》2021,60(8):617-620
[目的]旨在筛选防治黄芪蚜虫高效、低毒、安全的试剂,为黄芪上相关农药的注册登记提供合理的参考数据。[方法]通过前期田间调查并采集蚜虫,采用浸虫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黄芪豆蚜的生物活性,并对室内筛选出的杀蚜活性较高的阿维菌素、除虫菊素和氟啶虫酰胺3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经鉴定,山西省北部为害黄芪的蚜虫主要为豆蚜Aphis craccivora,发生期5—8月。5%阿维菌素EC的杀蚜活性最高,LC_(50)值为0.08 mg/L,其次为10%氟啶虫酰胺WG、22.4%螺虫乙酯SC和1.5%除虫菊素EW,LC_(50)值分别为0.148、0.189、0.192 mg/L。药后1 d,氟啶虫酰胺有效成分含量为0.40、0.33、0.25 mg/L时对豆蚜速效性最好,防效达80%以上,均显著高于阿维菌素和除虫菊素;药后5 d,有效成分含量为0.25~0.40 mg/L的氟啶虫酰胺、0.20~0.25 mg/L的阿维菌素和0.29 mg/L的除虫菊素防效均明显提高,达90%。[结论]0.25 mg/L的氟啶虫酰胺、0.20 mg/L的阿维菌素和0.33 mg/L的除虫菊素为防治黄芪豆蚜的最佳药剂和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7.
张传伟  白润娥  游秀峰  孙淑君 《农药》2022,(12):926-930
[目的]筛选高效、低毒、安全防控温室茄子蓟马的有效药剂。[方法]进行了吡丙醚和唑虫酰胺对蓟马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混剂配方筛选;同时以100 g/L吡丙醚乳油、30%唑虫酰胺悬浮剂作为对照药剂,开展了40%吡丙醚·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温室茄子蓟马的田间防控效果试验。[结果]吡丙醚和唑虫酰胺对蓟马的生物活性大小与处理剂量呈正相关性,唑虫酰胺的生物活性优于吡丙醚,吡丙醚:唑虫酰胺为1:1的共毒系数最高,协同增效作用最显著;40%吡丙醚·唑虫酰胺悬浮剂对茄子蓟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中高剂量(78.75~90 g a.i./hm2)施药,药后3 d防效达85%以上,速效性优异;药后7~10 d,防效介于90.09%~94.96%之间,持效性理想。[结论]40%吡丙醚·唑虫酰胺悬浮剂可以作为防控设施蔬菜蓟马的推荐药剂,建议使用中高剂量(78.75~90 g a.i./hm2)。  相似文献   

8.
防治斜纹夜蛾高效药剂及复配配方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2017,(8)
[目的]筛选防治斜纹夜蛾的高效药剂,为其防治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浸虫和浸叶饲喂的方法,测定10种药剂对重庆巫山甘薯田斜纹夜蛾种群的触杀和胃毒毒力,并筛选高效复配药剂组合。[结果]对斜纹夜蛾具有高效触杀和胃毒作用的药剂有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其触杀毒力的LC50值分别为2.6540、3.1166、6.9146 mg/L,胃毒毒力的LC50值分别为6.7751、2.9687、0.3668 mg/L。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幼虫胃毒毒力较好,LC50值分别为1.6658 mg/L,但触杀毒力稍差。毒死蜱与氯虫苯甲酰胺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配比在质量比(1~14)∶1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4∶1配比增效作用最高。[结论]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斜纹夜蛾具有高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毒死蜱与氯虫苯甲酰胺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4∶1配比防治斜纹夜蛾增效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9.
秦立新  黄文源  张盈  魏进  段婷婷 《农药》2023,(3):200-205+212
[目的]探索茶叶中啶虫脒和吡丙醚的残留行为和可能存在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以27%啶虫脒·吡丙醚可分散液剂按32.55 g a.i./hm2进行叶面均匀喷雾施药1次,进行8个地域的规范残留试验。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茶叶中的啶虫脒和吡丙醚残留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啶虫脒和吡丙醚农药的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评价啶虫脒和吡丙醚对中国人群的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结果]田间试验表明:啶虫脒和吡丙醚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啶虫脒在重庆和安徽2地茶鲜叶中的降解半衰期为5.00、5.91 d,吡丙醚在2地的半衰期为1.26、5.48 d;末次施药后14、21 d,啶虫脒在茶鲜叶和茶干叶中的残留量为2,施药1...  相似文献   

10.
噻虫嗪等杀虫剂对紫花苜蓿叶蝉田间药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向黎  王绍敏  韩凤英  杨慧  王凤英 《农药》2012,51(5):385-386
[目的]筛选出几种防治苜蓿叶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及经济有效的使用剂量。[方法]以噻虫嗪等4种药剂,每药剂3个剂量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噻虫嗪、啶虫脒、溴氰菊酯等3种杀虫剂对苜蓿叶蝉初始防效高,持效好。[结论]噻虫嗪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为62.5~83.3 mg/L,啶虫脒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为50~66.7 mg/L,溴氰菊酯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为8.3~12.5 mg/L。  相似文献   

11.
杀虫剂四氯虫酰胺对美国白蛾的室内活性及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8,(10)
[目的]研究室内条件下四氯虫酰胺对美国白蛾的杀虫活性和田间四氯虫酰胺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方法]室内活性和田间试验均采用喷雾法。[结果]室内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对美国白蛾的LC_(50)值为0.4990mg/L,对照药剂氯虫苯甲酰胺的LC_(50)值为0.6163 mg/L;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在20 mg/L处理剂量下,对美国白蛾高龄幼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超过90%,与对照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差异不显著。[结论]四氯虫酰胺对美国白蛾防效良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7种农药对瓜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亚军  石宝才  康总江  王泽华  朱亮  魏书军 《农药》2012,51(4):296-297,311
[目的]采用浸叶法测定7种药剂对瓜蚜的毒力.[结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活性最高,LC50值为8.2728 mg/L,其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LC50值为23.2278 mg/L,啶虫脒的LC50值为29.2927 mg/L,吡虫啉和毒死蜱的敏感性最低,LC50值分别为46.0487、48.9797 mg/L.螺虫乙酯各测试质量浓度处理后48、72 h时的平均死亡率仅为8.9%、11.2%,高效氯氰菊酯测试质量浓度达2000mg/L时,24 h校正死亡率仅为37.97%.[结论]7种药剂对瓜蚜的毒力排序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脒>吡虫啉>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螺虫乙酯.  相似文献   

13.
赵怡楠  高景林  王玉洁 《农药》2014,(3):206-209
[目的]明确新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及呋虫胺对海南中蜂(Apis cerana hainana)工蜂的急性毒性,并评价这些农药对海南中蜂工蜂的风险性。[方法]利用摄入法和点滴法测定几种农药对海南中蜂工蜂的急性经口和接触毒性。[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啶虫脒可湿性粉剂(LC50为267.273 mg/L)对海南中蜂的毒性为低毒,啶虫脒原药(42.071 mg/L)和可溶粉剂(157.163 mg/L)的毒性为中毒,其他药剂均为剧毒;急性接触毒性试验中,所有供试农药对海南中蜂的毒性均为高毒。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的危害商值(HQ)为19.3,对海南中蜂危害不大,其他3种制剂对海南中蜂均有害。[结论]蜜源植物花期应尽量避免使用吡虫啉、呋虫胺及烯啶虫胺等对海南中蜂高毒的新烟碱类农药,慎用啶虫脒。  相似文献   

14.
《农药》2015,(11)
[目的]研究氯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毒力和田间药效。[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氯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室内活性,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氯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毒力LC50值为0.145 mg/L,与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相当,高于高效氯氰菊酯。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10 d,在45~60 g a.i./hm2时,20%氯氟氰虫酰胺悬浮剂对棉铃虫的杀虫、保蕾和保顶防效均可达90%以上,与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相当,高于高效氯氰菊酯。[结论]氯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具有良好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可应用于防治棉铃虫。  相似文献   

15.
《农药》2017,(3)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原药对桃蚜48 h LC50值分别为0.9977、5.8498 mg/L,氟啶虫胺腈对桃蚜的相对毒力是吡虫啉的5.86倍。辽宁和陕西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4~48 mg/L对桃蚜防治效果达99.0%以上;山东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8 mg/L对桃蚜防效达85.0%以上。[结论]氟啶虫胺腈可有效防治桃蚜,田间分别在露红期和落花后各施药1次,整体的防治效果可持续近1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50%氟啶虫胺腈WG对桑蓟马的田间防效和对家蚕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喷施法测定其对桑蓟马的田间防效;食下毒叶法评价药后不同时间的桑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50%氟啶虫胺腈WG以2333~500 mg/L药后3 d对桑蓟马的防效为59.10%~96.32%,其防效均优于对照药剂40%辛硫磷EC 400 mg/L,且对桑树生长无不良影响。50%氟啶虫胺腈WG药后13 d对家蚕3、4龄发育历期、眠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蛹体质量与清水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50%氟啶虫胺腈wG以333~500 mg/L可有效防治桑蓟马,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13 d以上。  相似文献   

17.
陈彦  刘培斌  杜颖  王凯  马云龙  董怀玉 《农药》2021,60(2):143-146
[目的]筛选出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低毒、高效药剂。[方法]采用浸虫法筛选12种杀虫剂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室内活性,并通过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结果]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呋虫胺的杀虫活性最高,在24、48 h的LC50值分别为0.5026、0.2159 mg/L;联苯菊酯、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和毒死蜱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杀虫活性次之,苦参碱和蛇床子素24、48 h均无杀虫活性。田间防效试验表明:6种杀虫剂对双斑长跗萤叶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啶虫脒在药后7 d,防治效果达到100%。[结论]菊酯类和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试验中对双斑长跗萤叶甲表现出优异防治效果,可在田间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室内条件下四氯虫酰胺对玉米螟的杀虫活性;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四氯虫酰胺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方法]室内采用喷雾法和药膜法,田间采用喷雾法。[结果]四氯虫酰胺对玉米螟的LC_50值在0.6107~1.0323 mg/L;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在30 g a.i./hm~2处理剂量下,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超过80%。[结论]四氯虫酰胺对玉米螟防效较好,不同施药方法对玉米螟药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对外来入侵害虫菊方翅网蝽具有良好防效的杀虫剂。[方法]采用室内浸叶生测法检测菊方翅网蝽成虫对7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利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10%啶虫脒微乳剂、100 g/L联苯菊酯乳油和40%毒死蜱乳油对菊方翅网蝽均有较好的防效,LC_(50)值分别是4.561、6.733、7.039 mg/L。室外施药后1 d,3种药剂对菊方翅网蝽防效均达80.85%以上,10%啶虫脒ME防效最佳,施药后15 d,防效均能保持在94.44%以上,防效显著高于5%阿维菌素乳油。[结论]在菊方翅网蝽发生时,可选择10%啶虫脒微乳剂作为最佳防治药剂,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烯啶虫胺对柑橘绣线菊蚜的室内杀虫活性及田间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评价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对柑橘绣线菊蚜的防治效果。[方法]分别用Potter喷雾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3%啶虫脒乳油对柑橘绣线菊蚜的LC50值分别为5.51、4.51 mg/L,两者毒力大体相当;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质量浓度25 mg/L于药后1~14 d的防效达88.7%~100%,与3%啶虫脒乳油15 mg/L防效相当;质量浓度为15、20 mg/L的速效性稍差。[结论]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是防治柑橘绣线菊蚜的理想药剂,在蚜虫种群密度较低时,推荐使用质量浓度为15~20 mg/L,在种群密度较高时使用25 mg/L,重点对新梢进行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