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水稻稻瘟病、纹枯病是我国水稻上常发性、普发性和重发性的两种主要病害。随着水稻高产及超高产品种的推广应用、水稻施肥量的增加、水稻轻型栽培面积的扩大,以及气候条件的异常,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发生危害日趋严重。自2009年以来,水稻纹枯病已连续7年发生较重,造成部分水稻田出现"冒穿到顶、枯死倒伏"现象,严重田块水稻产量损失30%~45%。而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用药一直是个大市场,因此也是国内外农药企业的必争之地。据预测,2014年全国各水稻种植区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水稻杀虫剂、杀菌剂价格或将呈现稳中有升趋势。估计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在10.2亿亩次。水稻病害以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病毒病为主,发生面积约4.2亿亩次。在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病害中,发生规模最大、面积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其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危害近年来跃居水稻三大病害之首,据农业部门统计,我国水稻纹枯病发病面积约2亿亩,造成稻谷损失占水稻六大病虫害总损失的三分之一。除水稻外,纹枯病还危害豆类、玉米、马铃薯、麻类、席草、树苗、甘蔗、麦类、蔬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危害近年来跃居水稻三大病害之首,据农业部门统计,我国水稻纹枯病发病面积约2亿亩,造成稻谷损失占水稻六大病虫害总损失的三分之一。 除水稻外,纹枯病还危害豆类、玉米、马铃薯、麻类、席草、树苗、甘蔗、麦类、蔬菜、药材等,严重地影响产量和质量。 目前防治水稻纹枯病,以井冈霉素为主,其他药剂应用较少,因此研制高效防治纹枯病杀菌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高效药剂,2013—2014年进行了2年试验,并于2015年进行大面积推广。试验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及其复配制剂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长效药剂。在纹枯病发病初期(病株率低于3%)首次用药,20 d后第2次用药,2次用药即可有效控制水稻生育期纹枯病的发生。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水稻纹枯病是亚洲水稻种植国家最重要和最普遍的病害。近年来,随着这些国家种植高产水稻新品种面积的增大,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这些水稻高产新品种黄杆短、分蘖能力强,易受纹枯病菌侵染发病。同时,也由于氮肥施用次数和数量增加更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农化新世纪》2007,(5):21-21
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烟粉虱等是江苏省农作物上的重大病虫害。根据病虫害越冬基数、2007年作物布局、品种抗性、设施栽培状况和中长期天气趋势等相关因素分析,参考近几年病虫发生特点,预计2007年江苏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将偏重至大发生。其中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两迁”害虫等偏重至大发生,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油菜菌核病等中等至偏重发生,棉盲椿象偏重发生,烟粉虱偏重至大发生。此外,一些偶发性、区域性发生的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稻曲病、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等有加重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农药》2001,40(1):40
井冈霉素是一种内吸作用很强的农用抗菌素,主要用于防治水稻(麦类)纹枯病。当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接触到井冈霉素后,能很快被菌体细胞吸收并在菌体内传导,干扰和抑制菌体细胞正常生长发育,从而起到防治作用。井冈霉素也可用于防治棉花、蔬菜、柑桔、苗立枯病、玉米大斑病、稻曲病等。其化学结构如下:七十年代,水稻纹枯病危害十分严重,且没有好的防治农药。1973年,上海农药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参照日本有效霉素产品,从江西井冈山和杭州植物园土壤中定向筛选,得到了井冈霉素菌株,经过大田的药效试验证明井冈霉素对水稻三大主要病害———水稻纹…  相似文献   

9.
<正>纹枯病、稻瘟病是水稻生长中后期两大主要病害,对水稻安全生长和产量品质影响极大,在水稻生产上两病的防治一般都是选用各自对路的单剂进行混用,而能同时兼治两病的单纯药剂则较少,亟需进行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新型杀菌剂吡唑醚菌酯、肟菌·已唑醇、嘧菌酯等药剂对稻瘟病、纹枯病均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为了进一步明确吡唑醚菌酯、肟菌·已唑醇、嘧菌酯等总体防治水稻纹枯病、穗颈瘟的田间试验效果及其关键应用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7~8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华南、江南中稻和西南、东北单季稻处于灌浆至乳熟期,华南、江南晚稻处于分蘖至孕穗期,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处于破口抽穗期。水稻病虫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其中二化螟、纹枯病中等发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偏轻至中等发生,稻瘟病偏轻发生。下阶段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降雨偏多,利于"两迁"害虫的回迁降落,以及水稻  相似文献   

1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45%肟菌·己唑醇WG、10%嘧菌酯CS防治水稻纹枯病、穗颈瘟效果明显,适期用药1次对纹枯病、穗颈瘟的防效分别可达80%以上、85%~90%,值得在水稻防治纹枯病、穗颈瘟上推广应用。每667 m~2 25%吡唑醚菌酯EC、45%肟菌·已唑醇WG、10%嘧菌酯CS经济有效用量分别为70 mL、20 g、90 g,此剂量防病效果显著。防治纹枯病最佳用药适期为田间穴发病率5%左右时,兼治稻瘟病;防治水稻穗颈瘟病宜掌握在水稻破口抽穗5%~10%时,兼治水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12.
<正>综合分析2014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越冬基数,2015年作物布局、耕作方式与品种抗性、长期天气趋势,以及近年来病虫害发生特点等因素,预计2015年江苏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将偏重发生,程度略重于2014年。其中,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纹枯病等将偏重及以上发生;麦、油蚜虫、稻瘟病、稻曲病、螟虫、棉盲蝽、烟粉虱、玉米螟等在局部将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夕林 《世界农药》2010,32(4):52-54
稻纵卷叶螟是江苏沿江地区水稻上常发性主要害虫,2006-2009年稻纵卷叶螟三、四代连续大发生,蛾量之多,卵、虫量之高,范围之大,危害之重是前所未有的。据统计,江苏省沿江地区南通市全年种植18万多hm2水稻,三、四代防治面积87.6万hm2。经大力防治,大面积水稻危害损失基本控制在允许水平以下,白叶率平均为2%左右。但仍有少部分田块的白叶率在30%-40%,未用药田块白叶率100%,产量损失高达3成,严重影响了水稻的高产优质和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4.
《农药》2021,60(9):682-686
[目的]筛选能同时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菌体指标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环唑与三环唑混配组合的联合生物活性及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效。[结果]氟环唑与三环唑质量比1∶3复配,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曲病菌的联合作用为增效作用,EC50值分别为2.1911、0.2374 mg/L,联合作用系数CTC分别为120.32、121.20;纹枯病菌初生分枝菌丝长度17.4~21.3μm,分枝菌丝间隙117.8~128.7μm,菌丝畸变明显;培养5.5 d后稻曲病菌孢子数2.6×10~5~3.5×10~5。田间防效表明:60%氟环唑·三环唑可湿性粉剂(质量比1∶3)288~360 g a.i./hm2防治水稻纹枯病,对"川绿优188"防效80.5%~87.6%,对"绿优4923"防效69.5%~85.3%;防治水稻稻曲病,对"川绿优188"防效76.2%~83.6%,对"绿优4923"防效62.6%~79.5%;显著高于单剂和对照药剂。[结论]氟环唑与三环唑质量比1∶3复配,用量288~360 g a.i./hm2,能兼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40%克菌威WP防治杂交水稻叶尖枯和云形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叶尖枯病和云形病危害水稻叶片,使上部功能叶提前衰枯,随着耕作制度、水稻品种布局和施肥水平的变化,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为明确40%克菌威可湿性粉剂对水稻叶尖枯病和云形病的防治效果,1998年我所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  相似文献   

16.
张苇 《农药》2000,39(2)
水稻抛秧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稻作轻型栽培技术 ,多年实践充分显示了抛秧稻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优势 ,故得已普遍推广。但抛秧稻田病虫草害发生复杂 ,较常规稻田更重 ,因此必须加强防治 ,并应以防为主。1 纹枯病水稻抛栽田间密度大 ,通气透光差 ,中下部湿度偏高 ,纹枯病发生偏重 ;进入分蘖盛期阶段 ,抛秧稻病情发展快 ,若遇连续阴雨 ,病势发展更快。据历年调查 ,所有水稻抛栽田均有不同程度的纹枯病发生 ,与相同品种对比 ,抛栽田纹枯病发病丛数比常规栽培田高 2 0 % ,发病株数多 5%以上。在分蘖末期病蔸率 1 0 %~ 1 5% ,即晒田前和复水后 …  相似文献   

17.
<正>据植保部门发布的信息,当前华南、江南晚稻正处于分蘖期,江南一季中稻和东北单季稻处于灌浆乳熟期,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田间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发生程度重于上年。水稻病虫害防控用药将大有商机。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报,近期江南北部和长江中游降雨偏多,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对"两迁"害虫的发生繁殖和稻瘟病、稻纹枯病等病害的流行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8.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病菌 Xanthomonas oryzae 自水稻叶的伤口和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在导管内繁殖的病害,是仅次于稻瘟病、纹枯病的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当感染时,最初在叶缘生成黄色小斑点,随后渐渐扩大,形成沿维管束的波形的黄白色条斑。严重发病情况下,整个叶子变白枯死,这样的病征称为叶枯症。此外,本田移植1~3周后,整株水稻急剧萎蔫而枯死的病状称为萎蔫症。在东南亚,常常发生萎蔫症,使水稻受到很大的危害,它是热带  相似文献   

19.
采用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乳油对水稻纹枯病进行室内活性测定、田间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乳油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抑制活性,对水稻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试验中药剂对水稻作物安全,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可以替代25%苯醚甲环唑乳油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水稻纹枯病的现状、发病原因、化学防治,并提出了加强我国水稻纹枯病防治新药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