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正>纹枯病、稻瘟病是水稻生长中后期两大主要病害,对水稻安全生长和产量品质影响极大,在水稻生产上两病的防治一般都是选用各自对路的单剂进行混用,而能同时兼治两病的单纯药剂则较少,亟需进行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新型杀菌剂吡唑醚菌酯、肟菌·已唑醇、嘧菌酯等药剂对稻瘟病、纹枯病均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为了进一步明确吡唑醚菌酯、肟菌·已唑醇、嘧菌酯等总体防治水稻纹枯病、穗颈瘟的田间试验效果及其关键应用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7~8  相似文献   

2.
《农药》2015,(3)
[目的]筛选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杀菌剂及其混剂,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5种杀菌剂及4种药剂的5个配比对稻瘟病菌的毒力,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吡唑醚菌酯、三环唑、戊唑醇、咪鲜胺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EC50值分别为0.46、1.92、5.23、7.14 mg/L。将其4种药剂进行复配,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三环唑质量比为1颐3时对水稻稻瘟病菌的作用效果较好,EC50值为0.23 mg/L,增效系数为2.14,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将吡唑醚菌酯与三环唑按质量比1颐3制成25%吡唑醚菌酯·三环唑WP,在40 g a.i./hm2剂量下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效为92.9%。[结论]吡唑醚菌酯及其增效混剂对水稻稻瘟病有优异的防效,为更有针对性地防治水稻稻瘟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多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雪  侯志广  赵晓峰  杨丽莉  艾东  张浩 《农药》2015,(2):139-142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控水稻纹枯病的新药剂及其混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种杀菌剂和3种复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供试药剂咯菌腈、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病菌菌丝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均小于1 mg/L,分别为0.160 0、0.198 8、0.225 0、0.606 8 mg/L。混剂复配筛选中咯菌腈和吡唑醚菌酯质量比为5颐1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EC50值为0.043 1 mg/L,增效系数为3.84。田间试验验证了该复配药剂的防治效果。[结论]筛选的咯菌腈·吡唑醚菌酯混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4.
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防治水稻穗颈瘟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2016,(6)
[目的]针对目前稻瘟病抗药性增强、传统药剂防效降低的现象,评价不同药剂防治稻瘟病的效果,增加其药剂的可选性。[方法]以新型高效杀菌剂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为材料,进行水稻穗颈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制剂用量900 m L/hm~2,在水稻破口5%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对水稻穗颈瘟、纹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穗颈瘟防效90.7%,对纹枯病防效89.4%,较对照药剂75%肟菌酯·戊唑醇WG和75%三环唑WP的防效均有明显的提高;该药剂对水稻高度安全,能让水稻株型紧凑收敛、光合作用增强,从而达到增产作用,增产率达到26.7%。[结论]新型杀菌剂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能有效防治水稻穗颈瘟并提高水稻产量,值得推广、选择、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5.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45%肟菌·己唑醇WG、10%嘧菌酯CS防治水稻纹枯病、穗颈瘟效果明显,适期用药1次对纹枯病、穗颈瘟的防效分别可达80%以上、85%~90%,值得在水稻防治纹枯病、穗颈瘟上推广应用。每667 m~2 25%吡唑醚菌酯EC、45%肟菌·已唑醇WG、10%嘧菌酯CS经济有效用量分别为70 mL、20 g、90 g,此剂量防病效果显著。防治纹枯病最佳用药适期为田间穴发病率5%左右时,兼治稻瘟病;防治水稻穗颈瘟病宜掌握在水稻破口抽穗5%~10%时,兼治水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6.
郭宁  于淑晶  孙华  马红霞  边强 《农药》2023,(2):154-156
[目的]明确不同配方的吡唑醚菌酯种衣剂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最佳种衣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对茎基腐病主要病原菌效果,测定不同吡唑醚菌酯种衣剂对玉米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效。[结果]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精甲霜灵和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包衣能有效的防治玉米茎基腐病,防效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7.
吡唑醚菌酯及与生物农药复配防治桃枝枯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及与生物农药复配防治桃枝枯病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吡唑醚菌酯对桃枝枯病的防效,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吡唑醚菌酯与生物农药复配对枝枯病菌的生物活性及对病害的抑制效果.[结果]吡唑醚菌酯对桃枝枯病的防效为72.99%,明显优于多菌灵和咪鲜胺等;吡唑醚菌酯与中生菌素或申嗪霉素复配对枝枯病菌...  相似文献   

8.
《农药》2018,(12)
[目的]筛选对火龙果溃疡病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抑菌效果突出的杀菌剂,利用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 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35%氟吡菌酰胺·戊唑醇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较强,EC50值分别为0.0575、0.1512、0.5639 mg/L。田间试验表明,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田间对火龙果茎和果实溃疡病最高防效分别达89.07%、92.72%。[结论] 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对火龙果溃疡病具有很好的防效,可作为田间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聚羟基丁酸酯为壁材,吡唑醚菌酯为芯材,聚乙烯醇(PVA)为连续相稳定剂,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吡唑醚菌酯微囊。研究了不同芯壁比、油水相体积比、PVA质量分数、剪切速度等参数对微囊有效成分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对微囊的形态等进行了表征;在不同的p H值条件下探讨了微囊的缓释性能;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微囊对稻瘟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当PVA的质量分数为2%,芯壁材质量比为1∶5,油水相体积比为1∶20,剪切速率为8 000 r/min时,可制备出形状规则、粒径为1.9μm的微囊,载药量和包封率可分别达到15.00%和74.40%。微囊中吡唑醚菌酯的释放对pH敏感,在碱性条件下释放较慢。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微囊对水稻稻瘟病防效与原药防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桶混助剂对吡唑醚菌酯防治黄瓜靶斑病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结合助剂的结构特点,探究了SP-4806、SY-A、SY-B、SY-C等4种桶混助剂对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靶沉积界面性能、黄瓜体内吸收传导性能以及对黄瓜靶斑病防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助剂均能降低表面张力、接触角,增强润湿渗透性能,促进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黄瓜体内向上传导作用,且助剂SP-4806对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黄瓜体内向下传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4种桶混助剂均不同程度促进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效,其中添加助剂SP-4806处理的防效较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显著提高,药后9 d防效分别为76.76%。本研究结果可为桶混助剂对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应用于防治黄瓜靶斑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0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低毒及安全药剂,采用GB/T17980.20-2000的方法,对10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比较,并增加调查了病株率防效,以供比较参考。结果表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防效为87.53%,20%丁香菌酯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效为71.97%~79.59%,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井冈霉素水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效为63.92%~66.78%,15%咪鲜胺微乳剂防效为46.73%。病株率防效与病情指数防效趋势一致。试验条件下10个供试药剂对水稻无药害。防治水稻纹枯病可以选用嘧菌酯、丁香菌酯、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唑醇等新型高效杀菌剂,优先推荐丁香菌酯。为减缓抗性,建议采用药剂复配或轮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对花生褐斑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混合对花生褐斑病毒力增效作用。[方法]室内联合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筛选得到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增效型混剂。[结论]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以1:1混配对抑制菌丝生长增效最为明显,共毒系数为138.86。田间药效试验中,20%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4.50%,显著优于2个单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药》2019,(6):48-50
为验证国产吡唑醚菌酯对苹果炭疽叶枯病的防效,2018年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5 g/L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苹果叶片和果实上炭疽叶枯病的防效均达到97%以上,0.5%倍量式波尔多液的防效均在95%以上,两者无显著差异;43%戊唑醇悬浮剂和3%多抗霉素水剂防效较差。建议交替使用吡唑醚菌酯和波尔多液,控制吡唑醚菌酯的用量和频次,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吴玉星  王亚娇  韩森  栗秋生  孔令晓 《农药》2022,(6):449-452+464
[目的]明确氨基寡糖素与吡唑醚菌酯减施联合应用防治小麦白粉病协同增效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温室盆栽法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测定防效,比色法测定植物抗性酶活性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氨基寡糖素与吡唑醚菌酯推荐剂量减施30%混合使用,可使吡唑醚菌酯防治效果提高36.64%~41.57%,恢复或高于推荐剂量防效,并能提高小麦防御酶活性,降低叶片细胞损伤。[结论]氨基寡糖素与吡唑醚菌酯混用防治小麦白粉病,可降低吡唑醚菌酯用量约30%。  相似文献   

15.
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肟醚菌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肟醚菌胺是一种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具有显著防效.概述了肟醚菌胺的化学名称、理化性质、毒性、作用机理、创制经纬、药效结果、专利概况及合成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新药剂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在邗江、东海、通州、靖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不同施药时间、剂量处理间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防效,与对照药剂防治效果相当,且使用方便。其最佳施药时期在水稻生长前期,施药剂量以3 000 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吡唑醚菌酯对大豆炭疽病防效及保健增产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吡唑醚菌酯是巴斯夫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活性的具有保健作用的QoI类杀菌剂.主要研究了吡唑醚菌酯对大豆炭疽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对大豆的保健增产作用.[结果]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67.5、100、135 g a.i./hm2对大豆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58.5%、75.8%和85.7%;18.3% Opera SC 90、110g a.i./hm2的防效分别为69.6%和82.5%;对照药剂25%丙环唑EC 169 g a.i./hm2的防效为61.2%.在使用吡唑醚菌酯处理后的田块,大豆的产量、株高、底荚高度和百粒质量显著提高,但对大豆植株的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每株结荚数并未产生影响.[结论]用吡唑醚菌酯处理后,大豆豆荚的颜色更为鲜亮美观,颗粒饱满,提高了大豆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方法]吡唑醚菌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以邻硝基甲苯和对氯苯胺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环合、氧化、溴化、缩合、还原、酰化、甲基化等工艺制备吡唑醚菌酯。[结论]以对氯苯胺计总收率大于55%,产品纯度大于95%。该工艺具有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和易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吡唑醚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和水稻纹枯病具有优良离体活性。  相似文献   

19.
9种杀菌剂防治苹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种杀菌剂防治苹果炭疽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前施药防治苹果炭疽病,试验中9种杀菌剂均具有较好防效,在处理剂量范围内对果树安全.第6次药后调查,制剂用量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000 mg/kg的防效最高,显著优于其他各药剂处理;其次为25%咪鲜胺乳油1 333.2 mg/kg,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428.5 mg/kg,25%吡唑醚菌酯乳油333.3 mg/kg,防效达88%以上.生产上应在发病前施药,间隔7~10 d喷药1次,连喷5次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防治水稻稻曲病的高效、低毒、安全杀菌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吡唑醚菌酯等8种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唑类杀菌剂10%苯醚甲环唑WG 90 g/hm2、250 g/L丙环唑EC 90 g/hm2、12.5%氟环唑SC 90 g/hm2、430 g/L戊唑醇SC 90 g/hm2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250 g/L吡唑醚菌酯EC 112.5 g/hm2、250 g/L嘧菌酯SC 112.5 g/hm2处理的防效均在80%以上,显著高于25%咪鲜胺EC 337.5 g/hm2及20%井岗霉素SP 150 g/hm2处理的防效。在试验条件下,8个供试药剂对水稻后期生长无药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