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不同地方采集分离了57个稻瘟病菌菌株,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烯肟菌胺(SYP-1620)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未对烯肟菌胺产生抗性,其中最敏感的菌株EC50值为0.03028 mg/L,最不敏感的菌株EC50值为0.18297 mg/L,所有菌株敏感性频率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初步确定将所有菌株的EC50平均值0.091 68 mg/L作为稻瘟病菌对烯肟菌胺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2.
通过药剂驯化和紫外诱导2种方法诱导J1、H1、DL1和DL2稻瘟病菌菌株对烯肟菌胺的抗性,并测定其对烯肟菌胺与嘧菌酯、稻瘟灵的交互抗药性.结果经药剂驯化的J1、H1、DL1和DL2菌株均对烯肟菌胺产生了中等抗药性;经紫外诱导DL1和DL2菌株对烯肟菌胺产生了中等抗性,J1和H1未产生抗性仍为敏感菌株;经测定稻瘟病菌对烯肟菌胺与嘧菌酯、稻瘟灵的交互抗药性表明烯肟菌胺与嘧菌酯具有交互抗药性,与稻瘟灵无交互抗药性.  相似文献   

3.
陈明丽  纪明山  刘志恒  祁之秋  张杨  王芳 《农药》2008,47(2):142-144
2005-2006年从辽宁省8个地区共采集分离了122个稻瘟病菌菌株,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这8个地区的稻瘟菌均未对烯肟菌酯产生抗性;初步确定将所有菌株的EC50的平均值1.4176 mg/L作为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其中,最敏感的是抚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1.2678 mg/L;最不敏感的是营口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1.5576 mg/L.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沈瑛  张大羽等 《农药》1995,34(2):9-11
将从田间感病品种原丰早上分离的稻瘟病原始菌株,接种在经三环唑处理过的该品种上,待其发病后,逐代重复分离诱导菌株,并对原始菌株和诱导菌株对三环唑的敏感性以及三环唑对它们的持效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诱导代次的增加,菌株对药剂的敏感性渐次降低,药剂对菌株的持效期明显缩短,但其致病性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山东农药信息》2005,(2):20-20
烯肟菌胺(试验代号:SYP-1620)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是以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杀菌剂新品种。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6.
由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农用杀菌剂烯肟菌胺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用杀菌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到目前为止.烯肟菌胺原药、5%乳油以及与戊唑醇的混剂已获得农药临时登记。烯肟菌胺及其混剂获得中国发明专利4项,美国专利1项。  相似文献   

7.
从辽宁省8个地区从未使用过烯肟菌酯的水稻田中共采集分离了122株稻瘟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菌株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别,最敏感的是抚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1.2678μg·mL-1;最不敏感的是营口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1.5576μg·mL-1。所有菌株的EC50平均值1.4176μg·mL-1,可作为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经紫外线照射,获得了两个抗药性突变菌株,其抗药性倍数分别为5.29和8.46。抗药性突变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能力均低于野生菌株。由此可见,稻瘟病菌对烯肟菌酯产生抗药性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8.
三环唑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特效药剂,但近年来辽宁省部分地区出现了三环唑防效下降的现象。因为先前已经有报道,稻瘟病菌对稻瘟净、异稻瘟净和稻瘟灵等药剂产生了抗药性,那么,辽宁省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是否也产生了抗药性呢?  相似文献   

9.
《农药》2015,(8)
[目的]探索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Sun-Johnson法测定室内联合毒力,并验证30%烯肟菌胺·噻呋酰胺SC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结果]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为0.352、0.083 mg/L,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5∶1~1∶5五个配比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30%烯肟菌胺·噻呋酰胺SC 76~92 g a.i./hm2的用量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30%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SC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5,(3)
[目的]筛选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有效杀菌剂及其混剂,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5种杀菌剂及4种药剂的5个配比对稻瘟病菌的毒力,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吡唑醚菌酯、三环唑、戊唑醇、咪鲜胺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EC50值分别为0.46、1.92、5.23、7.14 mg/L。将其4种药剂进行复配,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三环唑质量比为1颐3时对水稻稻瘟病菌的作用效果较好,EC50值为0.23 mg/L,增效系数为2.14,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将吡唑醚菌酯与三环唑按质量比1颐3制成25%吡唑醚菌酯·三环唑WP,在40 g a.i./hm2剂量下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效为92.9%。[结论]吡唑醚菌酯及其增效混剂对水稻稻瘟病有优异的防效,为更有针对性地防治水稻稻瘟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室内采用离体叶段法检测了采自辽宁省7个市的53个稻瘟菌株对三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7个市的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未产生抗药性;初步确定所有菌株EC50的平均值0.4259mg/L为辽宁省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基线;最敏感的是丹东菌株和大连菌株,其EC50平均值分别为0.3412、0.3461mg/L,最不敏感的是本溪菌株和沈阳菌株,其EC50平均值分别为0.5171、0.4938mg/L。  相似文献   

12.
王力钟 《现代农药》2006,5(2):19-20
研究了Strobilurin类杀菌剂烯肟菌胺对黄瓜的生理活性及品质影响。结果表明,经烯肟菌胺处理后,黄瓜叶片中叶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提高,SOD酶活性稍有增加。黄瓜果实中可溶性糖与干物质含量增加,改善了黄瓜果实的口感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增效作用。[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种药不同配比对灰葡萄孢的毒力;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离体叶片法测定最佳组合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 2者以6∶1复配时增效最明显,对孢子萌发和其他菌株的菌落扩展,对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均显示增效;在剂量为250~350 g a.i./hm~2时,对灰霉病的防效高于80%。[结论]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霉病防效高,可用于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烯肟菌胺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烯肟菌胺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2)柱,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检测波长275 nm;以乙腈一水(体积比85:1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外标法对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在0.05~10.0 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2%,样品测定的标准偏差0.0285,变异系数为0.295 3%.  相似文献   

15.
宋瑞利  司乃国  李轲轲  单忠刚 《农药》2008,47(12):871-873
2006-2008年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烯肟菌胺EC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爱可)对向口葵锈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0~200 g a.i./hm2处理剂量下,间隔8~12 d,施药2~3次能够有效控制向日葵锈病的发生,防治效果优于三唑酮、醚菌酯等常规药剂;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处理区的向口葵产量,较空白对照和三唑酮、戊唑醇对照药剂区的产量均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农药》2019,(10)
[目的]明确嘧霉胺防治韭菜灰霉病的科学剂量。[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叶面喷雾法分别测定嘧霉胺对韭菜灰霉病的室内毒力以及田间防效,同时采用盆栽喷雾法测定了嘧霉胺对韭菜的安全性。[结果]嘧霉胺对韭菜灰霉病菌的EC50值为30.23 mg/L。40%嘧霉胺悬浮剂,按制剂用量1125、2250、4500 g/hm~2喷雾处理后,对韭菜植株生长安全。田间试验表明:40%嘧霉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450 g a.i./hm~2对韭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平均防效在72.65%以上。[结论]嘧霉胺对韭菜灰霉病菌防治效果较好,十分适合用于防治韭菜灰霉病。  相似文献   

17.
本发明所涉及的化合物为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用杀菌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文通用名为烯肟菌胺。化学名称:2-甲氧亚氨基-N-甲基-2-{{{{[4- (2,6-二甲基)苯基]-3-丁烯-2-基}亚氨基}氧基}甲基}苯基乙酰胺本化合物发明于1999年,2001年首次列入"国  相似文献   

18.
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植株法测定了不同地区59个黄瓜白粉病菌菌株对烯肟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菌株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EC50值最大为5.30 mg/L,最小仅为0.19 mg/L,平均值为72.59 mg/L,由于菌株均采自未使用过烯肟菌胺杀菌剂的田间,敏感性频率分布旱近似正态分布,可作为黄瓜白粉病菌对烯肟菌胺的相对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19.
20%烯肟菌胺悬浮剂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国生  侯广新  路军  杜微 《农药》2004,43(5):221-223
研究了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20%烯肟菌胺悬浮剂(SYP-1620)的悬浮性。简要叙述了该剂型的特点、配方选择、贮存稳定性等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并确定了较佳配方组成、配制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20.
李兴华  张松柏  张德咏 《农药》2014,(4):284-286
[目的]为黄瓜霜霉病药剂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霜脲氰和嘧菌酯混配对黄瓜霜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作用,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结果]霜脲氰和嘧菌酯以5∶5、6∶4和7∶3混配使用时为增效,增效系数(SR)分别为2.07、1.91、1.79;而以3∶7和4∶6混配的SR值分别为1.13和1.47,表现为相加作用;增效配比的田间"桶混"防效表明增效配比7∶3和5∶5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较单剂高,药效持续时间长。[结论]筛选的药剂组合可用于生产上进行"桶混"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