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2)
税法课程是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课程,但其现有考核模式存在重结果轻过程、考核形式单一及缺乏有效的考核反馈机制等问题,无法起到培养和考核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作用,因此应对税法课程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实现考核内容的能力化、考核形式的多样化、考核过程的全程化以及考核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其弊端在于无法全面客观反映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缺乏对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的量化考核。以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这一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为例,提出了基于全过程考核的课程评价模式,增加平时成绩比例,通过随堂测验、课堂讨论、案例式作业、学生授课、科研小论文等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考核评价,督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了课程学习效率,有力保障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8)
专业选修课是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考核方式对于教与学的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专业选修课考核的意义及作用,重点分析了现有考核方式的特点,结合液压技术进展课程考核中的问题,对专业选修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与理论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国贸专业《商务英语》课程目前存在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方法落后、重分数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等种种问题,导致教学内容僵化,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因此迫切要求进行相关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改革,并以此倒推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力度,以达到地方高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7)
本文以《电气控制与PLC》、《工业自动化技术》和《工程技术应用》三门连续的机类专业自动化控制方向的课程为例,通过对这三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确定项目考核形式,改革考核项目的内容,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使学生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性专业人才。经过考核形式改革后,考试成绩大幅提高,学生工程意识等综合能力得到培养,考核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激发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2):188-19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核心教育理念对工程类专业课程达成度评价提出了知识、能力、素质全面考核的要求。本文从分析现行课程考核方式弊端入手,明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课程考核方式要求,探究工程类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4)
选修课是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综合培养等,与必修课有着明显的差别。然而,选修课开设存在很多问题,其开设、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等是薄弱环节,导致课程内容的选择随意或者过于专业化,课程考评方式老套,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研究了国内外选修课开设与考核现状,提出了针对我国专业选修课考核与评价的建议,促进多种评价元素混合的新教育考核评价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3)
考核评价过程对每一门课程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成绩的评价,同时也是教学的重要反馈,历来在各门课程当中被充分重视,然而考核评价在顶岗实习课程中的实施效果却一直不够良好。纠其原因可归纳为:考核评价缺乏统一规范标准、学生重视不足、企业评价不认真。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9)
当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存在诸如英语课时不足、教学内容陈旧、课程实践缺乏、课程考核不全面等问题。只有通过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创新课程考核、丰富教学方法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辅以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规章制度等的保障,才能培养出符合外贸行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9)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让学生经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后,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但目前的高职课程考核内容、形式、目标单一,从内容到形式上仅起到了知识学习导向的作用,不能达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育的目标。为了适应高职现有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传统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端,以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为例,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考核改革理念(改革考核内容、改革考核形式、改革考核目标)和具体的考核方法(理论知识考核、项目过程考核、职业素养考核、期末综合项目实践考核、课程考核成绩汇总)。  相似文献   

11.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文章分析了设计类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针对设计类课程的特点和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过程性考核的多元化评价模式的基本框架,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数学模型,并结合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特点,进一步介绍了应用该考核方法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6)
管理文秘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实践性较强,而教学实践环节又相对缺乏,决定了课程在教学设计上有较高要求。基于此,依照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内容、形式、考核等进行再设计,并进行有益尝试,通过实施后学生评价,对此次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与反思,旨在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管理文秘课程教学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7)
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较快,但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比较单一。该文通过探索艺术设计类课程展评制考核评价方式与方法,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展评制考核评价模式,使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  相似文献   

14.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被中国高校采用,由于多数高校采用基于成绩的竞争性分流方式,导致小专业学生成绩普遍偏低,缺乏专业认同感。分析了大类培养模式下小专业现状和传统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小专业的影响,指出课程考试应以促进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夯实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和提升专业认同感的改革思路。基于全程考核理念,提出了分单元进行知识点测试、设计探索性作业、给出自学章节进行测试和改进课程考试方式方法的具体措施,并进行了初步实践。结果表明:教学过程中全程考核,以及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对于促进小专业教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36)
《材料现代表征技术》是材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学位课,在整个培养计划的专业课程架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该课程还存学生的学习原动力不足,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等问题,如何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教学内容、授课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材料现代表征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6):167-168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的试点工作对教育评价的方式与方法提出了新要求。文章结合电子商务现代学徒培养特点,以实践课程为例,围绕考核评价体系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4个阶段,探讨了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当前高校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特点及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基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化考核方法,通过构建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正确衡量和检验学生的设计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7)
课程考核是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的程度的有效方法,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针对当前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课程的考核现状,分析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显示技术基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说明专业课考核采用过程化、多样化的改革方式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4)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设计类专业课程可以采用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以企业实际项目为依托,构建知识应用型课程体系。课程考核评价改革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该文以产品交互与界面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价改革为例,分析了设计类专业课程项目化实践教学的特点,针对现有考核评价模式存在的考核内容单一、考核评价标准笼统、考核方式不合理、评价反馈机制缺失等问题,提出考核内容模块化、考核评价标准清晰化、考核评价方式合理化、健全形成性评价与反馈机制、考核评价主体多样化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32)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考核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是评价老师教学的好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在以往经济法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在考核形式、内容、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不利于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听课效果的提升。经济法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基于能力培养视域下的经济法课程考核模式要从内容、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进而提升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技巧,达到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