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改性PBS载体的噻虫嗪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锐  杨琛  喻湘林  宋新根  李晓刚 《农药》2013,(5):334-336
[目的]制备基于改性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载体的噻虫嗪微胶囊。[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聚乙烯醇-1788为乳化分散剂制备微胶囊,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微胶囊进行形貌表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微胶囊的缓释行为。[结果]经聚碳酸亚丙酯(PPC)共混改性后的PBS载体微胶囊的包封率为80.53%、载药量为54.47%,平均粒径为4.83μm,缓释期为25 d。[结论]改性后的PBS载体微胶囊具有较好的形貌,载药量和包封率比纯PBS载体微胶囊高,药物缓释期限更长。  相似文献   

2.
《农药》2016,(1)
[目的]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亚丙酯(PPC)复合材料为壁材,制备毒死蜱微胶囊。[方法]以聚乙烯醇(PVA)-1788为连续相,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胶囊,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微胶囊粒径,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微胶囊形貌进行表征,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微胶囊的包封率、载药量及缓释性能。[结果]经PMMA共混改性后的PPC载体微胶囊,平均粒径为7.15μm,经测载药量为27.56%,包封率为83.77%,对毒死蜱的缓释效应优于单纯以PPC为壁材的微胶囊,缓释期为33 d。[结论]2种聚合物共混改性后的微胶囊在降解性、缓释期上克服了以单一聚合物为壁材的缺点,载药量、包封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3.
章彬  林钰婷  任璐 《农药》2014,(5):328-330,336
[目的]制备以改性的β-环糊精为载体的七氟菊酯微胶囊。[方法]以聚乙烯醇-1788为乳化分散剂,运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微胶囊,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微胶囊进行形貌表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微胶囊的缓释行为。[结果]β-环糊精与PBS按4∶3的比例共混改性后制备的载体微胶囊的包封率为87.08%、载药量为57.81%,平均粒径为10μm,缓释期为25~27 d。[结论]改性后的β-环糊精载体微胶囊具有较好的结构形貌,载药量和包封率均比脲醛树脂载体微胶囊高,且缓释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制备基于聚乳酸(PLA)改性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载体的噻唑磷微胶囊。采用溶剂挥发法以聚乙烯醇-1788为乳化分散剂制备微胶囊,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微胶囊进行形貌表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微胶囊的缓释行为。经聚乳酸(PLA)共混改性后的PBS载体微胶囊的包封率为85.27%、载药量为61.64%,平均粒径为5.46μm,缓释期为30 d。改性后的微胶囊具有较好的形貌,载药量和包封率比纯PBS载体微胶囊高,药物缓释更长。  相似文献   

5.
聚碳酸亚丙酯(PPC)是一类重要的绿色环保型可降解材料,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本文简要论述了生物降解材料聚碳酸亚丙酯的性能、合成以及应用,综述了聚碳酸亚丙酯的相关研究:PPC材料的生物降解性;PPC与无机材料共混改性;聚碳酸亚丙酯的溶液共混;聚碳酸亚丙酯的熔融共混;引入第三单体。最后,对聚碳酸亚丙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指出聚碳酸亚丙酯在降解塑料方面将会有难以估量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聚碳酸亚丙酯改性复合材料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溶液共混法实现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乙二醇(PEG)的共混改性,提高PPC的热性能。通过1HNMR、FTIR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表明聚合物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两者之间为简单的物理共混,相容性较好,而且共混物的亲水性随着PEG组分的增加而增强。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分解温度(Td)都比PPC高,Tg和Td95%最高分别达到51℃和410℃,比PPC提高了29℃和130℃。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6,(3)
[目的]研究制备丁草胺微胶囊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为载体,水为连续相,讨论分散剂种类及用量、芯壁比、乳化剪切速度对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微胶囊成囊影响。[结果]当芯壁材比为1:2,1%的PVA-1788为分散剂,在14 000 r/min下剪切,制备的微胶囊为规则的球形。载药量为13.92%,包封率为81.41%,平均粒径为9.01μm,规则的球形。[结论]该方法可制备良好的载药和包覆性能的丁草胺微胶囊。  相似文献   

8.
采用马来酸酐(MAH)作为封端剂与聚碳酸亚丙酯(PPC)进行接枝反应,制备了MAH改性聚碳酸亚丙醋(M-PPC).将M-PPC用于聚碳酸亚丙酯/聚乳酸(PPC/PLA)复合材料中,考察了MAH对PPC/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形状记忆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扫描电镜(SEM)观察到M-PPC对复合材料界面影响显著,力学...  相似文献   

9.
《农药》2015,(10)
[目的]制备联苯肼酯微胶囊,探究其载药量及包封率、缓释性和光稳定性随组装层数增加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壁材,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联苯肼酯微胶囊,流点法筛选分散稳定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量和缓释性能并以此确定组装体系最佳p H值,HPLC法测定联苯肼酯在紫外光下的分解率。[结果]最佳分散稳定剂为SP-3060,组装体系p H值为4。组装层数为12、16、20层的联苯肼酯微胶囊载药量分别为82%、81.6%和78.3%;达到最高释放率所需时间较原药延长了1.6、2.4、2.6倍,在紫外光下的光解率降低了56%、68%和71%。[结论]制备出性能优异的联苯肼酯微胶囊,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获得了不同特性的联苯肼酯微胶囊,其中组装层数为16层的联苯肼酯微胶囊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噻虫嗪是新型烟碱类杀虫剂,本文选择脲醛树脂作为囊壁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对噻虫嗪进行包裹,制备了具有缓释功能的噻虫嗪微胶囊。使用智能溶出试验仪,考察了微胶囊的包裹率、载药量和溶出率。采用纳米粒度分析仪和场发射扫面电子显微镜,对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和表观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尿素和甲醛的最佳比例为1/1.8,此时包埋率为86.40%,载药量为18.21%,在18天内可以实现均匀释放。田间试验表明,采用18.54%噻虫嗪微胶囊,用量为60 g·ai/亩具有较好的杀灭水稻飞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柳黎  李婷  汪洋  东为富 《塑料》2020,49(1):1-5,10
将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置于特定温度下,引发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在聚碳酸亚丙酯(PPC)溶液中聚合,制备得到聚碳酸亚丙酯/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PPC/PDAP)共混膜。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万能试验机和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对共混膜的红外吸收、结晶性、热、力学和阻隔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DAP的聚合,提高了PPC的结晶性,使PDAP在PPC基体中形成交联网络,提高了共混膜的热、力学和阻隔性能。相比纯PPC,当DAP含量为20%时,共混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5.3℃和266%;当DAP含量为40%时,共混膜的失重5%热分解温度提高了50.9℃,透湿系数下降了25%,因此,阻隔性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2.
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是一种新型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脂肪族聚碳酸酯。与其它聚合物进行共混改性是改善PPC基材综合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从PPC的合成工艺、性能特点和应用出发,综述了近十年来PPC与可降解聚合物、非降解聚合物、无机粒子等进行溶剂共混和熔融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PPC将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韦佩彪  祝林芳  徐维明  江光奇 《农药》2020,59(4):261-265
[目的]为了降低阿维菌素和噻唑膦的分解以及对作物的药害,提高其药效,制备阿维菌素·噻唑膦复配型微胶囊悬浮剂。[方法]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乙二胺为反应单体,阿维菌素和噻唑膦为芯材,二甲苯为溶剂,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结果]该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6.095μm,近似圆球形,表明光滑,阿维菌素和噻唑膦的包封率分别达到99.51%和80.86%,载药量分别为1.03%和4.02%,悬浮率分别为85.43%和97.74%。该微胶囊悬浮剂的缓释性能优于85%噻唑膦原药、20%噻唑膦水乳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3%阿维菌素水乳剂;该微胶囊悬浮剂具有优异的屏蔽紫外光降解性能。[结论]阿维菌素和噻唑膦通过界面聚合法微胶囊化后可以显著增强其缓释和屏蔽紫外光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乙二胺和三聚氯氰为原料,通过"一步法"合成了端胺基型超支化乙二胺三嗪聚合物(HBP);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HBP改性的聚碳酸亚丙酯(PPC)树脂,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组合式数显冲击试验机、旋转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制备的PPC/HBP共混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1.5%(质量分数,下同)的HBP,PPC/HBP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50.0%和55.4%;且HBP的加入使PP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热分解温度均有所提高;HBP是一种有效的PPC改性剂。  相似文献   

15.
聚碳酸亚丙酯(PPC)由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合成,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透明性和气体阻隔性能,其改性研究一直是可降解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天然高分子、纤维、合成高分子共混改性PPC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进展,并综合研究成果对其应用及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对可降解塑料聚碳酸亚丙酯(PPC)进行改性是改善其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有效方法.综述了近年来改性PPC的研究机理,介绍了PPC的合成机理和热降解机理,主要阐述了PPC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碳纤维、碳酸钙、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粘土、纤维素、有机蒙脱土(OMMT)等材料与PPC进行共混改性,化学方法主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现有剂型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备性能优异的微胶囊。[方法]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为壁材,二氯甲烷为溶剂,聚乙烯醇为乳化剂,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胶囊。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得到PBS用量、二氯甲烷用量、PVA用量以及剪切时间的最优组合。[结果]在0.2%PBS、20%二氯甲烷、3%PVA、剪切时间3 min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胶囊平均粒径为8.33μm,包封率为66.31%,基本呈规则球形,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结论]正交试验可以快速准确优化工艺参数,溶剂蒸发法制备的微胶囊外形好,缓释效果显著,有利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安全、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乙二醇(PEG)的共混,提高PPC的热性能、亲水性和降解性能。通过1HNMR、FT-IR、XRD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表明聚合物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两者之间为简单的物理共混,相容性较好。共混物热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为61℃,比PPC提高了39℃,Td50%和最高分解速率时的温度都在242~262℃范围内,高于PPC的Td50%(235℃)和Tmax(238℃);共混物亲水性是PPC的12~33倍,其溶液降解性最多比PPC提高16倍,而生物降解性能至少比PPC提高4~6倍。  相似文献   

19.
《塑料》2015,(3)
采用聚碳酸亚丙酯(PPC)对交联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进行熔融共混改性研究,运用熔体流动速率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万能拉力机等表征手段对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晶性能、相容性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PC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的熔体黏度值不断增加,结晶度下降,相容性降低,拉伸强度降低,在PPC质量分数为40%时断裂伸长率为67.2%,比纯PBS提高了5.72倍,材料的韧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防治紫薇长斑蚜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紫薇长斑蚜的生物活性及复配增效效果,并采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噻虫嗪与螺虫乙酯6∶1复配时对紫薇长斑蚜的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达138.44。5%噻虫嗪·螺虫乙酯EC(6∶1)药后15 d对紫薇长斑蚜的田间防效可达90%以上,高于单剂使用防效。[结论]噻虫嗪与螺虫乙酯6∶1复配能够有效防治紫薇长斑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