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景观中的场所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使景观中体现出一定的人文精神和地域特色,需要设计师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与场地之间反复进行对话交流。设计师需要对场地深层次的观察和理解才能把握其中抽象的场所精神。场所精神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由三个层面的组成:自然特征、历史文化特性、区域特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景观的场所特征分析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杭州环湖地区北山、南山、湖滨三个不同功能的历史街区的景观特征分析,从场所、结构、功能的比较研究,从中发现不同街区间的景观结构与主体元素特征的差异性,通过渗透原理与有机联系理论,寻找环湖地区的空间次序、建筑形态等景观韵律变化的整体特征;用场所文脉理论探讨景观特征保护与场所精神营造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迟为飞  牛琦 《山西建筑》2006,32(13):15-17
分析了当前景观建设中场所精神的丧失现象,通过引入俞孔坚先生揭示的场所贯穿始终的景观设计道路之上中西文化殊途同归,证明了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回归的必然性。最后引入了景观的整体性原理,并分析了运用该原理指导下的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贾佳 《建筑与文化》2016,(7):162-163
该文从体验的主观角度出发,探寻了场地特征和场所精神对于场地设计的重要意义,并以人的场所体验通过对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滨水景观的设计解读,重新审视场地场所精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自豪  范梦蝶  张跃伟 《城市建筑》2023,(18):194-196+204
随着城市的有机更新及快速扩张,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进程中的重要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当下民众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不断增加,在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希望找到独属于自身的归属感。如今老旧小区的改造在不断推进,由于规划等问题,导致老旧小区改造设计出现同质化现象,从而无法唤起居民对所住小区空间环境的记忆。老旧小区内景观绿化部分是居民接触十分密切的地方,通过对融合小区场所精神打造景观绿化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解决如何融合小区场所精神打造景观绿化设计的问题,积少成多,以期达到助推地方历史文化延续和传承的效果。通过对老旧小区景观绿化改造设计如何营造场所精神进行探讨,借此归纳一定的规律性,以期对接下来的老旧小区改造进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场所精神引入到大学校园景观空间规划中有助于营造不同功能的空间,延续校园文脉,唤起师生强烈的精神体验,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应从校园空间结构、建筑设计、景观标志设计等方面增强校园景观空间的识别性,营造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景观空间,增强人们对校园景观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7.
重回城市的场所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栋 《中外建筑》2004,(5):17-20
二十世纪是个数字的世纪,城市空间亦成了更纯自然科学的产物,众多现代建筑理论对城市中具体的生活环境及其意义忽视或冷漠,从而不能从精神的高度把握城市的本质意义.本文通过对建筑现象学场所精神概念的探讨,试图将场所精神结合到现代城市空间的塑造中去,展现给人们一个本真的好的城市空间的可能:城市就是"场所"的创造与组合.  相似文献   

8.
魏莹  柯善军 《山西建筑》2007,33(36):41-42
如何在住区环境设计中体现场所精神,尊重居民的参与权,创造居住者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实现住区环境与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的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9.
当代城市场所营造已经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科高速发展的今天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现在城市中场所营造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案例,提出一系列城市场所营造的基本原则,为城市场所营造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早期的中学校园空间规划已不能满足当代的需求,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较少进行校园更新的偏远地区尤为明显。文章以陕西安康石泉中学为例,从校园整体的规划布局和各功能分区的关系入手,综合交往空间营造、场地环境分析、地域文化及师生户外体验等层面,探索在场所精神视野下中学校园景观的更新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城市设计和场所设计相关理论,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广场—成都舞台为例,通过分析其图底关系,空间围合,人群活动类型,进而论证出成都舞台杰出的场所精神的营造。  相似文献   

12.
景观环境为建筑的产生提出了制约和期待:同时,建筑也把场地景观中所隐含的需求诠释和表达出来。因此,设计者必然将场地的期盼贯穿于建筑的塑造中,将案观环境的潜在意义揭示出来,从而能与号观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创造一个建筑与景观相融合的场所。  相似文献   

13.
前进农场森林公园设计以扎根北大荒文化为主题,以自由的平面、丰富的或具有特性的空间、简洁的造型为基本原则,将休闲娱乐功能与其他功能相结合,将生态性与文化性、实用性相结合,是一个尊重场地特性与场所精神的人性化和生态化的现代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城镇化率高达63.89%,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据将达75%~80%,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中期发展水平。但同时也面临着生育率下降与老龄化加剧的“人口红利”不断减弱的情况发生。因此,国家从战略层面提出的“产城融合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既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人口红利”逐渐向“人才红利”转变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15.
陈超  陈飞虎 《城市建筑》2024,(1):153-156
文章分析具有学居旅多重特性的环境中不同人群的需求,研究校园景观中如何对已经破旧的环境进行道路规划和景观营造,为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提供设计思路。首先对校园环境进行分析,得出开放式校园存在的必然性以及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再以湖南大学工会景观改造方案为例,结合已经成熟的场所精神理论,逐个剖析解决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优秀的复合空间必须满足人们对于场所的审美需求、功能需求和精神需求。对具有多重功能需求的空间进行改造设计,不仅要考虑环境的美观,还要考虑景观的改造方案是否符合其在地理空间与文化背景下的定位,同时在功能上应满足不同人群的具体要求,并对人流进行有效疏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博物馆作为一个特殊的建筑群体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但是由于受到设计风格"标准化""统一化"的影响,"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博物馆担负着民族文化内涵的创造与传承,其表现形式必然要根植于所处文化环境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即场所精神。因此,本文通过对典型设计案例的分析,提取了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的场所精神内涵和建构方法,为室内空间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0世纪 60至 70年代流行于西方社会的场所精神理论 ,从其时代背景、哲学渊源、精神内涵及实践等方面分别做了介绍 ,肯定了场所精神的可贵之处 ;然后指出了其作为一种理论和设计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结构和研究方法有待完善 ,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 ,而且过分强调传统的分量 ;最后结合城市设计实践进一步说明其局限性 .正确地认识场所精神理论 ,对于我国当前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在"生态型、景观型、开放型"的原则指导下,探讨与深入新型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模式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华大多元文化的特色,特别是在新大学校园都比较趋同的情况下,抓住校园场所的精神特征和建筑现象,延续华侨大学的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大学精神、治校理念,贯穿了一种生命文化、龙舟文化、"场所精神"与校园文化高度融合的景观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某个自然山地的观察调研,关注“非设计”现象及其价值参考,探讨游憩活动本质需求,人与环境使用的互动关系以及多样化高质量公共景观的内在生存语境,并对当前的“回避矛盾”、“割裂关联”、“阻碍修复”等城市公共景观现状有所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