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幼虫田间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于2010年在贵州省黔中水稻区发生危害,采用田间小区的方法,试验了3种杀虫剂不同剂量对稻水象甲幼虫进行防治。[结果]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2250、1875、1500 g a.i./hm2和22%吡虫.毒死蜱乳油660 g a.i./hm2、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0 g a.i./hm2防治稻水象甲幼虫药后15 d防效均在65%以上。[结论]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可作为防控稻水象甲幼虫的主要药剂,用22%吡虫.毒死蜱乳油、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控稻水象甲幼虫,需用高剂量660、150 g a.i./hm2,建议在生产上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2.
《农药》2019,(10)
[目的]筛选黄条跳甲防治药剂新配方和防控新技术。[方法]筛选不同药剂配方,采用喷雾法、撒施法等评价田间防效。[结果]哒螨灵与啶虫脒、联苯菊酯与呋虫胺、联苯菊酯与噻虫嗪复配,均对黄条跳甲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使用60%哒螨灵·啶虫脒WP 202.5 g a.i./hm~2、20%哒螨灵·啶虫脒ME 90 g a.i./hm~2喷雾以及1.5%联苯菊酯·呋虫胺GR 450 g a.i./hm~2移栽前穴施、1%联苯菊酯·噻虫嗪GR 600 g a.i./hm~2移栽后撒施,防效均可达到80%左右。[结论]上述4组复配药剂均可有效防治黄条跳甲幼虫以及成虫,不同剂型和施药时间对防效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郇志博  于世幸  王明月 《农药》2023,(7):530-533
[目的]为了筛选出对海南豇豆蓟马和斑潜蝇防效较好的药剂。[方法]开展了4种杀虫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SC)50 g a.i./hm2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WG)100 g a.i./hm2对蓟马药后3 d的防效为76.2%和75.8%。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DC)50 g a.i./hm2和50%氟啶虫胺腈WG 100 g a.i./hm2对斑潜蝇药后7 d的防效为73.0%和76.5%。[结论]推荐5%溴虫氟苯双酰胺SC和50%氟啶虫胺腈WG防治海南豇豆蓟马,50 g/L双丙环虫酯DC和50%氟啶虫胺腈WG防治海南豇豆斑潜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剂型烯啶虫胺对大型溞的安全性。[方法]参照OECD标准试验方法,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为试验生物,测定了97%烯啶虫胺原药、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结果]97%烯啶虫胺原药、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对大型溞的48 h-EC_(50)分别为30.106、93.240、22.584、0.558 mg a.i./L。[结论] 97%烯啶虫胺原药、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分别为低毒、低毒、低毒和高毒,剂型对急性毒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药》2017,(1)
[目的]明确20%灭蝇胺·噻虫胺悬浮剂不同剂量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防治效果,为药剂生产及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灌根法测定不同剂量20%灭蝇胺·噻虫胺悬浮剂对韭蛆的田间防效。[结果]对韭菜灌根1次,14 d后各处理的20%灭蝇胺·噻虫胺悬浮剂900、1350、1800 g a.i./hm~2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防效均达90%以上。[结论]20%灭蝇胺·噻虫胺悬浮剂900~1800 g a.i./hm~2的对韭蛆防效好,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防治安徽韭菜韭蛆的杀虫剂及复配组合。[方法]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法测定杀虫剂及复配剂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噻虫胺对安徽韭菜韭蛆室内毒力最高,田间用量为750 g a.i./hm~2时,韭蛆防效达100%,药后1代成虫防效达90%以上。此外,噻虫胺·辛硫磷(375+3000)g a.i./hm~2时,韭蛆和药后1代成虫防效均可达100%。噻虫胺·溴氰菊酯(750+15)g a.i./hm~2时,亦可有效防治韭蛆及药后1代成虫。[结论]防治安徽韭菜韭蛆,可选用噻虫胺,亦可选用噻虫胺与辛硫磷(1∶8),或噻虫胺与溴氰菊酯(50∶1)复配。  相似文献   

7.
10种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10种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检测防治效果,以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20%异丙威乳油、50%敌敌畏乳油速效性较好,药后1 d的防效为75.61%~80.78%,与其它药剂处理差异显著;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持效性较好,药后14 d的防效为85.37%~94.16%,与其它药剂处理差异显著。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胺是生产上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240 g/L氟啶虫胺腈SC防治番茄上烟粉虱的效果。[方法]采用温室和大田试验方法,测定240 g/L氟啶虫胺腈SC对番茄上烟粉虱的防效。[结果]温室中,240 g/L氟啶虫胺腈SC使用量72~108 g a.i./hm2时,3~14 d烟粉虱成虫、若虫防效均达90%以上。大田中,108 g a.i./hm2使用量对成虫和若虫3~14 d防效分别达86.8%和70.4%以上;72 g a.i./hm2效果较差。[结论]240 g/L氟啶虫胺腈SC可有效防治温室番茄上烟粉虱,大田使用时要采用较高使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60%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烟田烟蚜和烟青虫的最佳使用剂量和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60%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烟蚜和烟青虫防治效果良好,试验剂量54、72、90 g a.i./hm~2处理在第7天对烟蚜和烟青虫的防效分别为90.58%~94.05%、90.85%~93.81%。[结论] 60%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是防治烟蚜和烟青虫的理想药剂,且对作物安全,建议在烟蚜发生初期或烟青虫幼虫3龄前使用54~90 g a.i./hm~2喷雾为宜。  相似文献   

10.
氟啶虫胺腈对水稻褐飞虱的室内杀虫活性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彭  黄新培  谢忠能  余晔  辛建忠  王春生 《农药》2012,(10):760-762,770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水稻褐飞虱的杀虫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稻茎浸渍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原药对水稻褐飞虱的LC50值分别为3.52、1.60 mg/L,LC90值分别为31.27、21.50 mg/L,表明氟啶虫胺腈与吡虫啉对褐飞虱均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用量50、75、100 g a.i./hm2于药后3 d的防效达61.6%~97.1%,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7~14 d的防效达84.2%~99.2%,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结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是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较好药剂,推荐用量50~75 g a.i./hm2,重点喷施水稻茎基部。  相似文献   

11.
郇志博  于世幸  王明月  韩丙军  吴琼  徐志 《农药》2023,(10):741-745
[目的]规范溴虫氟苯双酰胺、双丙环虫酯和氟啶虫胺腈3种新药剂在豇豆上的使用。[方法]开展了3种杀虫剂在豇豆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研究。[结果]溴虫氟苯双酰胺、双丙环虫酯和氟啶虫胺腈在豇豆上的半衰期分别为3.1、2.2、3.6 d。在采收间隔期为1、3、7 d时,3种农药的NEDI仅为ADI的0.1%~4.1%,膳食风险可接受。[结论]推荐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分别按照50、50、100 g a.i./hm2在豇豆上喷施,3种农药的共同安全间隔期可设为1 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0.25%噻虫嗪·虫螨腈控释颗粒剂对甘蓝蚜虫的田间防效、最适药剂用量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和甘蓝的增产效果。[方法] 0.25%噻虫嗪·虫螨腈控释颗粒剂在试验地耕地后耙平前进行均匀撒施处理。[结果]药后30 d,562.5、750、937.5 g a.i./hm2的0.25%噻虫嗪·虫螨腈控释颗粒剂对甘蓝蚜虫防治率达到89%以上,增产率达11%以上,对生物安全。[结论]0.25%噻虫嗪·虫螨腈控释颗粒剂防治效果显著,兼有增产效果,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防治稻水象甲成虫药剂室内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2010年在贵州首次发现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1),为了快速筛选出高效、低毒化学药剂,为贵州省稻水象甲成虫化学防治提供依据,采集田间稻水象甲成虫进行室内药剂生测筛选试验。[结果]48%毒死蜱EC对稻水象甲成虫防效最好,药后1 d各剂量处理防效在77%以上,药后3 d各剂量处理防效均达100%;其次为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药后1 d各剂量处理防效在72%以上,药后3 d各剂量处理防效在87%以上;10%醚菊酯SC在剂量为150、180 g a.i./hm2时,对稻水象甲成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以上3种药剂防治稻水象甲成虫活性高且速效性好,可作为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的选择药剂。  相似文献   

14.
《农药》2017,(5)
[目的]明确腈苯唑与氟啶胺混剂对草莓白粉病和灰霉病的防治作用。[方法]联合毒力试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联合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腈苯唑与氟啶胺混配,在比例为1∶1~1∶5时,对草莓白粉病表现出增效作用;田间试验,混剂(腈苯唑∶氟啶胺=1∶3)在33.75~101.25 g a.i./hm~2剂量下,对草莓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草莓灰霉病具有很好的兼治作用。[结论]在一些草莓白粉病和灰霉病同时发生的田块,该混剂在33.75~67.5 g a.i./hm~2时,对控制其危害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并且减少农药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5.
5种复配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5种复配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7%阿维菌素·毒死蜱EC 204~328.5 g a.i./hm2处理保叶和杀虫效果最高,其次为21%氟虫腈·毒死蜱ME 267.75~315 g a.i./hm:和31.5%丙溴磷·氟虫腈EC189~236.25 g a.i./hm2处理,再次为55%氟虫腈·杀虫安WG 495~577.5 g a.i./hm2和3.6%阿维菌素·氟虫腈ME18.9 g a.i./hm2处理.5种复配药剂按以上推荐用量的保叶和杀虫效果均优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EC 8.1 g a.i./hm2和5%氟虫腈SC 30 g a.i./hm2处理.  相似文献   

16.
3种新型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9,(12)
[目的]筛选防治茶小绿叶蝉的安全、高效杀虫剂。[方法]于2016、2017年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3种新型杀虫剂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20 g a.i./hm~2、17%氟吡呋喃酮可溶性液剂90 g a.i./hm~2、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50 g a.i./hm~2对茶小绿叶蝉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 d防效均在89.08%以上,药后14 d防效均在82.58%以上,持效期达14 d左右。[结论]筛选的3种新型杀虫剂均可作为防治茶园小绿叶蝉的有效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农药》2019,(11)
[目的]明确45%噻呋酰胺·嘧菌酯SC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沟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45%噻呋酰胺·嘧菌酯SC 202.5 g a.i./hm~2的防效最好,植株发病率最低(5.75%),2年的块茎防效分别达到73.53%、74.71%,与嘧菌酯处理没有显著差异;45%噻呋酰胺·嘧菌酯SC 168.75 g a.i./hm~2保苗性最好,产量最高,防治效果与25%嘧菌酯SC差异不显著。[结论]45%噻呋酰胺·嘧菌酯SC沟施对马铃薯黑痣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推荐使用剂量168.75~202.5 g a.i./hm~2。  相似文献   

18.
《农药》2017,(4)
[目的]评价5种常用杀虫剂对陆生生态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摄入法和触杀法测定虫螨腈、噻唑膦、氟胺氰菊酯、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虫螨腈对意大利蜜蜂经口毒性LC_(50)(48 h)为6.13 mg a.i./L,对意大利蜜蜂接触毒性LD_(50)(48 h)为0.332μg a.i./只,均为高毒。噻唑膦对意大利蜜蜂经口毒性LC_(50)(48 h)为3.33 mg a.i./L,对意大利蜜蜂接触毒性LD_(50)(48 h)为0.828μg a.i./只,均为高毒。氟胺氰菊酯对意大利蜜蜂经口毒性LC_(50)(48 h)为202 mg a.i./L,为低毒;对意大利蜜蜂接触毒性LD_(50)(48 h)为2.64μg a.i./只,为中毒。噻虫嗪对意大利蜜蜂经口毒性LC_(50)(48 h)为0.141 mg a.i./L,为剧毒;对意大利蜜蜂接触毒性LD_(50)(48 h)为0.00709μg a.i./只,为高毒。烯啶虫胺对意大利蜜蜂经口毒性LC_(50)(48 h)为0.0951 mg a.i./L,为剧毒;对意大利蜜蜂接触毒性LD_(50)(48 h)为0.0324μg a.i./只,为高毒。[结论]上述5种杀虫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试验均表现出不同等级的毒性,对陆生生态环境均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李庆凤  黄健波  高菊芳  袁建忠 《农药》2014,(10):762-764
[目的]评价呋虫胺、噻虫啉、烯啶虫胺、啶虫咪、噻虫嗪和吡虫啉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杀虫活性。[方法]采用药膜法和饲喂法分别测定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触杀和胃毒活性。[结果]除噻虫啉外,其余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德国小蠊成虫和3龄若虫的触杀活性均高于氟虫腈。呋虫胺活性最高,KT50分别为6.29、5.90 min。1%饵剂饲喂成虫和3龄若虫72 h的死亡率均可达到75%以上。其中呋虫胺为最高,分别为98.15%和94.27%,稍逊氟虫腈(100%、100%)。[结论]呋虫胺对德国小蠊具有极好的触杀和胃毒活性,是一个替代氟虫腈合适的候选卫生杀虫剂。  相似文献   

20.
王建田  宋红菊  刘跃群  璩向南  唐涛 《农药》2023,(12):919-922
[目的]明确丁虫腈与氰氟虫腙混用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2021—2022年于湖南隆回开展了丁虫腈与氰氟虫腙混用及6种杀虫剂单用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丁虫腈和氰氟虫腙混用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好且存在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37.5+108) g a.i./hm2桶混处理药后21 d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为88.91%~90.66%,略低于乙基多杀菌素75 g a.i./hm2(90.63%~91.85%),而显著优于丁虫腈45 g a.i./hm2(83.26%~85.56%)、氰氟虫腙360 g a.i./hm2(76.47%~80.4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 g a.i./hm2(70.67%~75.56%)、茚虫威27 g a.i./hm2(64.86%~70.93%)和氯虫苯甲酰胺30 g a.i./hm2(38.76%~46.42%);该处理药后21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9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