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低碳源生活污水(COD/TN5,COD180 mg/L)的脱氮尤其是除磷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控制污泥外循环侧流除磷、分段进水、好氧/缺氧交替运行的SBR工艺的曝气量,实现了碳源的合理分配,获得了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控制曝气量为3.57 m3/(h.m3),在进水COD、氨氮、TN、TP平均浓度分别为121、29、31.4、4.6 mg/L的条件下,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86%、98.6%、61.7%、93.6%。研究还发现,通过污泥外循环强化厌氧释磷可破坏聚磷菌的贮磷平衡,1次/d的污泥外循环侧流除磷不但保障了系统的除磷效果,还简化了侧流除磷工艺的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2.
颗粒污泥的反硝化除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借助SBR反应器,采用厌氧/好氧/缺氧的运行方式,对富集的以反硝化聚磷菌(DNPAOs)为优势菌的活性污泥进行颗粒化培养,约35 d后得到了较成熟的颗粒污泥.考察了该颗粒污泥的脱氮除磷性能,结果表明:当以厌氧/缺氧方式运行时系统具有良好的反硝化除磷性能,缺氧结束时除磷率>96%,对氨氮的去除率为95%左右;外加NO3^- -N的浓度对缺氧段的反硝化吸磷速率有一定影响;颗粒污泥中的DNPAOs可以利用内碳源进行反硝化吸磷,从而实现了同步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3.
以实际污水厂的水质为原型即在COD为限制因素的条件下,选择乙酸钠作碳源,在实验室规模的序批式反应器(SBR)中研究了进水pH与生物除磷的关系.结果表明,在COD为限制因素的条件下,pH值为7.2时的除磷效果最好;COD/P值越小则聚磷菌在污泥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低COD/P值下的出水磷浓度、污泥的磷含量和厌氧条件下的COD去除率均较高,但去除单位磷所需的COD量较少,且MLVSS/MLSS值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好氧颗粒污泥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SBR反应器内接种好氧颗粒污泥,经驯化后对人工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考察了培养过程中污泥形态的变化以及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时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丝状菌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结果表明,丝状菌污泥膨胀对COD的去除率有影响,但对去除NH3-N、TP的效果影响不大。通过增加反应器内的水力剪切力对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有一定的效果,而减小C/N值,均衡进水中的营养可从根本上解决污泥膨胀问题。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的MLSS约为3 000 mg/L,沉降性能较好,SVI为77 mL/g;对COD、NH3-N、TP均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52%9、5%9、0%左右。  相似文献   

5.
以序批式反应器(SBR)为试验系统,采用以乙酸钠、葡萄糖为基质的人工配水为进水,通过固定溶解氧浓度、不断调整进水C/N值和有机负荷,从污泥宏观及微观角度综合研究了C/N值对SBR系统的影响并成功构建了SBR非丝状菌污泥膨胀模型.结果发现:当进水C/N值为52、有机负荷为1.O~1.5 ks/(kg·d)、溶解氧为5~7 mg/L时即可快速引起非丝状菌污泥膨胀;此外,在构建的非丝状菌污泥膨胀模型中,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虽然变差、出水浑浊、透明度差,但仍具有高效去除COD和NH<'+><,4>-N的能力,对二者的去除率仍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用于味精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人工模拟废水在SBR反应器内培养好氧颗粒污泥,35 d后颗粒污泥成熟,反应器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高于95%和99%。采用该反应器处理味精废水,当COD、NH4+-N的容积负荷分别为2.4、0.24 kg/(m3.d)时,对COD、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在90%、99%和85%左右,且颗粒污泥未出现解体的现象。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味精废水为进水,在与上述相同条件下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经过60 d的培养,反应器内的污泥以絮状污泥为主,该系统对COD、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5%、99%和70%。  相似文献   

7.
反硝化除磷菌(DPAOs)能够在缺氧条件下同步完成脱氮除磷,是反硝化除磷工艺的主体。以武汉沙湖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回流污泥为种泥,采用二段式SBR工艺实现了反硝化除磷菌的快速富集。在第一阶段反应器采用厌氧/好氧(A/O)模式运行,可以实现对除磷菌(PAOs)的快速诱导和富集,运行13 d后,SBR反应器对氮、磷的去除率均达到85%以上。而后进入第二阶段,采用厌氧/好氧/缺氧(A/O/A)模式运行,以快速富集培养反硝化除磷菌,经过26 d的运行,反应器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2%和91.2%左右,且典型周期内硝酸盐的消耗量与磷的吸收量基本呈线性关系,表明系统的反硝化除磷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改良型A~2/O工艺在低温不同污泥负荷下的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分点进水改良型A2/O工艺在温度11.5℃时的除污性能,原水按1∶1的比例分配给厌氧池和缺氧池,以合理分配厌氧池和缺氧池所需的碳源;厌氧池和缺氧池出水均进入好氧池。试验结果表明,在HRT为14~8 h、SRT为15 d左右、MLSS为3 000~4 000 mg/L、好氧池DO为2 mg/L左右、污泥回流比为75%、硝化液回流比为200%的条件下,采用0.22、0.31和0.39 kgCOD/(kgMLSS·d)三种不同污泥负荷时,系统对COD的去除率随着负荷的增大而减小,平均去除率由87.2%下降到80.7%,出水COD值均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低温对脱氮影响较大,而负荷变化对脱氮的影响较小;随着温度降低和污泥负荷的增大,硝化/反硝化作用减弱,系统中出现了亚硝态氮的积累,且在缺氧池发生了反硝化除磷现象;低温高负荷条件下,好氧池发生了非丝状菌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9.
颗粒污泥A/O系统同步脱氮除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氧颗粒污泥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处理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在SBR反应器中,以培养成熟的同步脱氮除磷颗粒污泥为对象,采用A/O交替运行方式,研究在后续70 d的运行中颗粒污泥特性及反应器的除污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颗粒污泥为淡黄色,呈球形或椭球形,边缘清晰,结构致密,平均粒径为0.8 mm,单颗粒污泥沉速在31~43 m/h之间,SVI为20mL/g;污泥中的TP含量在15%左右,污泥的最大释磷速率和最大吸磷速率分别为42.45和20.59mg/(gVSS·h);反应器对COD、氮及磷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出水SS平均为20 mg/L。  相似文献   

10.
SBR系统同步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成功地培养出了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表明,通过提高COD负荷和逐步减少污泥沉降时间以造成选择压,可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成熟的颗粒污泥形态完整、结构致密、表面光滑、外观呈橙黄色,为近似球形或椭球形,粒径大多在0.5~1.0 mm之间,污泥体积指数为27.0 mL/g,MLSS为6 800 mg/L.该颗粒污泥对NH4 -N的去除率接近100%,对COD和PO3-4-P的平均去除率均在80%以上,而且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具有多样性,所形成的微生态系统更稳定,抗外界干扰及自身恢复调节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在实地调查上海部分企业工业废水污泥产生量、污泥性质、处理及处置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上海工业废水污泥处理、处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必须尽快制定一套完善的技术标准和措施法规,使污泥的产生、处理、处置和环境保护之间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富阳八一污水厂污泥在热电厂焚烧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富阳八一污水处理厂95%的进水为附近40多家造纸厂排放的废水,针对污水厂污泥产量大(剩余污泥约5.2t/h,初沉污泥约16t/h)、填埋处理存在占地大且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分析了将污泥在热电厂进行焚烧的可行性,并探讨了污泥的输送和投加方式。结果表明,八一污水厂的剩余污泥可全部运到相邻的热电厂与煤进行混合焚烧,理论上每台流化床锅炉最多可以混合焚烧3.9t/h的剩余污泥,实际运行中应控制剩余污泥的投量为3.5t/h;建议污泥采用卡车和稠污泥泵共同输送的方式。污泥混合焚烧具有控制简单、污水厂和热电厂间协调工作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对天津市东部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进行干化、资源化的处理处置措施,设计采用以煤粉为燃料的转鼓污泥干化设备进行污泥干化,并以干化污泥作为水泥厂的替代燃料,力求因地制宜地解决天津市日益严重的污泥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污泥热干燥工艺的应用进展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介绍了国内外污泥干化设备的研究进展、常用工艺类型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各种工艺设备的优、缺点及技术难点,归纳总结了污泥干燥设备选型和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点。强调能耗和系统安全性是衡量污泥干燥设备的关键因素,其中能耗应从热源和干燥工艺两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降低热损失以提高干燥效率;对于污泥干燥设备安全性的控制,则应从降低粉尘浓度和含氧量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健全、科学的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标准体系,难以指导污泥处置的实践,阻碍了我国污泥处置工作的快速发展。因此,通过对我国和经济发达国家污泥处置标准体系的对比研究,找出了我国在污泥处置标准体系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我国污泥处置标准规范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真空式污泥处理干化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钦 《福建建筑》2007,(11):102-104
参考日本真空式污泥处理干化床处理技术,对福州市城门水厂小型干化床进行抽真空改造实验,总结了实验结果,并对福州西区水厂现有干化场改造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绍兴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的改扩建设计,设计中对现有污泥处理脱水构筑物及设备进行了改造,解决了其污泥脱水性能较差的问题,充分发挥了现有设施的处理能力,污泥预处理能力达到350 tDS/d(83%含水率污泥为2 059t/d),新建处理能力为370 tDS/d(80%含水率污泥为1 850t/d)的污泥处理设施,全厂污泥全部处理后外运处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tail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f UK potable water supply organisations, which was undertaken in 1998 on behalf of UK Water Industry Research. An extrapolation of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in 1997, about 131 000 tDS of water-treatment works sludge were produced in the UK. The relevant methods and associated costs are reported. A number of companies are using, or developing, novel waste-management methods for water-treatment works sludges, such as incorporation into bricks and spreading on agricultural land, and thes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汉堡科勃兰霍夫污水处理厂采用污泥先浓缩,然后消化、脱水、干化,最后焚烧的处理工艺,实现污泥循环处理模式。该模式在污泥焚烧发电的同时,利用污泥焚烧的热量干化污泥,实现了外加燃料需求量为零的预期效果,并且提供了污水厂所需用电量和用热量的60%和100%,极大地提高了污泥处置的经济性,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0.
运行温度对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比研究了低温[(5±2)℃]和常温[(20±1)℃]运行的活性污泥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污泥特性,低温和常温时的污泥沉降指数(SVI)分别为250mL g和65mL g,污泥比阻分别为2.19×1012cm g和1.42×1012cm g,体积粒度分别为161μm和112μm。低温运行时颗粒密度是影响污泥比阻的主要因素,而常温运行时颗粒大小是影响污泥比阻的主要因素;与常温运行时相比,低温运行时活性污泥所携带的负电荷少而具有更高的亲水性,胞外分泌物含有更多的粘性物质,污泥难于压缩、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