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拟通过增加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碳氟链的数目,从而增大有机溶剂表面吸附层的碳氟链密度,以提高其降低有机溶剂表面张力的能力。合成了2个系列的氟表面活性剂:将全氟辛基磺酰氟与二胺(NH_2(CH_2)nNH_2,n=2,3,6,10)反应,合成以磺酰胺键为连接基、分子中含有2个碳氟链的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通过全氟辛酸与多元醇(乙二醇、1,2-丙二醇、丙三醇和季戊四醇)反应,合成以酯键为连接基、分子中分别含有2,3和4个碳氟链的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研究了这2个系列氟表面活性剂在乙醇、乙酸乙酯、丁酮以及乙醇-乙酸乙酯-丁酮三元混合溶剂中的表面活性,考察了氟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溶剂种类对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纯增加碳氟链数目与降低表面张力之间不具有必然的依赖关系,分子整体构型也很重要,同时有机溶剂的种类对氟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碳氟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介绍了碳氟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国际,国内碳氟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及现状。介绍了碳氟表面活性剂的最新进展,特别是一些新型碳氟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分析了我国碳氟表面活性剂发展缓慢,与国外形成巨大反差的原因,并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碳氟表面活性剂工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了全氟碳流体的性能特点、发展历程、结构特点、制备方式和应用领域,分析了国内全氟碳流体市场现状,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系统归纳了碳氟表面活性剂主要合成方法——电解氟化法、调聚法和齐聚法,对比分析了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及用于合成碳氟表面活性剂的重要中间体,探讨了其分子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具有低生物积累性和低生物毒性的短链碳氟表面活性剂将是未来研究重点.阐述了碳氟表面活性剂在石油、消防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根据表面活性剂清洗含油...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5):1372-1376
系统归纳了碳氟表面活性剂主要合成方法——电解氟化法、调聚法和齐聚法,对比分析了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及用于合成碳氟表面活性剂的重要中间体,探讨了其分子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具有低生物积累性和低生物毒性的短链碳氟表面活性剂将是未来研究重点。阐述了碳氟表面活性剂在石油、消防等领域的应用现状。根据表面活性剂清洗含油钻屑的作用原理,提出了利用碳氟表面活性剂改变钻屑表面润湿性来清洗细粒含油钻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有机氟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氟的物理性质和氟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出发阐述了这种特殊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近年的研究进展情况,并介绍了它们的一些特殊用途。  相似文献   

8.
氟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氟表面活性剂的特点,通过氟]表面活性剂应用于酸洗缓蚀剂,防腐抑制剂和电镀添加剂等方面的实例,比较详细的介绍了氟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处理行业中的应用,同时也显示出氟表面活性剂的独特性,它在表面处理过程中应用会越来越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Z1):35-36
以五氟碘乙烷作为调聚剂,四氟乙烯作为单体,通过调聚反应、水解反应和氧乙基化反应合成非离子型碳氟表面活性剂Rf-10,介绍了Rf-10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磺酸盐合适的复配比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取含支链碳氟结构的表面活性剂进行研究,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使水表面张力降低,配置成多种浓度的试液,用表面张力仪测量在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同时使用分离器测量不同浓度下的泡沫量,记录数据,绘制成图形。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发泡性能与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大小成正比,表面张力减小,对泡沫形成有利;各活性剂测得的最小张力值,最大发泡量均出现在浓度为0.001~0.004 mol/L之间;FC-1、壬基钠在降低表面张力与发泡能力方面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4种新型氟碳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巨化集团技术中心最新开发的4种氟碳表面活性剂:3-三聚环氧六氟丙烷酰胺基丙基(2-亚硫酸) 乙基二甲基铵、3-三聚环氧六氟丙烷酰胺基丙基甜菜碱、8-3-9氟碳-碳氢柔桥混链双季铵、6-3_9氟碳柔桥混链双季铵。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1.14×10-4、1.12×10-3、4.93×10-4、2.78×10-4 mol/L,在临界胶束浓度时表面张力分别为19.0、22.0、20.9、22.7 mN/m,在质量分数0.1%时,表面张力分别为16.4、18.2、19.2、20.4 mN/m。分析了氟碳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氟碳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涛  陈延林 《广东化工》2008,35(2):13-15
氟碳表面活性剂独特的结构,使其具有"三高"、"两憎"的性能;并易与碳氢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效应明显;另外,在一些新领域的试验性应用往往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效果或现象。正是这些非氟碳表面活性剂所不具备的特性,使氟碳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的一些特殊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着重分析了近年来氟碳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消防灭火以及其它石油工业领域中的主要应用现状,并预测了今后氟碳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氟碳表面活性剂工业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碳表面活性剂具有“三高”、“两憎”的特性,在一些特殊的工业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着重分析近年来氟碳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工业应用现状,并预测了氟碳表面活性剂在今后的工业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4.
Intechem-1氟碳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六氟丙烯环氧化合物齐聚体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测试其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以及发泡性能等物化性质,与Du Pont1157相比,其水溶液表现出更加优异的表面活性,同时在环己烷、汽油和丙酮表面具有良好的铺展性能。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及性能,重点介绍了一般的碳氢表面活性剂难以胜任的应用领域,并分析了国内氟碳表面活性剂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表面活性剂在乳液聚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列举了水性氟树脂合成中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以及应用状况。认为合理选择使用乳化剂是制备水性氟树脂的重要试验内容。除选择在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品种之外,可针对具体单体配方体系,开发与之匹配的更加有效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电子布的表面处理技术,用含/不含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偶联剂分别对电子玻纤布进行表面化学处理,对比了两种电子布的树脂浸透速度、半固化片的树脂含量和凝胶时间、半固化片层压工艺性能、制成的CCL的耐热可靠性。结果表明:用含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偶联剂处理后的电子玻纤布,应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有机氟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元素有机化合物 ,在氟碳涂料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能赋予氟碳涂料许多优异的特性。本文对有机氟化合物在氟碳涂料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奚祥 《中国涂料》2007,22(8):47-48
着重介绍了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概念以及在水性塑胶涂料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article we show steps taken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bactericidal and fungicidal synthetic cationic surfactants by the reaction of decyl, dodecyl or tetradecyl amine with selenious acid to produce a series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which consequently converted to copper and cobalt cationic complexes via complexing them with copper (II) or cobalt (II) ions.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se surfactan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surface properties studies included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maximum surface excess (Γmax) and minimum surface area (A min). Free energy of micellization ( ) and adsorption () were calculated.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via the inhibition zone diameter of the prepared compounds measured against five strains of a representative group of microorganisms. FTIR spectra, elemental analyses and 1 H-NMR spectra were obtained to insure the purity of the prepared compounds
M. Z. Mohamed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