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波  管硕  马霄慧 《城市勘测》2019,29(2):8-11
美国油气田采出水除回注外,主要还有地下灌注、地表排放、农业灌溉等方式,多途径实现采出水的资源化利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地下处置可能引发地震、浅层处置可能影响含水层、浅层处置导致地层压力增大的风险。通过对美国油气田采出水管理方式的研究,为国内油气田采出水的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和改善出水水质的角度,分析了地上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和地下污水处理厂的优点;从地下建筑的投资与维护管理方面,探讨了地下污水处理厂建造模式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根据现有的地下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介绍了国内外地下污水处理厂的发展概况;根据污水治理趋势和我国国情,分析了地下污水处理厂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某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5×10~4m~3/d,再生水产水规模为4×10~4m~3/d。设计采用半地下式的布置方式。污水处理采用节省占地的改良AAO+MBR工艺,部分MBR出水经RO处理后回用。工程建成后出水水质良好。污水厂出水完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再生水出水完全达到发电厂循环冷却用水要求。半地下式的设计高度集约、用地节省,设计标高合理选取,满足周边的环境要求。在地下污水厂的设计中应加强除湿设计,并对MBR的全流程节能采取全方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邢清斌 《建筑》2013,(12):71+73
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分析旋流井沉淀池地下出水原因及处理措施,结合工程实践对施工要点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水封作为洞库的关键技术,如何有效地对洞室开挖过程中揭露的比较大的裂隙面出水点及时进行封堵,减少地下水流失成为衡量水封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以在建某地下水封洞库施工巷道典型裂隙面出水为例,简要分析裂隙面出水的原因,避免涌水发生后盲目注浆带来的人力、物力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帷幕注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老虎沟隧道工程,根据不同的地下出水情况,成功地建造了不同的止浆岩盘,运用帷幕注浆完成了隧道的堵水工作,制止了地下水的流失,为进一步推广这一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合肥市滨湖新区塘西河再生水厂设计规模3万m3/d,处理工艺采用AAO-MBR工艺,出水作为塘西河的生态补水水源。采用半地下式一体化布置形式,全部处理构筑物位于地下,构筑物顶部覆土绿化。介绍了再生水厂的总体设计情况,并对主要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结合北京门头沟区第二再生水厂工程,探讨了在出水水质标准高、用地受限制、环境要求高等约束条件下再生水厂的设计。该再生水厂采用A~2O-AO/MBR+臭氧催化氧化工艺,为地下集约式布置,将主要处理构筑物置于地下一、二层,地面为生态活水景观公园,项目运行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北京市地方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890—2012)中的A标准,社会、环境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上海泰和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为60×10~4m~3/d,一期工程规模为40×10~4m~3/d,采用全地下式的建设形式。污水处理采用初沉池+AAO生化反应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工艺,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低温真空脱水干化的工艺,处理至含水率≤40%后外运焚烧。泰和污水处理厂是一个比较彻底的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具有全工艺流程均位于地下箱体内、地下箱体内为远期提标回用做了适当预留、污水厂进水端设计了容积为15×10~4m~3的大体量调蓄池等特点。污水厂通水后各项出水指标均达到了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0.
泸州某在建酒业园区地下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2×10~4m~3/d,设计出水除TN浓度为10 mg/L外,其余主要出水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地表水Ⅲ类水标准,处理出水排入厂外小溪沟。污水厂采用全地下式建设型式,以减小占地,降噪防臭。地面打造景观公园,箱体内部组合处理构筑物形成处理单元,紧凑布局降低成本。采用Phoredox+MBR工艺作为核心生物处理工艺组合,保障可降解有机物、TN的有效去除;采用多级流动床活性焦吸附塔+砂滤池作为深度处理工艺组合,保障难生化有机物、色度等污染物的有效去除。结合地下箱体特点采用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相结合的通风系统,以及消火栓系统结合灭火器的消防系统,并针对断电和异常水质水量等情况设计应急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建筑冷热负荷累积对地下热平衡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根据时间和房间功能区分作息规律的夏热冬冷地区的办公楼,宾馆和住宅三类建筑模型,利用De ST软件和Ground Loop Design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发现地埋管长期运行的最高出水温度和地源热泵能耗不仅受到地下热不平衡率的影响,还受到建筑物的夏季平均负荷率和夏季累计负荷的影响。经过15年运行后,宾馆和办公楼的最高出水温度和全年累计能耗都有较大的升幅,而住宅增加得很少。在本文模型的条件下,地源热泵系统在住宅应用时可以不采取热平衡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生物除锰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小试研究了DO、pH值和滤柱关闭等因素对地下水生物除锰的影响,探讨了氧化还原电位(ORP)与生物除锰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出水DO从0.9mg/L增加到5.7mg/L,生物滤柱出水含锰量均小于0.05mg/L,且没有明显变化;当出水pH值为5~8.5时,出水含锰量<0.1mg/L,但当pH<5时,出水含锰量随进水pH值的降低而急剧增加;当ORP为430~720mV时,生物滤池具有良好的除锰效果;滤柱关闭28d对生物除锰效果的影响短暂、轻微。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深度处理出水回灌地下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对象,进行了活性炭深度处理回灌地下工艺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活性炭床和模拟的土壤含水层处理工艺可去除一半以上致突物,残余的主要污染物是移码型氯化致公安厅物,回用过程中,微生物引起的风险可通过加氯消毒控制,高碑店厂的二级出水重金属含量低,再经深度处理。出水中重金属不会危及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坂雪岗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华为科技城,设计规模为12×10^4 m^3/d。工程用地紧张,出水水质标准高,常规的生物处理工艺很难稳定达标,故生化处理采用A^2/O+MBR膜工艺。全厂污水处理构筑物区域采用半地下式组合式布置,顶部加盖覆土建设市政公园,综合了传统地面式污水厂及全地下式污水厂的优点,环境优美,运行管理方便。生产运行以来,出水水质稳定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Ⅳ类标准(总氮≤10 mg/L)。  相似文献   

15.
沈丹 《建筑经济》2022,(S2):114-1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居民环境要求的提高,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用地紧张、出水水质要求高、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等问题,因此能够与周边环境协调、封闭性强、无二次污染的地下污水处理厂可能成为城市污水治理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本文以西北地区首座地下污水处理厂为案例背景,重点介绍基坑支护,MBR工艺及相关工艺设备,分析该地下净水厂的造价指标,为合理确定同类地下污水处理厂造价指标提供借鉴,并提出下阶段研究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对地下污水处理厂进行投资管控。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清溪净水厂设计规模为20×10~4m~3/d,进水以市政生活污水为主。污水厂出水设计标准为地表水Ⅳ类标准,其中总氮≤5 mg/L。针对总氮排放标准严苛的要求,设计采用强化预处理+强化二级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在进一步挖掘改良A~2/O二级处理工艺的去除能力基础上,深度处理采用后置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确保出水稳定达标。为节省用地,工程采用全地埋式设计,处理设施全部置于地下箱体内。设计选用占地面积小的处理构筑物,并将处理构筑物进行组合、叠放,地下箱体占地面积仅为37 807 m~2。为保证安全运行,还设置了完善的消防、通风、除臭等设施。实际运行表明,污水厂出水水质优于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7.
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江西省九江市两河全地下水质净化厂应运而生。作为江西省首座花园式概念全地下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规模3×104 m3/d,负责收集处理九江市濂溪区约10km2范围内的生活生产污水,出水水质需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尾水最终排入长江。该净化厂污水处理构筑物均位于地下,地上设计运行管理用房及构思巧妙的景观公园。污水处理采用预处理+Bardenpho活性污泥法+高密度沉淀+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通水后各项出水指标均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地下空间》(Underground Space)杂志,1981年第6卷第2期发表了我院朱可善教授和徐思溆讲师合写的论文:“地面拥挤的有效解决方法;开发地下”。文中兼用照片报导了重庆市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方面已取得的一些典型成就,包括在地下防护、地下贮库及地下利用自然通风等方面的实例,最后谈了重庆利用地下空间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孙健 《建筑施工》2009,31(9):804-806
南码头雨水泵站出水排放口位置为原爱德华船厂的船台,地下障碍物较多,且施工时需暂停武警码头和南码头轮渡站的运营,社会影响非常大。通过优化,泵站排放口做至现有船台末端结束,在船台末端与千年一遇防汛墙之间的水域加盖顶板,这样即确保了施工进度,又大大节约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20.
烟台市套子湾污水处理厂在原有25×104m3/d处理能力的基础上,新建一座处理能力为15×104m3/d的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采用UCT与MBR结合工艺,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再生水系统建设规模为4×104m3/d,采用反渗透(RO)工艺,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工业用水水质及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对该工程构筑物的布置形式和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介绍,并简要分析了工程效益和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