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分别以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DMDES)、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TMS)3种硅氧烷与正硅酸四乙酯(TEOS)共同作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对聚磷酸铵(APP)进行微胶囊化包覆改性,分别制备得到改性聚磷酸铵APP/DMDES、APP/MTES和APP/PTMS,以改善其阻燃性、热稳定性和疏水性。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水接触角、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以及热失重分析等测试与表征手段,对3种不同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MAPP)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研究了MAPP对低密度聚乙烯(PE⁃LD)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均可以制备得到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较改性前的APP,改性聚磷酸铵的疏水性和热稳定性均显著提高;在PE⁃LD/APP/PTMS/季戊四醇(PER)/三聚氰胺(MEL)的质量比为65/18.7/11.7/4.6时,PE⁃LD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极限氧指数为26.6 %,高于包覆前APP的23.3 %,达到UL 94 V⁃0级别,且拉伸性能最高,为12.84 MPa。 相似文献
4.
5.
6.
7.
使用硫酸锌、硼砂为原料,油酸为改性剂,采用一步法制备疏水硼酸锌(Zn2B6O11.3H2O)。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定仪等设备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疏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硼酸锌直径为1~2μm,片层厚度为0.1μm,接触角为105.1°;将硼酸锌与氢氧化镁[Mg(OH)2]复配用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阻燃时具有很好的协同阻燃作用,极限氧指数达到了38.5%;在EVA配方中加入疏水硼酸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较慢,且优于加入相同量市售硼酸锌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改性的三聚氰胺(MEL)-甲醛树脂(VMF)微胶囊,对聚磷酸铵(APP)/介孔分子筛MCM-41进行包覆,得到了一种新型的核壳结构的微胶囊阻燃剂(MVMF-(A/M))。通过红外光谱分析(IR)、溶解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包覆前后的阻燃剂结构以及形貌进行表征。并将其加入到天然橡胶(NR)中,通过氧指数测试(LOI)、垂直燃烧测试(UL-94)、热失重分析(TG)、拉伸测试研究了NR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MVMF-(A/M)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1.59mg /L,相比APP溶解度降低51.2%, MVMF-(A/M)粒子表面变得粗糙;与其他阻燃天然橡胶体系相比添加了MVMF-(A/M)的NR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最高, UL-94达到了V-0级别,拉伸强度为8.84MPa,断裂伸长率为310.20%。 相似文献
9.
先使用碱性硅溶胶在聚磷酸铵(APP)表面形成一层无机自组装微胶囊化APP(SiO2@APP),再使用硅烷偶联剂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 580)通过溶胶-凝胶法对SiO2@APP表面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了接枝改性APP(KH 580-SiO2@APP)阻燃剂,将其应用到天然橡胶(NR)中制备了NR复合材料,研究了APP表面改性对NR复合材料的疏水性、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已成功对APP表面进行改性。相较于APP,经碱性硅溶胶改性后所得SiO2@APP的水接触角增加了205.7%,热稳定性提高了约25.7%;相较于APP/NR复合材料,SiO2@APP/NR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43.7%,但是其极限氧指数(LOI)有所下降。SiO2@APP经硅烷偶联剂KH 580改性后,所得KH 580-SiO2@APP的水接触角增加了9.1%,热稳定性提高幅度将近11.6%。此外,KH 580-SiO2@APP/NR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得以提高,达到了16.2 MPa,扯断伸长率上升幅度达到了539%,而LOI略下降至24.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