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MANETs网络中的多址接入控制协议——分布式同步预约多址接入协议(DSRP),解决了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并且为实时业务的QoS要求提供了保障.协议以时分多址为基础,给不同类型的业务分配不同的优先级,采用不同的机制对空闲时隙进行竞争及预约.在已预约的时隙中采用发送数据前的预约确认机制,避免了入侵终端问题.在全连通网络中分析了DSRP协议的吞吐量和分组平均丢弃率,并且对协议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达到传输实时业务的要求,适用于MANETs网络.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中存在大量的需要实现多媒体信息的实时传输.在研究RTP/RTCP等多媒体实时传输协议原理的基础上,对RTP/RTCP在网络多媒体传输中的实现机理以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实验和消息分析,并给出了针对MPEG格式的媒体数据的具体实现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了数据压缩、切分及调度、丢包修复及拥塞控制等情况,并编制软件利用上述协议进行了实际的数据传输尝试,说明了这些协议在多媒体数据传输中是有效的,能够很好地实现网络数据的实时传输.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D-PRMA协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分布式混合预约多址(DHRMA)协议。DHRMA协议采用混合式预约机制,并配合使用时隙表,来减小业务竞争所造成的碰撞的概率,解决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从而改善系统的性能并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同时赋予实时业务较高的优先级以满足其服务质量(QoS)的要求。另外,本文还采用了一种互同步技术,用以解决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同步问题。  相似文献   

4.
SIP协议是IETF提出的在IP网络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协议,本文通过SIP协议的背景、功能、网络元素、消息格式、视频会议中的信令控制、媒体能力协商、软交换通信机制、以及会话安全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一种基于集中式多媒体会议架构下的终端设计方案,并对该SIP终端在集中式视频会议中的核心工作部分——会话过程、媒体能力协商和安全机制做概要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机接入预约CFDAMA-PR MAC协议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地面站采用预测预约方式的卫星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混合式按需/自由分配一预测预约协议(CFDAMA—PR).CFDAMA—PR协议可采用隐式和显式预约请求方式,对采用随机接入预约方式的CFDAMA—PR与R—CFDAMA协议的时延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比较.计算机仿真中采用IPP及IFP信源模型,结果表明:在采用随机接入预约方式的情形下,CFDAMA—PR协议实现了更佳的时延/吞吐量性能.  相似文献   

6.
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自组织无线网络协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提出了在多跳、移动的网络环境下使用并行接收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自组织网络通信协议 .分层分布式控制的自组织网络由若干包括群首、网关和普通节点的群组成 ,在不相互包含的最大全连通子群使用载波监测多址接入可以消除隐藏终端问题 .对于跳频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很容易实现并行接收多路信号 ,解决了由于多跳网络结构引起的碰撞 .使用附带预约的数据格式来预约在约定时间后的信道可以满足实时业务的业务质量要求 .由于协议不要求建立和保持全网同步 ,大大减少了开销 .模拟结果表明这种方案可以有效传输数据业务 .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IP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基于移动IP的快速切换技术FMIPv6,给出了该协议的逻辑结构图和快速切换消息流程图,指出了FMIPv6存在的不足。接着,介绍了支持实时移动性的SIP技术,并重点介绍了SIP在会话过程对实时移动性的支持。然后,引入了一种同时在网络层和应用层提供实时移动性支持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基于FMIPv6的SIP实时移动性方案,通过结合了上下文转移技术,大大减少了实时通信过程中的延时,显著提高了实时移动通信的服务质量QoS。  相似文献   

8.
音视频远程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视频远程监控系统中传输协议的选择对系统的实现至关重要。与TCP协议相比较。RTP协议提供了一种更适合于音视频信息的传输机制。同时广播和多播技术可有效地减轻网络通信的负担,在实际使用中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RTP/UDP来传输实时声音和图像数据。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适用于无共享结构并行数据库实时多版本两阶段封锁并发控制协议.该协议具有多版本并发控制机制与两阶段封锁机制的优点,使用如下策略以减少延误截止时间事务数量:若冲突集中有比持锁事务Ti优先级高的事务,且Ti重启动不会延误截止时间,则Ti重启动,冲突集中优先级最高的事务获得锁;否则,冲突集中其他事务等待.通过仿真模拟,与HP2PL和OCC-TI-WAIT-50协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正常负载、长短事务混合的情况下,并发控制协议能有效地降低事务延误截止时间率、事务重启动率,减少同步开销,该协议比HP2PL和OCC-TI-WAIT-50协议性能更好,同时具有较强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移动用户和移动卫星通信网络控制中心之间的会话密钥协商问题,对最近提出的一个通用可组合安全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认证密钥交换协议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该协议的安全证明存在问题,该协议不是通用可组合安全和前向安全的,攻击者可以对协议进行数据同步攻击和密钥泄露伪装攻击.最后给出了改进方案以克服存在的安全缺陷,改进后的协议是通用可组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同步是分布式多媒体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多媒体会议系统提出了一种通信带宽控制算法,它利用RTP协议机制对网络带宽进行调节和控制。实验表明,该算法明显地改善了多媒体信息的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12.
H.323视频会议系统视频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ITU—T(国际电信联盟)H.323标准目前已成为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主流标准和技术,而视频通信是视频会议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H.261视频数据传输为例,研究了如何利用实时传输协议(RTP)来保证视频数据流的实时传输。同时在研究现有的H.261数据RTP封装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的RTP封装方法,并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MPEG视频源的两种基于RTP的建模及其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实时多媒体在IP网络上的传输,首次提出了两种基于实时传输协议的MPEG视频源的建模:一种是考虑不同类型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I帧的特殊性,对I帧采用Gamma分布建模,对P、B帧采用相对于I帧的合成回归模型分别建模;另一种是分别对I、P、B帧采用Gamma分布建模.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验证并比较了两种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JMF提供了对RTP/RTSP(实时传送协议和实时流转协议)的支持,通过在分析RTP/RTCP协议时得出的反馈机制的方向,实现一种基于JMF的RTP/RTCP传输模型的整体设计。实现了一个动态的网络反馈机制,并利用其提供的动态的反馈信息实现了对发送端和接收端Buffer的控制,保证流媒体传输的QoS,以提高流媒体传输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无线流媒体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移动用户对视频服务的需求,设计了无线流媒体系统.该系统采用AVS_M视频标准压缩视频文件,并将压缩文件以3GP文件格式存放于服务器.系统通过RTSP协议控制流媒体播放,SDP协议描述流媒体会话,RTP/RTCP协议传输和控制3GP流媒体数据.在NS2通信系统仿真软件和实验平台测试结果表明, 设计的系统能够更好服务于流媒体传输与终端回放.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异构网络下的视频监控传输问题,提出了一套包括基于网络状况的带宽评估方法,以及参数可调的网络视频编码传输方式的异构网络视频监控解决方案.该方案对南水北调工程异构网络环境下视频监控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了设计,并基于实时传输协议/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RTCP)对网络参数进行了评估.在得出的网络带宽评估结果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码率可调的编码传输方案.最后结合所实现的系统,对系统性能进行了详细测试和分析.通过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际应用证明,本系统能够对当前带宽下的视频编码进行优化,提高异构网络下的视频编码传输效率,且性能指标达到了4路720P视频监控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移动IP网络,由于资源有限、有效带宽不可预测、差错率高等原因造成的QoS(Quality of Serv-ice)问题,提出了在移动IP网络中的QoS保证方法。该方法将资源预留协议(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和区分服务(DiffServ:Differentiated Services)协议相结合,采用映射技术,实现了在移动IP上提供端到端的QoS保证机制,从而解决了传统移动IP网络中端到端通信时扩展性差的问题,与原有网络相比,其通信质量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RTP/RTCP协议的基础上分析了传输MPEG-4编码视音频数据的RTP分组负载格式。研究并提出了一种MPEG-4视音频流播放方案。介绍了其线程模型、总体实现框架等。并采用视频流同步音频流的方案使得播放器的播放质量有了较高的保证。实用表明,采用该方案实现的客户端具有稳定性好,占用传输带宽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