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11)
目的:观察来曲唑联合促排卵颗粒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实验组68例。对照组服用来曲唑治疗,实验组服用来曲唑联合促排卵颗粒治疗。观察排卵状况、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情况,并随访患者妊娠及流产情况。结果:实验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对照组的优势卵泡直径较实验组增大,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实验组子宫内膜较之对照组明显增厚,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E2、LH、P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曲唑联合促排卵颗粒药物可诱发排卵,促进卵泡生长发育,且明显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的发生率,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0):150-152
目的:比较来曲唑(LE)与枸橼酸氯米芬(CC)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11年7月-2013年10月1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LE组和CC组。比较两组的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和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排卵率、自然流产率及多胎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LE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CC组,OHSS发生率明显低于CC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促排卵更接近于人体的自然周期,与传统CC促排卵相比可有效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发生率。在相同促排卵效果下LE在预防自然流产及多胎妊娠方面优于CC。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9):127-12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采取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PCOS不孕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80,来曲唑治疗)与观察组(n=80,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妊娠率、排卵率、性激素水平(FSH、E_2、LH及T)、胰岛素及糖代谢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妊娠率及排卵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_2、LH及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及糖代谢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不孕患者采取来曲唑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对于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10):140-142
目的:分析探讨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b FSH)及窦卵泡数量(AFC)对于卵巢反应性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66例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b FSH与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n)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361、0.324,P<0.05);年龄、b FSH与成熟卵泡数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r=-0.283、-0.297,P<0.05);AFC和Gn呈负相关关系(r=-0.441,P<0.05),与成熟卵泡数呈正相关关系(r=0.502,P<0.05)。结论:年龄、b FSH及AFC对于卵巢反应性具有较好临床预测价值,且AFC的预测价值优于年龄和b FSH。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人绒毛促性腺激素(CC/HCG)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水平及治疗后排卵和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L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水平及LH/FSH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促排卵治疗PCOS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能够促进生殖内分泌激素的调整,从而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0)
目的:探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后促排卵效果。方法:选择6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3),观察组应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单纯采取达英-35,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体重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排卵率是85.3%,妊娠率是76.5%;对照组排卵率是63.6%,妊娠率是5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后促排卵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胖型和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代谢特征。方法根据体质量指数(BMI)的测定结果,将94例PCOS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5)36例和非肥胖组(BMI〈25)58例。对2组患者早卵泡期或闭经状态(子宫内膜≤5 mm)下各项性激素,各时点的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进行比较。结果①2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的睾酮(T)水平高于非肥胖组,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非肥胖组(P〈0.05或P〈0.01)。②肥胖组糖负荷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及HOMA IR均高于非肥胖组(P〈0.05或P〈0.01)。③肥胖组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44.4%,非肥胖组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1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4,P〈0.05)。结论 PCOS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性,根据体质量的不同其激素水平改变不同,肥胖者以T水平升高为主,同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非肥胖者则以LH升高为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6):861-864
目的:观察促卵泡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治疗组促排卵方案为月经第5天开始应用促卵泡汤,方药组成:当归10 g,白芍10 g,怀山药10 g,菟丝子10 g,女贞子10 g,何首乌10 g,覆盆子10 g,枸杞子10 g,墨旱莲10 g,香附6 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用,共14 d。当B超监测有1~3个优势卵泡直径达18~23 mm时给予促排卵汤1剂,连服14 d:药物组成:赤芍10 g,川芎3 g,枸杞子10 g,熟地黄10 g,桃仁10 g,泽兰10 g,丹参10 g,红花6 g,当归10 g,益母草10 g,香附6 g,并指导同房。第2个月重复此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促排卵方案为月经第5天开始,每日肌肉注射尿促素37.5~150 U,当B超监测有1~3个优势卵泡直径达18~23 mm时,监测成熟卵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5 000~10 000 U,肌肉注射(HCG),并指导同房。注射HCG 36 h后,观察两组卵泡排出情况。对两组已排卵的患者采用黄体支持疗法,给予黄体酮胶囊100 mg,口服,每日2次,共14 d。第2个月重复此疗法,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获卵率、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和妊娠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9.73%,对照组有效率为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获卵率(HCG日直径18~23 mm卵泡)、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卵巢过度刺激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疗效显著,且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8):12-13
目的:对632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中进行克罗米芬(CC)和来曲唑(LE)促排卵治疗患者结局进行分析,了解不同促排卵药物对IUI结局影响。方法:将排卵障碍患者分为CC组及来曲唑组,CC剂量50 mg/d,来曲唑剂量2.5 mg/d,用药天数均为5 d,自然周期排卵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CC组、来曲唑组、对照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不孕年限、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组内膜厚度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自然排卵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自然排卵率最高,CC组自然排卵率最低。三组授精日前向运动精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1.4%、14.8%、12.5%,流产率分别为10.0%、8.0%、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的CC及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患者均可获得与自然周期相似的妊娠结局,但来曲唑组的自然排卵率、内膜厚度、妊娠率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4):107-108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睾酮水平与卵巢超声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8例为观察组,同时期健康同龄妇女6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睾酮水平及卵巢超声检测指标(卵巢间质及总面积、卵巢体积、卵泡数、卵巢间质动脉及子宫动脉PI及RI),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睾酮水平者的上述卵巢超声检测指标,分析患者睾酮水平与卵巢超声检测指标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睾酮水平、卵巢间质及总面积、卵巢体积、卵泡数、子宫动脉PI及RI均高于对照组,卵巢间质动脉PI及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睾酮水平者的卵巢超声检测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睾酮水平与卵巢间质及总面积、卵巢体积、卵泡数、子宫动脉PI及RI均呈正相关(P<0.05),与卵巢间质动脉PI及RI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睾酮水平与卵巢超声检测指标均呈现异常的状态,且睾酮水平与卵巢超声检测指标有密切的关系,应重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睾酮水平与卵巢超声检测指标的监测与调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来曲唑(LE)和促性腺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排卵障碍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克罗米芬(CC)单用或联用人绝经促性腺激素(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治疗6个月以上未获妊娠的排卵障碍不孕症患者73例,于月经第3天(或黄体酮撤药性出血第3天)开始,每晚口服LE 2.5 mg,连服5d.于月经周期第8天始,根据B超监测结果给予肌注HMG 75~150 U.从周期第10天开始,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并注意观察基础体温、宫颈黏液等指标.当B超显示优势卵泡直径≥18 mm或2个卵泡直径达16 mm时,停用HMG,一次注射HCG 10 000 U;24 h后若未排卵则再注射HCG 6 000 U,并指导患者在此期间性生活.排卵后常规予黄体酮隔日注射40 mg,使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达18 d.结果 73例共治疗179个周期,其中127个周期有排卵,周期排卵率为70.9%;21例妊娠,临床妊娠率为28.8%.均为单胎妊娠,无一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至排卵前子宫内膜厚度在8 mm以上者共有159个周期,占88.8%;有33个周期子宫内膜厚度达10 mm以上.结论 LE联合促性腺激素治疗难治性排卵障碍不孕症,安全有效,对子宫内膜无抑制作用,作为其补充治疗增加了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多囊卵巢性不孕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给予中医药治疗可显著改善内分泌失调状况,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性激素6项以及皮质醇(COR)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48例PCOS患者(PCOS组)和5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在早晨空腹采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及皮质醇(COR) 7项指标.结果 PCOS组血清T、LH、PRL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血清COR则低于对照组(P〈0.05);2组FSH、E2、P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分析PCOS患者血清性激素6项与COR水平的变化有助于PCOS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23):151-152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诊治中较常见的病症,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胰岛素抵抗(IR)。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黄连素治疗IR已经有比较满意的疗效。黄连素是从黄连、黄柏等中药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在中医古籍记载治疗消渴病的中药中位居前列。本文就黄连素治疗PCOS-IR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及可能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研究黄连素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4)
查阅相关文献,将近年来中医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病机认识、辨证论治、周期疗法、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PCOS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1):1649-1652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针灸与西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电子检索1980年至2013年公开发表在国内外杂志的以针灸为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在排除重复、无关及非随机对照试验后,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用Jadad评分对这些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疗效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 5.0软件。以RR值作为效应指标计算针灸相对于西药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优势,并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RR值,P值95%CI。结果:符合本次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文献10篇,共计823例患者。针灸组与西药组相比较,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1.54,95%CI可信区间为(1.27,1.86),总体效应检验Z=4.38,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灸组优于西药组。针灸加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合并效应量RR=1.48,95%CI可信区间为(1.25,1.76),总体效应检验Z=4.49,P<0.000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灸联合中药组优于西药组。结论:针灸为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优于西药,但纳入评价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期待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方法严谨规范的高质量文献。 相似文献
17.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以慢性无排卵、多毛、肥胖和不孕等为临床特征,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6%-10%[1-2]。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19):7-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多起因、临床症状具有多态性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确切。维吾尔族医学认为PCOS是由体液失衡、气质失调而引起。文章基于体液论,从四种异常体液论述了维吾尔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8):114-115
目的:分析不同体重指数(BMI)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PCOS病史孕妇126例,根据BMI将PCOS病史孕妇分为肥胖组(BMI≥24 kg/m2)及非肥胖组(BMI<24 kg/m2),各63例,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在妊娠中期产检时,检测所有孕妇的血清空腹血糖(FPG)、口服75 g葡萄糖后1、2 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定期随访,记录妊娠、分娩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的FPG及服糖后1、2 h血糖水平、FINS、HOMA-IR均高于对照组,且肥胖组上述指标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的阴道顺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肥胖组阴道顺产率低于非肥胖组、剖宫产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肥胖组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PCOS者的围产结局较差,胰岛素抵抗程度严重,临床对于此类孕妇应重视控制体重,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4):598-601
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造模方法主要有5种:雄激素造模法、雌激素造模法、芳香酶抑制剂造模法、孕激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造模法、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胰岛素造模法。各种模型的造模机制和相关指标的选择具备了临床PCOS患者基本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但现有造模方法只是从单一方面模拟PCOS的临床特征,且有些模型建立的机制与PCOS的发病有较大区别。所以,未来选择最佳动物造模方法时,可利用现代高科技设计模型相关的数据库,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PCOS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因此,PCOS动物模型的复制虽近于临床病症特点,但完善指标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针对临床症型增加造模种类和改进参考资料查阅系统,将是今后重点研究方向。文献引用:闫晓丽,张志强,苗明三.基于中西医临床特征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分析[J].中医学报,2017,32(4):598-60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