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14,(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5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MA评分与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9):27-29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如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脑保护、康复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的14、28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28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33):12-15
目的:探讨三级中医药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综合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严格遵循随机分组的前提下,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医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三级中医药康复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从第二个周末起,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二个周末开始,研究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一个月末开始,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中医药康复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2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9):139-141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3):106-108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运动、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4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明显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运动、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9):1786-1788
目的:观察耳尖针刺放血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及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卒中单元模式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尖针刺放血疗法。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肢体肌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运动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上下肢肌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88.64%,对照组为68.1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中低、高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耳尖放血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液流变学、肢体肌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提高Fugl-Meye运动量表评分。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1):20-22
目的:探讨芪棱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溶栓治疗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了芪棱汤进行溶栓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溶栓前后神经功能康复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溶栓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溶栓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溶栓后24 h,试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7 d,试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进一步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也进一步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7 d,试验组患者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有效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棱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能显著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4)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8):1202-1204
目的:观察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痰证与血瘀证均得到一定改善,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痰证与血瘀证积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风痰瘀阻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3):424-426
降雨是引发滑坡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具代表性的四个松散堆积体滑坡的分析,认为最大降雨量与滑坡的稳定性系数、滑面倾角均成反比,而滑带土内摩擦角增加时,滑坡启动需要的降雨强度就越大,成正比。其认识与目前该类滑坡的监测数据变化特征总体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7):127-128
细胞药物制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细胞治疗的效果。由于细胞治疗所用细胞是具有生物学效应的,细胞药物的制备技术和应用方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不像一般生物药物那样有统一的制作标准。细胞药物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供者筛查、供者检测、采集、加工、分离纯化、储存等,以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肝细胞及树突状细胞为例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12):117-123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对照组与接受半髋关节置换的观察组,每组50例,对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术后1个月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585,P=0.444)。此外,虽然两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后髋关节Ha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2~24个月,平均(12.5±3.0)个月,对照组远期优良率(94.00%)明显高于观察组(66.00%)(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远期疗效显著,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世界建筑导报》2006,(3):36-37
坐落在北京的南四环,药物检测中心用地范围在四环道路和一个半圆形道路之间的一块狭长的用地范围内.与亚运会时期建设的主体育场馆相邻.它和国家奥林匹克运动训练馆一样,也是奥林匹克公园总园主轴线上重要的一部分,设计充分尊重这条主轴线,建筑延其轴线向南北拓展,并形成一个开放的公共通廊.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2)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给人类带来福音,误用滥用危害不浅,为此笔者对药物服用时应怎样选择服药饮品、服药时间、服药方式、服药间隔等人们易忽视的问题予以讨论,提示关注。  相似文献   

16.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科学家们正在培育能杀死罂粟植株的毒性真菌,并希望以此作为对付毒品的“新式武器”。英国和美国为为该研究项目提供了资助,具体从事研究的是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一家生物技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5):138-139
细胞药物是以不同细胞为基础的用于疾病治疗的制剂、药物或产品的统称,是继放疗、化疗之后又一种临床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实施个性化治疗。细胞药物的种类很多,按其生物学特性可分为传统体细胞、免疫细胞以及各种不同的干细胞等。经体外操作过的细胞群,如肝细胞、胰岛细胞、软骨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体外加工的骨髓或造血干细胞和体外处理的肿瘤细胞(瘤苗)等。细胞药物已在一些难治性疾病中得到应用,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抗衰老等。细胞治疗涉及的细胞种类很多,且不同细胞或不同治疗方法各有特点。运用不同的细胞药物来修复病变细胞,以重建受损的功能细胞和组织,恢复其生物学功能,为细胞丢失或损伤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30)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微波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能够直接对化学反应物进行辐射,实现化学反应速度的提升,加快了研发效率,同时具有绿色环保、科学快捷的优势,使得其在药物合成领域,呈现出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微波化学与应用领域、微波辅助有机合成、微波技术在化学药物合成中的应用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微波技术在化学药物合成领域的应用,提升化学药物合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4):36-37
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是校园管理的发展方向,校园管理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群体的个人发展。鉴于校园管理的漏洞,赖床和晚睡等拖延式作息对学生的身体和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宿舍生活中,辅导员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作息情况,同时,监管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时间与人力成本耗费。为了调整学生作息、精细管理,文章设计了一款智能宿舍管理与监测装置。该装置通过铺设在床垫上的压力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实现了对学生是否在宿舍的智能检测。通过NB-IOT将在寝数据上传到机智云云端,可以统一设置起床时间,随时查看接入网络的用户在寝数据。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5):69-70
我国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存在培育行动力不足、缺乏教学融合度、培育方式刻板单一等诸多问题。渗透式教育作为一种方法体系,具备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丰富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隐蔽性、教育过程的长期性和愉悦性等多种特点,能有效提升工匠精神培育的实效性。基于渗透式教育,对工匠精神培育提出了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在环境氛围中渗透、在校企联合育人中渗透、在实践体悟中渗透四个路径设计,以多层次、多角度渗透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