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它非常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内,存在于水、土壤、空气中,甚至有可能存在于健康人群的皮肤组织、肠道和呼吸道中,铜绿假单胞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对于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而言,如果饮用了被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饮用水,有可能会引发脑膜炎、肺炎甚至败血症。本研究根据湖南省食检院检验的100批次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包装饮用水的质量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构建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定性检测方法并开展应用效果评价。通过低菌浓度接种,选取合适培养条件及增菌基础肉汤,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增菌液配方,通过多重比较优化选择分离培养基配方。以GB 8538-2022方法为对照,选取市售包装饮用水加入不同类别、菌量标准菌后,使用臭氧发生器分别通气0、30、60、90 min后,再进行膜过滤富集增菌-选择划线分离-MALDI-TOF MS仪鉴定的定性测试,比较两者的灵敏度、选择性、特异性,并选取不同类别样品进行应用效果测试。该研究构建的定性检测方法第一步增菌选取TSB添加甘露醇4 g/L配方,42 ℃培养6~8 h;第二步选择分离选取CN添加丙酮酸钠0.20 g/L配方,42 ℃培养24~48 h,利用MALDI-TOF MS仪对可疑菌可实现准确、快速、高通量鉴定。该法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识别限为3 CFU/250 mL,可识别1 000~10 000 CFU/250 mL干扰菌,对不同样品的检测识别效果较现行国标差异显著(x2=25.45,P<0.05),相对现有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安全、高效等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3.
<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属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通常存在于空气、土壤、水体、动物和人皮肤、呼吸道及肠道中;该菌能够产生水溶性的红脓菌素、绿脓菌素、荧光色素等,对人类健康具有危害作用。在食品安全领域,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水源性致病菌,其广泛存在于水源水及各类型包装饮用水中。近年来,随着包装饮用水消费量的不断上升,包装饮用水  相似文献   

4.
随着商业化饮用水的不断普及,包装饮用水的质量安全越发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包装饮水易受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现状和超标原因,探讨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方法,为从事包装饮用水工作的企业和人员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和建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验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8538-2016),以及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计算各个不确定度的分量,最后对各个分量进行合并计算最终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到其主要不确定度来源于重复性测定和样品量取体积,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0.0055和0.0193,合成不确定度为0.0201,扩展不确定度为0.0402,(k=2)。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结果为(68~82)CFU/250mL。本文采用的评定方法,可以对单个包装饮用水样品铜绿假单胞菌检测结果不确定度作出估计,比较适用于日常检测中铜绿假单胞菌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结合国家标准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方法,探究适合铜绿假单胞菌定量的检测方法。方法设计两种定量检测方法对国家标准方法进行优化:稀释过滤法,先将样液进行稀释,对每个稀释度的样液抽滤250mL;线性过滤法,分别抽滤1、5、10、20、30、40、50mL样液,计算抽滤液中的菌数,建立回归方程,并由回归方程计算得到每250 mL样液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数量。采用3个浓度梯度的样液:样液A浓度为22 CFU/100 mL、样液B浓度为120 CFU/100 mL、样液C浓度为213 CFU/100 mL,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并与样液的真实浓度为对比,得出较佳的检测方法。结果 稀释过滤法对3种浓度的样液检测结果都与真实值无显著差异;线性过滤法在检测样液A时结果与真实值有明显差异(P<0.01),在检测样液B、C时,结果与真实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稀释过滤法和线性过滤都能较好地反映出待测样液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有效弥补传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的缺陷。方法:针对GB 8538—2022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基因pcrL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结果:该方法可以有效扩增常见标准储备菌株的16S rRNA基因,且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储备菌株的毒力基因pcrL的检测效果良好,观察到明显的“S”型扩增曲线,但对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无扩增曲线。当菌液浓度<10 CFU/mL时,pcrL基因仍有扩增曲线,其检测范围为10~107 CFU/mL,检测限为10 CFU/mL;不同菌液浓度下毒力基因pcrL的Ct平均值为18.0~38.6。对近3年湖南省14个县、市抽查检验(瓶)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样品进行进一步检测,符合率达到100%。结论:该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携带毒力因子pcrL检测的灵敏度较高;且操作简便、特异性强,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项目的检测,确保铜绿假单胞菌检测的准确性,采用GB85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中滤膜法测定,探讨了试验过程中水样稀释、滤膜放置、绿脓菌素试验等关键环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GB 4789.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中"样品的稀释"对水样进行递增稀释,能够保证滤膜上生长的菌落数量在适宜范围内,提高计数准确性;其次,滤膜的正确使用以及绿脓菌素试验注意事项,能够有效避免漏检和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国标方法对湖北省地区15家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水源水、各个生产环节水样及包装容器等共116份样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将分离得到的48株阳性菌株通过梅里埃药敏鉴定卡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同源性研究。结果表明,48株水源性铜绿假单胞菌中有6株耐药菌株,耐药水平总体较低,而同一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亲缘关系较近,提示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水源。  相似文献   

10.
正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原称绿脓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水源性和食源性致病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属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存在于各类型水中,对消毒剂、干燥、紫外线等理化因素及不良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作为条件致病菌,可能引起急性肠道炎、脑膜炎、败血症和皮肤炎症等疾病。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为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其为专性需氧菌,生长温度范围25~42  相似文献   

11.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各类水体环境中,对消毒剂、紫外线等因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可引起急性肠道炎等各种疾病。本文主要阐述了5种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技术的优点和具体应用,可为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检测和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运用国家安全标准方法进行检验,过程烦琐,周期较长,不利于监管。然而,实时荧光PCR检验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检验检测中。本文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利用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目标基因进行扩增。然后通过实时荧光PCR法对其他5种细菌和梯度含量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悬液进行检测,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只有铜绿假单胞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他细菌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本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异性较好,方法的灵敏度为1×103 CFU·mL-1。同国家安全标准方法相比,实时荧光PCR法所用时间更短,明显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选择铜绿假单胞菌gyrB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250mL水样经膜过滤后经过短时培养(36℃、4 h),优化提取菌体DNA流程,预冻干聚合酶链式反应预混液,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检测。结果 样品中铜绿假单胞菌量为≥1 CFU/250 mL时,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整个检测用时6 h左右。该方法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GB8538—2022)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用时短,可为预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监管和生产企业质控提供更为快速、精准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饮用水是导致中毒的主要致病因子。本文拟从生产加工工艺入手,通过添加紫外线灭菌器、对包装材料进行消毒、控制加工环境和工作人员卫生状况等方法,有效防止铜绿假单胞菌对包装饮用水的污染。研究发现经过全面的清洗、杀菌、消毒后,检测生产当天、放置一周、半个月、一个月后饮用水被铜绿假单胞菌被污染的情况,均未发现有铜绿假单胞菌污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实施以来成都市内生产和销售的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统计2015~2018年成都市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情况, 按照瓶装饮用水和桶装饮用水、饮用水的类型(纯净水、矿泉水、其他饮用水)、生产季节及厂址地域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994批次, 检出率为8.8%; 瓶装饮用水检出率0.6%, 桶装饮用水检出率达12.9%; 各类型桶装水均有检出, 纯净水、矿泉水及其他饮用水的检出率分别为2.0%、5.4%、15.5%; 分季节统计, 第三季度的检出率最高, 高达22.1%; 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包装饮用水厂址地域主要分布在成都市西北(属于邛崃山脉)。结论 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非常严重(尤其是桶装其他饮用水); 三季度污染情况最严重; 地域主要集中在邛崃山脉一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核酸等温环介导扩增荧光法检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提高企业的检测效率。方法:根据OprL基因特异序列设计引物,建立LAMP检测方法,进行等温环介导荧光PCR重复性、特异性、灵敏度以及人工污染样本检测并和传统方法对比。结果:LAMP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特异性强,该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3 cfu/mL,相对传统方法检出率高,用时由2 d缩短至18 h。结论:研究建立的核酸等温环介导荧光检测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为监管部门及饮用水生产企业提供一种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娄底市辖区内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 为监管部门日常监管和安全饮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2017年在娄底辖区内从生产、流通环节采集包装饮用水共计383份, 按照相应国家标准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菌群。结果 水样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为85.12%。饮用纯净水微生物指标均符合GB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标准要求。2016年和2017年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22.16%和13.64%, 年度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0, P>0.05); 大肠菌群的检出率为2.35%, 与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12, P<0.01); 所有检出阳性样品中, 具有蓝、绿色典型阳性菌特征菌落比例为87.72%; 样品采集来源与样品合格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2016年(χ2=0.060, P>0.05), 2017年(χ2=0.839, P>0.05)。结论 桶装水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隐患, 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配合企业查找问题源头, 保证消费者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8.
铜绿假单胞菌是包装饮用水中污染风险较大的一种条件致病菌.科学规范的检验方法标准能够为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监测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GB 853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是我国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主要依据的食品安全标准.本文对GB 8538—2016的条款57(铜绿假单胞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湖南省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溯源研究和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按GB 8538—2016检验湖南省部分市县随机采集的桶装水,对分离鉴定的18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子溯源以及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可知,18株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的聚类分布,清晰反映了样本菌株的亲缘远近情况;通过统计分析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证实4株铜绿假单胞菌在地域分布、同源性、致病基因和耐药基因型上呈现一致性,推测为同一来源。结论:基于全基因测序、16S rRNA和单拷贝直系同源分析,可实现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溯源、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作为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验资质的国家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承检机构,本实验室参加2016年食药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承检机构铜绿假单胞菌定性检验盲样考核。按照盲样考核作业指导书和《GB/T 8538-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的要求检验,并结合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VITEK 2)对分离出的可疑菌落鉴定。结果显示,样品1559、1562、1565、1580、1582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546、1573、1574、1579、1584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