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作为中国最具文化代表性的街区,在建筑空间、街巷空间、景观园林空间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本文从三坊七巷的改造背景入手,通过对三坊七巷改造前后公共空间环境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商业运营情况的探讨,以期探寻文化历史街区更新中本土化继承的完美方式。  相似文献   

2.
李源  李险峰 《华中建筑》2014,(11):119-123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景观中个性鲜明的元素之一,通过自身或泛化于景观场地内的形式介入城市景观空间。公共艺术的形态、材质,不同公共艺术在景观空间内的排布组合都是其在城市文化景观中实现隐喻表达的方式。在城市文化景观里,运用公共艺术的隐喻表达功能,可以凝聚城市的历史记忆,突显场地文化的唯一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合理发挥公共艺术的隐喻表达作用,对公共艺术自身"公共性"的回归,城市历史文化的保留与继承,以及公众心灵世界的充实和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文化和城市魅力的场所,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可以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并传承城市的文化.文章以西安书院门步行街为例,对已建成历史街区公共空间进行使用后的调研与分析,探求在这类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中存在人性化设计缺失的各个方面以及在人性化设计中的优秀设计经验,以为今后的改造以及新建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4.
伴随传统的街区旅游开发,过多的游客涌入街区,势必与当地居民相互影响。打造一个有温度的、从主客共享再到主客共融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成为历史街区发展的重要趋势。以福州市台江区上下杭历史街区为例,运用多种调研方法,通过当地居民与游客对历史街区空间分布、行为活动、时间特征三个维度,对历史街区交融度进行评价,总结出上下杭历史街区在旅游与居住共融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改造与建议。旨在通过上下杭历史街区的居民与游客的互动状况分析总结历史街区游居融合的途径,同时也为其他历史街区空间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弥合城市纹理断裂商业街区纹理缺失,增强商业街区活力,是现代城市管理者及规划师面临的现实而具有挑战的问题.本文以厦门市台湾商业街区改造规划为例,通过新要素的介入,旧要素的更新利用,在历史传承和现状更新基础上,考虑街区功能、文化、环境、交通等四个方面新旧要素的交替作用,实现商业街区公共空间的回归,创造新城市空间和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6.
以连江县魁龙坊街区改造工程实例,通过分析城市历史风貌区的古建筑现状。根据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改造的原则,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公共空间系统疏通、内外协同整治、制定"保改拆"方案等方面出发,对历史文化旧街区进行了修缮,为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提供了更好的合理建议及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不断面临着更新与改造。文章以山东省济南市芙蓉街及周边地段日益凸显的问题和原因为出发点,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芙蓉街及周边地段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和模拟计算。针对模拟计算得出的空间特征数据,提出空间更新改造方法的三个具体措施:调整功能组织、优化空间结构和改善空间形态。这一方法有助于将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与改造的关注点从"建筑实体"转向"空间脉络",推进历史城市公共空间中街区空间保护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戴俭  王晶 《建筑与文化》2021,(6):158-159
历史街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独具特色的城市肌理,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历史街区受到了破坏.而现代化意识的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求增多,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文章以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人性化视角下,考虑人的行为心理特征,探讨了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改造及发展研究,以期为未来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改造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拥有历史文化的街区若仅停留在过去,会逐渐被时代淘汰,因此提出了空间规划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微空间的改造研究。本文从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意义、改造涉及的问题及结合空间规划视角进行微空间改造等三种角度分析,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重新对街区微空间进行升级,实现城市文化与历史文化双重结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老龄化日益严峻与历史街区衰败的问题,以南通西南营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以街区内老年群体需求和文脉传承为导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的方式分析街区现状与问题及老年人的活动特点,提出肌理秩序化、步行系统、功能更新,以及各类设施的点、线、面的微更新改造策略,为我国历史街区改造与公共空间适老性提升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源 《建筑与文化》2013,(12):100-101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人们传达其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中的隐喻表达方式可从形态、材质,公共艺术间排布组合三方面进行。通过隐喻手法表达城市文化,公共艺术可以凝聚城市历史记忆,突显场地特色文化,赋予城市新的情感氛围。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合理的运用公共艺术发挥隐喻表达作用,可以使城市意蕴更加深厚,强化人在城市中的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2.
陈沐歌 《福建建材》2023,(10):43-46
历史文化街区是重要的城市名片,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是对城市基因多样性的保护,也是延续历史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以永泰县登高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街区现状进行详实的调研,针对其历史记忆渐失、文脉断续、公共空间失活等问题,在结合新时代的城市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从整体格局保护、历史记忆重塑、街巷网络织补、公共空间赋活4个方面提出了街区保护与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建筑》2017,(3)
结合南京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深入探讨城市历史脉络及其空间肌理与传统建筑改造设计的关系,通过分析改造的历史沿革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历史街区的改造内涵和整体策略,并结合具体改造设计,阐释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与传统风格及构建方式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有助于当前城市发展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路径和方法,为历史街区的肌理延续和文脉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城市建设逐步摆脱规模扩张和大拆大建模式的背景下,目前的改造和更新方式已经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对社区更新的认识也开始有变化,以此为缘由,本文通过在社区更新中以公共艺术的介入为切入点,梳理了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更新的阶段和介入的方式,并总结和探索了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更新的策略和方法,以此来丰富社区更新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省横店镇万盛街改造整治项目为例,从城市规划以及社会经济层面,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指出找准地域文化介入的切入点,挖掘和提炼街区所在城市的地域文脉属性及特征并加以利用,把地域文脉要素融合到街区的保护及更新中,才能促进城市和历史街区在发展和变革中的协调融合。  相似文献   

16.
传统门窗构件作为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应用到历史街区改造中,可使历史街区更具有文化特征。该文针对湖湘民居门窗形制和装饰特点,研究了湖湘民居门窗包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独特的形式美、装饰美,并从其应用价值、应用种类、应用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历史街区改造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荆州城三义街的更新与保护出发,浅析了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通过总结三义街的现状与实际问题,凝练出适宜三义街的改造策略,以及结合具体的改造设计,阐释在当下历史街区改造中的另一种应对方法,从而形成有利于当前荆州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今,随着商业空间的不断发展,公共艺术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现代城市的商业空间中.首先,文章介绍了公共艺术的兴起与历史发展;而后,介绍了如今现代社会公共艺术相关艺术家及建造公司以及开发商的合作模式,通过公共艺术在不同商业场景的功能,分析总结了当代公共艺术在这样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以什么方式介入了商业空间,以及其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妍彦  崔彤 《当代建筑》2022,(12):122-125
历史文化街区常有空间环境落后、公共设施缺乏、路网交通不合理等现状,很难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多维、多元需求。因此,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品质,是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生活品质,以及保护、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效措施。苏州市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政府一直重视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本研究通过空间句法,对现有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并以养育巷街区为例,得出提升该地区公共空间品质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要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设计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地方文脉的传承载体。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能够延续城市文脉,提升人居环境的满意度与幸福感。该文以城市微更新为基础,对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苏州市盛泽银行街片区更新改造项目为例,系统阐述盛泽银行街历史街区具体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合适的后期改造措施。最后得出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与活力再生策略:提升人居环境、保护街区文化特色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这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以及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